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关中独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汉献帝最新章节!
袁术这一出兵,陶谦就更不能让刘备走了,而刘备也趁机向陶谦要兵要粮,扩充自己的实力,在徐州站稳了跟脚。
刘备有将,袁术有兵,两家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而在中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曹操与吕布在兖州的争夺。也就是在吕布率兵杀入兖州的第二天,朝廷羽吕布划清界限的昭告也广布了天下。
曹操在率军返回兖州的途中收到了消息,只是他现在也无心去理会朝廷这个马后炮了。兖州的反叛让曹操又惊又怒,也不由深思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背叛自己。仅仅只是自己杀了边让?亦或是杀了边让全家三百余口?恐怕不是。
朝廷的招贤令一出,曹操也紧跟着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兖州的世家大族拿朝廷没辙,可对曹操恐怕就不那么客气了。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只重其才,不重其德,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这是在动摇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既不是拥有大量的土地,也不是拥有大批家奴,而是对人才输出的控制。通过人才的输出,世家大族便可以控制官府乃至朝廷,从而维护家族的利益。
可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却让许多并未被世家招揽到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官府担任要职。这官府里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占了,别人就没机会。这无形中就减弱了世家对官府的影响力。
吕布率兵进入兖州,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大半个兖州,那也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吕布不过是一有勇无谋的匹夫,比起曹操要更加容易控制。不过为了给家族留一条退路,在曹操与吕布分出胜负之前,大部分家族还是选择了中立。暗中给吕布行方便的行为有,但公开支持吕布的还是只有张邈、郭勋等寥寥几家。
曹操目前的处境很是凶险,吕布之勇他是深有体会,麾下并州铁骑的强悍曹操也是早有耳闻,不过曹操也并未因此就惧怕吕布。吕布虽勇,但有勇无谋,而自己这边有郭嘉、程昱等足智多谋之人相助,真与吕布交锋也不是没有胜算。
两军连番恶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曹操是负多胜少。吕布仗着麾下骑兵拥有马中三宝,在野战中将曹军打的溃败不止一次。可让吕布恼火的就是曹操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每回战败没多久就能重新集结队伍与自己再次展开对峙。
自离开了关中,吕布就下定决心要闯出一个名堂。陈宫、张邈信守承诺,对他入主兖州出力颇多,也让吕布感到满意。可随着曹操回归,事情就开始变得不顺利了。先是各地的郡守不再像刚开始那会那样支持自己,虽然还是会提供粮草,但却总是找借口拖延。其次就是鄄城、范县、东阿三地的不能收复,也让吕布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付曹操这件事上。而更让吕布感到不满的,则是陈宫、张邈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次数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让吕布感觉自己并不是他二人的主公,而是他们的下属。
……
也就在中原遍地战火的时候,长安却迎来了一个大日子。大儒郑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太学博士,而今天,就是太学重开之日。
刘协作为大汉天子,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到场祝贺的,而除刘协外,长安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来到了现场。随着太学大门缓缓打开,早已等候许久的学子们步入了太学。今日是太学重开的日子,同时也是学子们能否进入太学的大考之日。
想进太学,首先就是你自身的才学要过关,至于其他方面,那可以在以后再考虑。不论出身,只要你才学过关,就可以得到朝廷的资助安心读书,而首批太学学生的名额,刘协定为三百人。
为了成为这三百名额中的一员,这些日子齐聚长安的数千学子恐怕会争个“头破血流”。刘协倒不是不想多增加一些名额,实在是财力有限,而且师资力量也不足。万幸这三百人在才学上不用人担心,要是一张白纸,就凭郑玄、孔融这点人,累死他们都教不过来。
不过这也不是刘协需要关心的问题,太学不同以往,按照刘协的意见,只要才学够就可以进太学就读,但想要从太学毕业得到朝廷的授官,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目送那些应考的学子进入太学,刘协跟监考的郑玄、孔融打了声招呼便准备离去。不想走到门口,却见有人被守门的兵卒拦住。
“这位大哥,还请通融一下,让我进去。”被拦住的书生连声请求拦路的兵丁道。
“不行,已经过了时辰,你下次再来吧。”
书生急得满头大汗,想闯又不敢,可让他就此回去又不甘心,正急得差点给兵丁跪下,就听有人说道:“哎~放他进去,反正现在距离正式开考尚有一点时间。”
拦路的兵丁见到开口的是天子,急忙想要行礼,好在刘协及时一瞪眼,才叫兵丁没有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天子发了话,兵丁自然不敢再拦,闪身退到一旁。书生见状连忙向刘协作揖道:“多谢,多谢。”
“别谢了,送你进去容易,可能不能考上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时候不早,快进去吧,免得误了时辰,要是叫郑师把你赶出来,我的话也不好使了。”
“多谢提醒,敢问公子名姓?”
“呵呵……等你成了太学生,自然就会知道我是谁,快去吧。”
书生见刘协不肯说,而考试又即将开始,便向刘协又行了一礼,“步鹫多谢公子美言,相信不久之后就能与公子再见。”
刘协点点头,目送步鹫进了考场。
“主公,我们现在去哪?”
“子义,你来了长安以后都没好好逛过吧?我陪你好好逛逛。”刘协笑着对问话的太史慈道。
太史慈能来长安,那完全要感谢孔融。起初太史慈从平原将刘备请来解北海之围的时候还对刘备颇有好感,觉得传言非虚,这刘备果然是仁厚之人。可随着刘备赖在北海不走,又使手段将太守孔融架空,太史慈就对刘备没什么好感了。
别人还罢了,可孔融对太史慈可是有恩的,当年太史慈的母亲生病无钱医治,正是孔融出手相助。而太史慈是个孝子,对孔融自然是感激不尽。这也是他为何甘冒风险杀出重围去请救兵的原因。
可救兵是请来了,北海之围也解了,但孔融的处境却变得似乎比以前更糟,也让太史慈对孔融产生了一丝愧疚,总觉得是自己引狼入室招来了刘备。为了保护孔融的安全,太史慈拒绝了同乡刘繇的邀请,留在北海保护孔融的安全。
董承想要挟天子东归的计划失败以后,刘协便将董承以及董承在朝中的几个好友一并打发来了青州,同时下旨召孔融回长安主持太学。毕竟郑玄年纪大了,偶尔为学子们讲学还行,可太学日常的事务,还是交给孔融这样的比较合适。
若是还没做过北海太守,孔融说不定会拒绝朝廷的诏命。在没被管亥带着黄巾堵在北海城里的时候,孔融一直很自负,认为自己上马可治军,下马可管民。可在被黄巾打的狼狈回城以后,孔融终于认清了现实,明白自己不是领兵打仗那块料。青州战祸不断,自己在这里做官,迟早不是死于贼手就是被哪路诸侯给暗害了。
与其死得不明不白,还是教书育人要安全些。而且在孔融的脑子里,汉室正统四个字还是很有吸引力了。不过孔融也不忙着上路,如今这世道不怎么好,自己即便跟着郑玄一同上路,也不见得路上就一定安全。为了安全起见,孔融想到了太史慈。这是能在黄巾重重包围中杀个进出的猛将,若是有他一路保护,去长安这一路就能安全不少。
起初太史慈并不打算去长安,毕竟路途遥远,家中老母也需要照料。没想到孔融做得更绝,亲自登门拜访太史慈的老母徐氏。在说服了徐氏也一同前往长安以后,太史慈也就没理由拒绝了。
等到了长安,刘协知道一路护送郑玄等人抵达长安的壮士是东莱太史慈以后,那就更不可能放其离开了。刘协知道太史慈至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刘协能搞定太史慈的老母,那就能搞定太史慈。
而老人家最希望的,自然就是看到子女可以出人头地。刘协贵为天子,亲自登门请徐氏帮忙,徐氏自然是满口答应,太史慈也由此成了朝廷新建五校尉中的射声校尉。
自吕布率部离开关中以后,刘协便借机对朝廷官军进行了一次调整,废除先前为获得一定兵权所建立八校尉,另设屯骑、步兵、长水、越骑、射声五营。不过这五营都是新建,营中所留老兵并不多,暂时也就不用指望能派上大用。
至于那些超编的原八校以及还是顶着郡兵身份的各地驻军,此次也得到了正名。当初为了不引起吕布的怀疑,重建八校有四校给了吕布,但随着吕布率部离开,这四校人马也被带走。留在关中的四校也趁此机会改名。
原上军营改名解烦,由平西将军徐晃统领,驻守榆中;原典军营改名汉安,由平南将军郝昭统领,驻守临洮;原助军左营改名背嵬,由安南将军黄忠统领,驻守汉中;原下军营改名游奕,由安北将军赵云统领,驻守粟邑。除以上四军外,朝廷可用之兵还有三支,分别是平东将军典韦所率虎贲军,平北将军庞德所率的虎卫军以及安西将军张辽所率的并州狼骑。至于安南将军高顺,则成了朝廷新兵营的总教习。
在刘协的计划里,七路人马每路上限一万,但目前还是保持五千之数,毕竟西凉韩遂、马腾还是个威胁。过分扩充人马,一来朝廷的财政担负不起,二来就是大量的新兵加入会导致军队战力的下降。
人马的补充会逐年增加,而人员的挑选则是从各地郡兵中选拔。等那些合格郡兵抵达长安后,还要接受高顺少则三月,多则半年的训练,之后才会被分派给各军。对于兵权,刘协抓的很紧,早在任命荀彧为司徒的时候刘协就说了,如何处理内政,那是朝中百官的事,但兵权谁也别想染指,今后只能掌握在天子手中。即便是各地郡兵的指挥权,那也是由天子掌握,谁敢伸手就剁手。
荀彧并不知道刘协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可见刘协头回这么严肃,也就答应了刘协的这个要求。上任之后不管军事,只是一心恢复关中民生。在荀彧以及孙乾、管宁等人的努力下,不与外部势力接触的关中数郡民生都恢复的不错,这也就让朝廷在关中的民心又增强了几分。
相比起其他地方,关中算是一片祥和。朝廷虽在征兵,但却是本着本人自愿的原则,并不进行强征。而为了恢复民力,朝廷又对民间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让许多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举家前往关中,其中又以南阳一带的百姓最多。
南阳本是帝乡,想当年光武帝刘秀就是因为得到了南阳世家的支持才能击败篡位的王莽,重振汉室。可世家越多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就越苦。那些世家子弟欺负百姓的倒是不多,可世家所养的家丁奴仆,却多有欺压百姓之举。百姓又惹不起,只能忍气吞声。
黄巾之乱时,南阳属于重灾区,虽然后来黄巾主力被朝廷消灭,可还是有许多小股黄巾躲入深山老林坚持斗争。世家的压榨,山贼的欺凌,再加上袁术是个不知道民间疾苦,不懂体恤百姓的公子哥,生活在南阳的百姓想要活下去自然只能选择背井离乡。
对于这些来投奔的百姓,刘协自然是欢迎的。从长远计,想要让西北长治久安,那就必须迁入大量的汉人来同化当地的羌族。单一刀枪来解决民族矛盾是笨办法,杀来杀去,何时是个头?唯有同化,方为上策。当然同化也不能单单靠潜移默化,必要的武力保证也是需要的,否则迁去西北的汉人只会变成“两脚羊”。
现在的朝廷上下很和谐,天子掌着兵权,朝政则托付给了朝中文官。文武井水不犯河水,各管一摊,有需要协助的地方只需要上报取得许可,那就必须执行。各地方也是如此,各郡郡兵直接听命于天子。郡守只管民生,若是有需要郡兵协助之事,只能与负责训练郡兵的都尉进行协商却没有发号施令之权,不过各地郡兵每月的饷银都是由郡守府拨付。
郡兵与官兵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郡兵平日里除了训练外还要从事生产,而官兵则是只需专心训练,每月领饷,并且饷银也是郡兵的一倍。这还是非战时的,如果是战时的饷银,那还会翻倍。可以说只要做官兵几年,积攒下的饷银就可以买几亩薄田度日。
除此之外,做了官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得到批准的官兵在卸甲之后会得到朝廷的安排,最次也能做个地方的捕快。至于那些因战伤残的士兵,朝廷也不会发放一笔遣散费后就撒手不管。识文断字的会被安排做个村正一类的小吏,而不识字也会派人专门传授一门技艺,总之伤残了也能有一技傍身,以后不愁生计。
刘协所坚持执行的军队保障制度保证了官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并且那些识文断字的士兵被安排到各地做了村正,对大汉的维护之心也比其他人要强烈,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只要这个制度可以确实的执行下去,即便将来世家联手反对刘协,刘协也不怕跟对方翻脸。
当道理说不通的时候,动刀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嘴巴说不过你,那就想办法让你闭嘴!刘协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当然目前刘协是不会选择跟世家翻脸的,自己还太弱小,而世家的力量又很强大,这时候翻脸只会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处境。
此时天下的各路诸侯,袁氏兄弟就是世家力量的体现,若不是有世家的支持,就袁公路那个讨人厌的性格,能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
而想要对付世家的远不止刘协一人,其中又以曹操为代表。刚刚才经历了世家的背叛,曹操对世家可说是恨之入骨。但同样以曹操的头脑,他也清楚与世家不到翻脸的时候,想要重新掌握兖州,目前他曹操还需要世家的支持。
在与吕布进入僵持阶段以后,曹操采纳了戏志才的建议,分兵收复失地。那些世家本就是墙头草,在看到吕布不能速胜曹操以后,墙头草的本性便发作了,转而又投靠了曹操。曹操的兖州丢得快,收复的也快,先前兖州就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地还属曹操,但在曹操分兵不久之后,整个兖州就变成了南北对峙,曹操与吕布也在巨野附近展开了新一轮的对峙。
袁术这一出兵,陶谦就更不能让刘备走了,而刘备也趁机向陶谦要兵要粮,扩充自己的实力,在徐州站稳了跟脚。
刘备有将,袁术有兵,两家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而在中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曹操与吕布在兖州的争夺。也就是在吕布率兵杀入兖州的第二天,朝廷羽吕布划清界限的昭告也广布了天下。
曹操在率军返回兖州的途中收到了消息,只是他现在也无心去理会朝廷这个马后炮了。兖州的反叛让曹操又惊又怒,也不由深思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背叛自己。仅仅只是自己杀了边让?亦或是杀了边让全家三百余口?恐怕不是。
朝廷的招贤令一出,曹操也紧跟着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兖州的世家大族拿朝廷没辙,可对曹操恐怕就不那么客气了。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只重其才,不重其德,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这是在动摇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既不是拥有大量的土地,也不是拥有大批家奴,而是对人才输出的控制。通过人才的输出,世家大族便可以控制官府乃至朝廷,从而维护家族的利益。
可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却让许多并未被世家招揽到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官府担任要职。这官府里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占了,别人就没机会。这无形中就减弱了世家对官府的影响力。
吕布率兵进入兖州,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大半个兖州,那也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吕布不过是一有勇无谋的匹夫,比起曹操要更加容易控制。不过为了给家族留一条退路,在曹操与吕布分出胜负之前,大部分家族还是选择了中立。暗中给吕布行方便的行为有,但公开支持吕布的还是只有张邈、郭勋等寥寥几家。
曹操目前的处境很是凶险,吕布之勇他是深有体会,麾下并州铁骑的强悍曹操也是早有耳闻,不过曹操也并未因此就惧怕吕布。吕布虽勇,但有勇无谋,而自己这边有郭嘉、程昱等足智多谋之人相助,真与吕布交锋也不是没有胜算。
两军连番恶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曹操是负多胜少。吕布仗着麾下骑兵拥有马中三宝,在野战中将曹军打的溃败不止一次。可让吕布恼火的就是曹操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每回战败没多久就能重新集结队伍与自己再次展开对峙。
自离开了关中,吕布就下定决心要闯出一个名堂。陈宫、张邈信守承诺,对他入主兖州出力颇多,也让吕布感到满意。可随着曹操回归,事情就开始变得不顺利了。先是各地的郡守不再像刚开始那会那样支持自己,虽然还是会提供粮草,但却总是找借口拖延。其次就是鄄城、范县、东阿三地的不能收复,也让吕布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付曹操这件事上。而更让吕布感到不满的,则是陈宫、张邈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次数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让吕布感觉自己并不是他二人的主公,而是他们的下属。
……
也就在中原遍地战火的时候,长安却迎来了一个大日子。大儒郑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太学博士,而今天,就是太学重开之日。
刘协作为大汉天子,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到场祝贺的,而除刘协外,长安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来到了现场。随着太学大门缓缓打开,早已等候许久的学子们步入了太学。今日是太学重开的日子,同时也是学子们能否进入太学的大考之日。
想进太学,首先就是你自身的才学要过关,至于其他方面,那可以在以后再考虑。不论出身,只要你才学过关,就可以得到朝廷的资助安心读书,而首批太学学生的名额,刘协定为三百人。
为了成为这三百名额中的一员,这些日子齐聚长安的数千学子恐怕会争个“头破血流”。刘协倒不是不想多增加一些名额,实在是财力有限,而且师资力量也不足。万幸这三百人在才学上不用人担心,要是一张白纸,就凭郑玄、孔融这点人,累死他们都教不过来。
不过这也不是刘协需要关心的问题,太学不同以往,按照刘协的意见,只要才学够就可以进太学就读,但想要从太学毕业得到朝廷的授官,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目送那些应考的学子进入太学,刘协跟监考的郑玄、孔融打了声招呼便准备离去。不想走到门口,却见有人被守门的兵卒拦住。
“这位大哥,还请通融一下,让我进去。”被拦住的书生连声请求拦路的兵丁道。
“不行,已经过了时辰,你下次再来吧。”
书生急得满头大汗,想闯又不敢,可让他就此回去又不甘心,正急得差点给兵丁跪下,就听有人说道:“哎~放他进去,反正现在距离正式开考尚有一点时间。”
拦路的兵丁见到开口的是天子,急忙想要行礼,好在刘协及时一瞪眼,才叫兵丁没有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天子发了话,兵丁自然不敢再拦,闪身退到一旁。书生见状连忙向刘协作揖道:“多谢,多谢。”
“别谢了,送你进去容易,可能不能考上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时候不早,快进去吧,免得误了时辰,要是叫郑师把你赶出来,我的话也不好使了。”
“多谢提醒,敢问公子名姓?”
“呵呵……等你成了太学生,自然就会知道我是谁,快去吧。”
书生见刘协不肯说,而考试又即将开始,便向刘协又行了一礼,“步鹫多谢公子美言,相信不久之后就能与公子再见。”
刘协点点头,目送步鹫进了考场。
“主公,我们现在去哪?”
“子义,你来了长安以后都没好好逛过吧?我陪你好好逛逛。”刘协笑着对问话的太史慈道。
太史慈能来长安,那完全要感谢孔融。起初太史慈从平原将刘备请来解北海之围的时候还对刘备颇有好感,觉得传言非虚,这刘备果然是仁厚之人。可随着刘备赖在北海不走,又使手段将太守孔融架空,太史慈就对刘备没什么好感了。
别人还罢了,可孔融对太史慈可是有恩的,当年太史慈的母亲生病无钱医治,正是孔融出手相助。而太史慈是个孝子,对孔融自然是感激不尽。这也是他为何甘冒风险杀出重围去请救兵的原因。
可救兵是请来了,北海之围也解了,但孔融的处境却变得似乎比以前更糟,也让太史慈对孔融产生了一丝愧疚,总觉得是自己引狼入室招来了刘备。为了保护孔融的安全,太史慈拒绝了同乡刘繇的邀请,留在北海保护孔融的安全。
董承想要挟天子东归的计划失败以后,刘协便将董承以及董承在朝中的几个好友一并打发来了青州,同时下旨召孔融回长安主持太学。毕竟郑玄年纪大了,偶尔为学子们讲学还行,可太学日常的事务,还是交给孔融这样的比较合适。
若是还没做过北海太守,孔融说不定会拒绝朝廷的诏命。在没被管亥带着黄巾堵在北海城里的时候,孔融一直很自负,认为自己上马可治军,下马可管民。可在被黄巾打的狼狈回城以后,孔融终于认清了现实,明白自己不是领兵打仗那块料。青州战祸不断,自己在这里做官,迟早不是死于贼手就是被哪路诸侯给暗害了。
与其死得不明不白,还是教书育人要安全些。而且在孔融的脑子里,汉室正统四个字还是很有吸引力了。不过孔融也不忙着上路,如今这世道不怎么好,自己即便跟着郑玄一同上路,也不见得路上就一定安全。为了安全起见,孔融想到了太史慈。这是能在黄巾重重包围中杀个进出的猛将,若是有他一路保护,去长安这一路就能安全不少。
起初太史慈并不打算去长安,毕竟路途遥远,家中老母也需要照料。没想到孔融做得更绝,亲自登门拜访太史慈的老母徐氏。在说服了徐氏也一同前往长安以后,太史慈也就没理由拒绝了。
等到了长安,刘协知道一路护送郑玄等人抵达长安的壮士是东莱太史慈以后,那就更不可能放其离开了。刘协知道太史慈至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刘协能搞定太史慈的老母,那就能搞定太史慈。
而老人家最希望的,自然就是看到子女可以出人头地。刘协贵为天子,亲自登门请徐氏帮忙,徐氏自然是满口答应,太史慈也由此成了朝廷新建五校尉中的射声校尉。
自吕布率部离开关中以后,刘协便借机对朝廷官军进行了一次调整,废除先前为获得一定兵权所建立八校尉,另设屯骑、步兵、长水、越骑、射声五营。不过这五营都是新建,营中所留老兵并不多,暂时也就不用指望能派上大用。
至于那些超编的原八校以及还是顶着郡兵身份的各地驻军,此次也得到了正名。当初为了不引起吕布的怀疑,重建八校有四校给了吕布,但随着吕布率部离开,这四校人马也被带走。留在关中的四校也趁此机会改名。
原上军营改名解烦,由平西将军徐晃统领,驻守榆中;原典军营改名汉安,由平南将军郝昭统领,驻守临洮;原助军左营改名背嵬,由安南将军黄忠统领,驻守汉中;原下军营改名游奕,由安北将军赵云统领,驻守粟邑。除以上四军外,朝廷可用之兵还有三支,分别是平东将军典韦所率虎贲军,平北将军庞德所率的虎卫军以及安西将军张辽所率的并州狼骑。至于安南将军高顺,则成了朝廷新兵营的总教习。
在刘协的计划里,七路人马每路上限一万,但目前还是保持五千之数,毕竟西凉韩遂、马腾还是个威胁。过分扩充人马,一来朝廷的财政担负不起,二来就是大量的新兵加入会导致军队战力的下降。
人马的补充会逐年增加,而人员的挑选则是从各地郡兵中选拔。等那些合格郡兵抵达长安后,还要接受高顺少则三月,多则半年的训练,之后才会被分派给各军。对于兵权,刘协抓的很紧,早在任命荀彧为司徒的时候刘协就说了,如何处理内政,那是朝中百官的事,但兵权谁也别想染指,今后只能掌握在天子手中。即便是各地郡兵的指挥权,那也是由天子掌握,谁敢伸手就剁手。
荀彧并不知道刘协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可见刘协头回这么严肃,也就答应了刘协的这个要求。上任之后不管军事,只是一心恢复关中民生。在荀彧以及孙乾、管宁等人的努力下,不与外部势力接触的关中数郡民生都恢复的不错,这也就让朝廷在关中的民心又增强了几分。
相比起其他地方,关中算是一片祥和。朝廷虽在征兵,但却是本着本人自愿的原则,并不进行强征。而为了恢复民力,朝廷又对民间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让许多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举家前往关中,其中又以南阳一带的百姓最多。
南阳本是帝乡,想当年光武帝刘秀就是因为得到了南阳世家的支持才能击败篡位的王莽,重振汉室。可世家越多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就越苦。那些世家子弟欺负百姓的倒是不多,可世家所养的家丁奴仆,却多有欺压百姓之举。百姓又惹不起,只能忍气吞声。
黄巾之乱时,南阳属于重灾区,虽然后来黄巾主力被朝廷消灭,可还是有许多小股黄巾躲入深山老林坚持斗争。世家的压榨,山贼的欺凌,再加上袁术是个不知道民间疾苦,不懂体恤百姓的公子哥,生活在南阳的百姓想要活下去自然只能选择背井离乡。
对于这些来投奔的百姓,刘协自然是欢迎的。从长远计,想要让西北长治久安,那就必须迁入大量的汉人来同化当地的羌族。单一刀枪来解决民族矛盾是笨办法,杀来杀去,何时是个头?唯有同化,方为上策。当然同化也不能单单靠潜移默化,必要的武力保证也是需要的,否则迁去西北的汉人只会变成“两脚羊”。
现在的朝廷上下很和谐,天子掌着兵权,朝政则托付给了朝中文官。文武井水不犯河水,各管一摊,有需要协助的地方只需要上报取得许可,那就必须执行。各地方也是如此,各郡郡兵直接听命于天子。郡守只管民生,若是有需要郡兵协助之事,只能与负责训练郡兵的都尉进行协商却没有发号施令之权,不过各地郡兵每月的饷银都是由郡守府拨付。
郡兵与官兵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郡兵平日里除了训练外还要从事生产,而官兵则是只需专心训练,每月领饷,并且饷银也是郡兵的一倍。这还是非战时的,如果是战时的饷银,那还会翻倍。可以说只要做官兵几年,积攒下的饷银就可以买几亩薄田度日。
除此之外,做了官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得到批准的官兵在卸甲之后会得到朝廷的安排,最次也能做个地方的捕快。至于那些因战伤残的士兵,朝廷也不会发放一笔遣散费后就撒手不管。识文断字的会被安排做个村正一类的小吏,而不识字也会派人专门传授一门技艺,总之伤残了也能有一技傍身,以后不愁生计。
刘协所坚持执行的军队保障制度保证了官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并且那些识文断字的士兵被安排到各地做了村正,对大汉的维护之心也比其他人要强烈,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只要这个制度可以确实的执行下去,即便将来世家联手反对刘协,刘协也不怕跟对方翻脸。
当道理说不通的时候,动刀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嘴巴说不过你,那就想办法让你闭嘴!刘协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当然目前刘协是不会选择跟世家翻脸的,自己还太弱小,而世家的力量又很强大,这时候翻脸只会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处境。
此时天下的各路诸侯,袁氏兄弟就是世家力量的体现,若不是有世家的支持,就袁公路那个讨人厌的性格,能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
而想要对付世家的远不止刘协一人,其中又以曹操为代表。刚刚才经历了世家的背叛,曹操对世家可说是恨之入骨。但同样以曹操的头脑,他也清楚与世家不到翻脸的时候,想要重新掌握兖州,目前他曹操还需要世家的支持。
在与吕布进入僵持阶段以后,曹操采纳了戏志才的建议,分兵收复失地。那些世家本就是墙头草,在看到吕布不能速胜曹操以后,墙头草的本性便发作了,转而又投靠了曹操。曹操的兖州丢得快,收复的也快,先前兖州就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地还属曹操,但在曹操分兵不久之后,整个兖州就变成了南北对峙,曹操与吕布也在巨野附近展开了新一轮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