七十四、十载蚕食一朝并,千年福泽荫世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秦时雨最新章节!
昭王询问范雎,确定了朝会议题。孟炎立在昭王身侧,轻轻一击玉板,宣告大朝会正式开始。
宗正寺少卿赢庞坐起言道:“一个月前,义渠王都什喀病故,太子都海护继位。按照以往惯例,都海护请求大王册封他继位为新任义渠王。为表示忠顺,他愿意迎娶大秦贵女为王妃。听闻大秦正在征伐东方诸国,都海护代表义渠表态,愿意派出一万骑卒助战,并增加贡赋。以后每年进贡牛羊十万,战马五千匹。宗正寺按以前惯例,遍寻王候大夫之家待嫁之女,遴选可嫁义渠贵女五人,经太子挑选核准,拟由华阳君芈戎之孙芈菲,下嫁义渠。”
孟炎听到太子准备让芈氏贵女嫁为义渠王妃,不由心中一叹:哎,我好不容易消除了大王怒火,太子殿下怎么在这个时候又提及芈氏,真是不巧啊。您自求多福吧。
昭王听赢庞提到华阳君芈戎,心中顿时不喜。他冷冷打量安国君,半晌无语。
赢庞读完奏章,原本按照惯例,等昭王询问几句,就可回座,将此事交由各君候大夫讨论并逐一给出意见。但昭王不语,这议题就无法向下进行。赢庞尴尬地捧着玉笏奏章,一时不知该不该坐下。
安国君被昭王冷眼盯视,心中暗惊,却又不明所以,只紧张地冒出一身冷汗,不敢言语。
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声,冷若寒冬。
范雎于一旁见此情景,心中一动,暗自叹道:看来大王对芈氏、魏氏积怨未消、憎恶日深啊。
范雎轻哼一声,打破僵冷的气氛,起身行礼说道:“义渠内附己近百年,特别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不断迁移巴蜀贫民北上义渠草原游牧,又连年征调义渠青壮从军,南下巴蜀。到现在,义渠草原己设立了陇西郡十七县,义渠之民言行举止己与秦民无异。义渠王早己失去了对部民的掌控,只余不足万帐部民在祖地残喘。大王不若先许了都海护之请,待义渠将最后那万骑亲卫调来咸阳,可改封义渠王为归义候,令其迁入咸阳。如此可最终消除这个危害大秦西部二百余年的心腹大患,全力东向,一统六国。”
武安君闻听此言,击案称好。他起身行礼道:“臣之家族白氏,乃王族赢氏分支,驻守大秦西疆,与义渠、匈奴交战数百年。臣白起,曾于幼时立志,愿捐赴此身,扫灭义渠、匈奴。大王定策羁縻侵消义渠之计,历时三十余年,终于见效。臣愿率一万精骑以护送贵女嫁妆之名,直取义渠故地,逼义渠王自愿取消番属名号,撤番建县,迁入咸阳来当归义候。”
安国君终于反应过来,昭王定是怀疑自己想结好义渠,篡取军权,这才不喜。他连忙接白起所言,表态说道:“儿臣同意范相和武安君所言,取消义渠封号,并其地,吞其民。”
其他大秦重臣和将军也纷纷进言,吞并义渠正当其时。
昭王心中略安,别有深意地看了看安国君和武安君,心中暗道:穰侯和华阳君虽然己故去多年,但他们毕竟掌控大秦军队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军中,加之武安君尚在,又有太子为倚仗,切不可打压过甚。
想到这里,昭王轻声一笑,与武安君说道:“区区义渠那点残兵老幼,何用国之大将。况且白君年岁己高,又刚刚经历长平恶战,万不可再行奔波。”
见白起欲起身进言,昭王挥手止住他道:“好了,吾意己决。令芈菲下嫁。北营左都尉李超。”
一名四十多岁的魁梧将军起身捶胸道:“臣在,请大王吩咐。”
“你率本部骑军护卫芈菲入义渠。就在婚礼之上宣读撤封义渠诏书,令海都护交接军权于你,举家迁来咸阳。你率本部驻屯于义渠王都,待建立县治,一切稳定之后,再向吾请令回返北营。”
“诺。”
“范相。”“臣在。”范雎行礼应诺。
“你可选派县吏、县尉人选报我,到时同李将军入义渠,接收其地,治理其民。诺。
孟炎手执鹅毛管笔,沾着丹沙红液,飞速写好相关几份诏书、军令,递与昭王当庭用印。
孟炎忙里偷闲,瞄了一眼长松一口气的安国君,心中叹道:太子应该还不知昭王因何恼怒于他,我可在朝会之后找寻机会,详告他康美人之事,也可借此与太子拉近关系,留个人情。
昭王略略看过几份诏书,满意地点了点头,拿出随身玉印加盖在诏书上。孟炎取回诏书收好,待朝会之后会交与相府,加盖丞相之印后,才会正式颁给相关人员。
范雎见此事己定,便示意安国君接言下一议题。
安国君起身行礼,取出玉笏奏章说道:“启秉父王。治粟大夫公孙谋于关中渭南县试种冬麦三年,年年丰收,麦收之后还可再种一季豆谷,一年两收,亩产四石有余。吾与内使府衙各大夫商议,欲在关中推广冬麦。如果关中各郡县封国全部改粟为麦,预计每年可增收粮食百万石。”
哄。殿上君臣闻言大惊,顾不得礼仪,纷纷议论,询问真假。
昭王闻言,也是十分欢喜,他亲自轻击玉板,止住众人纷乱,急声问道:“冬麦对土地水质可有挑惕?”
安国君示意身旁的公孙谋作答。
公孙谋年近六旬,躬腰驼背,瘦小枯干,双目浑浊而无神。但听闻昭王询问,却精神一振,连忙起身,腰杆都仿佛直了一些。他略一行礼说道:“麦与粟对水土的要求相差不大,产量却有天壤之别。一亩麦的产量比两亩粟还多。但以往我们种麦不得其法,易生虫病,产量也没这么高。三年前我于初冬之时出使匈奴右贤王部,见他们在冬季种麦,十分惊奇,细问之下才知,麦必须冬种夏收,才能长的好。于是我联系咸阳各家试着在渭南种植冬麦,结果年年丰收,虫病不生,水肥比粟田只少不多。更可在收麦之后加种一茬豆谷,使地产更足。为求真实和总结种法,我等己连种三年,这才敢上报大王。若在关中各郡县推广冬麦,增产百万石粮只是保守之数,还不算豆谷收成。若大秦各郡皆种冬麦,增收粮谷将无以数计。”
说完,公孙谋激动的泪流满面,深行一礼,恳求昭王道:“老臣己时日无多,何必以虚言相欺,只求大王能下此决心,臣必鞠躬尽瘁,竭力以赴,将冬麦种植推行关中。如有虚言,天厌之,地厌之。”
昭王起身回礼,动情说道:“大夫不必如此,吾信你,吾信你。君于大秦有功,于大秦子民有恩。范相,请依大秦律,为谋君计功议封。谋君年迈,我们不必等明年看收成计功,就以增产百万石来计算。请范相抓紧评封,下次大朝会我要亲自颁布谋君封令。阿柱。”
安国君起身应诺。
“你亲自陪谋君负责此事,离今年入冬还有半月,务必让关中所有郡县种上冬麦。”
“诺。请父王放心,我们内史府己有预案,推广冬麦的人员和粮种早己齐备,只等父王诏令。”
“好。不过你要让太医令派人保护好谋君身体,万不可让老大夫过于劳累。”
公孙谋喜泪横流,行礼称谢。
昭王询问范雎,确定了朝会议题。孟炎立在昭王身侧,轻轻一击玉板,宣告大朝会正式开始。
宗正寺少卿赢庞坐起言道:“一个月前,义渠王都什喀病故,太子都海护继位。按照以往惯例,都海护请求大王册封他继位为新任义渠王。为表示忠顺,他愿意迎娶大秦贵女为王妃。听闻大秦正在征伐东方诸国,都海护代表义渠表态,愿意派出一万骑卒助战,并增加贡赋。以后每年进贡牛羊十万,战马五千匹。宗正寺按以前惯例,遍寻王候大夫之家待嫁之女,遴选可嫁义渠贵女五人,经太子挑选核准,拟由华阳君芈戎之孙芈菲,下嫁义渠。”
孟炎听到太子准备让芈氏贵女嫁为义渠王妃,不由心中一叹:哎,我好不容易消除了大王怒火,太子殿下怎么在这个时候又提及芈氏,真是不巧啊。您自求多福吧。
昭王听赢庞提到华阳君芈戎,心中顿时不喜。他冷冷打量安国君,半晌无语。
赢庞读完奏章,原本按照惯例,等昭王询问几句,就可回座,将此事交由各君候大夫讨论并逐一给出意见。但昭王不语,这议题就无法向下进行。赢庞尴尬地捧着玉笏奏章,一时不知该不该坐下。
安国君被昭王冷眼盯视,心中暗惊,却又不明所以,只紧张地冒出一身冷汗,不敢言语。
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声,冷若寒冬。
范雎于一旁见此情景,心中一动,暗自叹道:看来大王对芈氏、魏氏积怨未消、憎恶日深啊。
范雎轻哼一声,打破僵冷的气氛,起身行礼说道:“义渠内附己近百年,特别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不断迁移巴蜀贫民北上义渠草原游牧,又连年征调义渠青壮从军,南下巴蜀。到现在,义渠草原己设立了陇西郡十七县,义渠之民言行举止己与秦民无异。义渠王早己失去了对部民的掌控,只余不足万帐部民在祖地残喘。大王不若先许了都海护之请,待义渠将最后那万骑亲卫调来咸阳,可改封义渠王为归义候,令其迁入咸阳。如此可最终消除这个危害大秦西部二百余年的心腹大患,全力东向,一统六国。”
武安君闻听此言,击案称好。他起身行礼道:“臣之家族白氏,乃王族赢氏分支,驻守大秦西疆,与义渠、匈奴交战数百年。臣白起,曾于幼时立志,愿捐赴此身,扫灭义渠、匈奴。大王定策羁縻侵消义渠之计,历时三十余年,终于见效。臣愿率一万精骑以护送贵女嫁妆之名,直取义渠故地,逼义渠王自愿取消番属名号,撤番建县,迁入咸阳来当归义候。”
安国君终于反应过来,昭王定是怀疑自己想结好义渠,篡取军权,这才不喜。他连忙接白起所言,表态说道:“儿臣同意范相和武安君所言,取消义渠封号,并其地,吞其民。”
其他大秦重臣和将军也纷纷进言,吞并义渠正当其时。
昭王心中略安,别有深意地看了看安国君和武安君,心中暗道:穰侯和华阳君虽然己故去多年,但他们毕竟掌控大秦军队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军中,加之武安君尚在,又有太子为倚仗,切不可打压过甚。
想到这里,昭王轻声一笑,与武安君说道:“区区义渠那点残兵老幼,何用国之大将。况且白君年岁己高,又刚刚经历长平恶战,万不可再行奔波。”
见白起欲起身进言,昭王挥手止住他道:“好了,吾意己决。令芈菲下嫁。北营左都尉李超。”
一名四十多岁的魁梧将军起身捶胸道:“臣在,请大王吩咐。”
“你率本部骑军护卫芈菲入义渠。就在婚礼之上宣读撤封义渠诏书,令海都护交接军权于你,举家迁来咸阳。你率本部驻屯于义渠王都,待建立县治,一切稳定之后,再向吾请令回返北营。”
“诺。”
“范相。”“臣在。”范雎行礼应诺。
“你可选派县吏、县尉人选报我,到时同李将军入义渠,接收其地,治理其民。诺。
孟炎手执鹅毛管笔,沾着丹沙红液,飞速写好相关几份诏书、军令,递与昭王当庭用印。
孟炎忙里偷闲,瞄了一眼长松一口气的安国君,心中叹道:太子应该还不知昭王因何恼怒于他,我可在朝会之后找寻机会,详告他康美人之事,也可借此与太子拉近关系,留个人情。
昭王略略看过几份诏书,满意地点了点头,拿出随身玉印加盖在诏书上。孟炎取回诏书收好,待朝会之后会交与相府,加盖丞相之印后,才会正式颁给相关人员。
范雎见此事己定,便示意安国君接言下一议题。
安国君起身行礼,取出玉笏奏章说道:“启秉父王。治粟大夫公孙谋于关中渭南县试种冬麦三年,年年丰收,麦收之后还可再种一季豆谷,一年两收,亩产四石有余。吾与内使府衙各大夫商议,欲在关中推广冬麦。如果关中各郡县封国全部改粟为麦,预计每年可增收粮食百万石。”
哄。殿上君臣闻言大惊,顾不得礼仪,纷纷议论,询问真假。
昭王闻言,也是十分欢喜,他亲自轻击玉板,止住众人纷乱,急声问道:“冬麦对土地水质可有挑惕?”
安国君示意身旁的公孙谋作答。
公孙谋年近六旬,躬腰驼背,瘦小枯干,双目浑浊而无神。但听闻昭王询问,却精神一振,连忙起身,腰杆都仿佛直了一些。他略一行礼说道:“麦与粟对水土的要求相差不大,产量却有天壤之别。一亩麦的产量比两亩粟还多。但以往我们种麦不得其法,易生虫病,产量也没这么高。三年前我于初冬之时出使匈奴右贤王部,见他们在冬季种麦,十分惊奇,细问之下才知,麦必须冬种夏收,才能长的好。于是我联系咸阳各家试着在渭南种植冬麦,结果年年丰收,虫病不生,水肥比粟田只少不多。更可在收麦之后加种一茬豆谷,使地产更足。为求真实和总结种法,我等己连种三年,这才敢上报大王。若在关中各郡县推广冬麦,增产百万石粮只是保守之数,还不算豆谷收成。若大秦各郡皆种冬麦,增收粮谷将无以数计。”
说完,公孙谋激动的泪流满面,深行一礼,恳求昭王道:“老臣己时日无多,何必以虚言相欺,只求大王能下此决心,臣必鞠躬尽瘁,竭力以赴,将冬麦种植推行关中。如有虚言,天厌之,地厌之。”
昭王起身回礼,动情说道:“大夫不必如此,吾信你,吾信你。君于大秦有功,于大秦子民有恩。范相,请依大秦律,为谋君计功议封。谋君年迈,我们不必等明年看收成计功,就以增产百万石来计算。请范相抓紧评封,下次大朝会我要亲自颁布谋君封令。阿柱。”
安国君起身应诺。
“你亲自陪谋君负责此事,离今年入冬还有半月,务必让关中所有郡县种上冬麦。”
“诺。请父王放心,我们内史府己有预案,推广冬麦的人员和粮种早己齐备,只等父王诏令。”
“好。不过你要让太医令派人保护好谋君身体,万不可让老大夫过于劳累。”
公孙谋喜泪横流,行礼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