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按套路出牌的朝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汉献帝最新章节!
袁绍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朝廷发难,曹操、刘璋表示响应,刘表沉默以对,刘备倒是发言谴责袁绍的拥兵自重,以下犯上的不义之举,不过此时的刘备人微言轻,他所说的话也没人去听。
朝廷的强硬有些出乎袁绍等人的预料,要被清的荀彧不仅还稳稳的做着他的司徒,更得了刘协赏赐的一块免死金牌,只要荀彧的后辈儿孙不造反,那就可以永享富贵,而且即便造反,也有一次免死的机会。
免死金牌一出,诸多世家的眼珠子立马就红了。先不说这免死金牌到底管不管用,单是刘协对待荀彧的信任态度,就让人羡慕嫉妒恨。东汉末年,是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年代,远不是后世鼓吹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刘协能够如此对待荀彧,那些自觉怀才不遇,未得明主的人不由得也心动了。
袁绍发布檄文没多久,朝廷也传诏天下,先是将袁绍定义为反贼,宣布夺回朝廷封赏给袁家的一切荣誉,其次便是收回了益州蜀王刘璋的王位,将其定为反王,发兵征讨。袁绍大军还没过黄河,早已蓄势待发的汉安军便随着主将黄忠一声令下,开进了巴蜀。
兵贵神速!刘璋做梦也没想到朝廷的反应是如此迅速,更没想到朝廷会在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先拿自己开刀。在刘璋的设想里,朝廷与袁绍激战,自己在旁边敲敲边鼓,顺便从朝廷手中讨要一些好处,比如把汉中这个巴蜀的门户要到手。而朝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八成会答应自己的要求。可没想到,朝廷的天使没等来,却等来了汉安军的讨伐。
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眼下的刘璋就是。因为错误的判断了朝廷的反应,刘璋只是口头上表示了响应,但实际上益州的兵马却并未有所行动。以至于当汉安军亮出刀子的时候,益州军还傻愣愣的不知所措。
“怎么回事?你不是说朝廷不会先打我吗?”在成都的蜀王府,刘璋揪住辛毗的衣领大声咆哮。也不怪刘璋愤怒,朝廷的大军反应太快,以至于让刘璋不得不怀疑这是袁绍跟朝廷合谋给自己下得套。
“主公息怒。”一旁的王商、黄权等人见状连忙劝道。
“息你大爷怒!老子就是上了姓袁的贼船!把他给我拖下去砍了!”刘璋越说越气,一指辛毗吩咐左右道。
一听刘璋要斩辛毗,王商等人连忙劝阻。本来就跟朝廷翻脸了,这要是再斩了辛毗,得罪了袁绍,那益州岂不是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主公息怒,辛毗此人还有用处,暂时杀不得啊。”黄权苦苦劝道。
“留着他还有什么用?”
“至少不会得罪盟友啊。主公,眼下我们已经与朝廷翻脸,唯一可以借助的可只剩下袁绍了啊。”
“呃……”刘璋被这一提醒,总算是稍稍冷静下来,吩咐左右松开了辛毗,沉默不语。黄权见状连忙对辛毗说道:“佐治先回驿馆歇息吧。”
辛毗见刘璋沉默不语,连忙拱拱手退了下去。方才还真是吓到辛毗了,没想到平时看着蔫蔫嗒嗒的刘璋发起飙来是那样叫人心惊,有一瞬间辛毗甚至觉得刘璋想要生吃了自己。
等到辛毗退下,刘璋这才哭丧着脸问王商等人眼下该如何是好?他本想捡点便宜,却不想惹来大麻烦。可王商等人眼下也想不出什么计谋,当初受了辛毗的好处,刘璋决定响应袁绍的时候他们是跟着一起起哄,结果现在朝廷发怒了,他们也傻眼了。
这朝廷不按套路出牌啊!不去找主谋,先来寻帮凶的晦气。可眼看着朝廷大军已经杀进了巴蜀,再后悔也晚了,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最后鹿死谁手。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分析,刘璋这边比较悬。
益州并非铁板一块。刘璋能够成为益州之主,那是多亏了益州当地豪强的支持。而相应的,刘璋在成为蜀王以后,也需要拿出部分利益回馈益州豪强。但这利益有大有小,就如一块蛋糕,分的人多了,有的能分到,有的则分不到。分不到的眼红,自然就会寻求办法来抢夺自己看中的那块蛋糕。
早在刘璋刚刚继位那会,刘协就开始在益州布局,天眼的两大首脑之一李儒更是常年留在益州暗中串联那些在益州不得志的士人,此时朝廷发兵益州,那些已经被李儒说服投效朝廷的人在此时也纷纷站出来为朝廷效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批地头蛇的帮助,黄忠的汉安军才能如此迅速的安抚人心,不必为后顾之忧操心。
而除了李儒这颗暗钉在起着作用外,张松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历史上若不是张松献上巴蜀地形图,刘备想要夺下蜀地没有那么容易。而现在,张松作为朝廷安排在巴蜀的一名内细,一张记录益州各地驻军、地形的巴蜀地形图此时也落到了黄忠的手里。凭借这张图,黄忠对益州军的虚实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黄忠非是有勇无谋之辈,汉安军也并非乌合之众,精兵悍将,再加上这张巴蜀地形图,黄忠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
朝廷越是战事顺利,刘璋这边就越是难熬。自朝廷发兵征讨,刘璋这些时日就没有听到一个好消息,简直是噩耗不断。先是梓潼失守,再是巴西庞義投降,再接着荆州刘表也不甘寂寞的掺和一脚,迅速拿下巴东、涪陵二郡,目前正在向巴郡江州挺进。
穷则思变,益州军连连失利,刘璋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他也想过将辛毗交给朝廷,向朝廷求和。只是这个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了王商、黄权等人的反对。倒不是王商、黄权等人想要跟朝廷对抗到底,而是他们比刘璋更清楚朝廷绝不会因为刘璋此时服软就收兵。
向朝廷求和,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与其向朝廷求和,倒不如咬牙坚持,只要袁绍那面能够取得胜利,那不用自己去低声下气的求和,朝廷也会转变对益州的态度。只是何时才能让朝廷改变态度,王商等人心里也没底。
……
益州君臣满心期待着袁绍可以让朝廷吃瘪,但实际上袁绍却已经吃了朝廷几个大亏。自发布檄文表示要清君侧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大大超出袁绍事先所料。
朝廷早有防备!不仅派重兵驻扎孟津,更是放出赵云、庞德这两头猛虎在荥阳、巩县、成皋一带活动,阻碍盟军的前进。
作为袁绍的盟友,曹操在宣布响应以后立刻便派大将夏侯惇率兵三万出虎牢关直扑洛阳。可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夏侯惇的大军刚出虎牢关没多久,就在敖仓附近中了埋伏,三万大军叫赵云、庞德杀散不说,夏侯惇更是在混战中被人射中左眼,从此成了一个独眼龙。
而袁绍那边原先是准备通过孟津渡直接过河杀奔洛阳,却不想朝廷在孟津渡有水军把守,将袁绍的先头部队杀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喂了黄河里的王八。
先期进攻受阻,并未叫袁绍气馁,反倒更坚定了袁绍先收拾朝廷的决心。这时候的朝廷就已经这么难对付了,这要是让朝廷再休养几年,那到时候谁还对付得了?
与袁绍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曹操。曹操在战前就对夏侯惇战败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他知道朝廷不会坐以待毙。可他没想到朝廷的反击是如此坚决果断,就如袁绍担心的那样,一旦等朝廷主动发难,他还能不能挡住朝廷的征伐。
眼下的天下早已不是当初诸多诸侯割据的时候,经过这些年的吞并功伐,剩下的几枚硕果除了朝廷外,也就是袁绍、曹操、刘表、孙策以及刘璋这五位。不过刘璋如今正被朝廷按在地上猛揍,刘表还在一旁下黑脚,估计刘璋这回也悬了。这样一来,能被袁绍拉拢的诸侯也就只剩孙策一家。
一开始袁绍并未将孙策计算在内,毕竟孙策占据的是江东,手中握有长江天险,没必要掺和自己跟朝廷作对这件事。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他没派人去联络孙策,可孙策却派人来主动联系他。或许是刘璋的遭遇刺激了孙策,让孙策觉得想要保住江东基业,最好还是让朝廷保持虚弱最好吧。
不过不管孙策跑来结盟的目的是什么,至少袁绍身边又多了一个帮手。即便孙策不派兵来助战,只要他能拖住摇摆不定的刘表,对袁绍来说就是好事。
孟津渡吃了败仗,袁绍不得不选择从别处过黄河,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袁绍率兵五十万,浩浩荡荡杀进了河南郡,而作为盟友的曹操也不甘示弱,率兵十万自颍川郡杀入弘农郡,与袁绍的兵马遥相呼应。
大兵过境,驻守宛城的刘备却是紧闭城门,约束手下,不与过境的曹军发生冲突。曹操与袁绍有过约定,曹操攻武关,袁绍攻潼关,两家所占郡县各归各家所有。这就等于将平阳、河东、河南三郡拱手让人。至于弘农郡,在袁绍发现曹操并未全占弘农郡全部以后,也闷声不响的笑纳了。
袁绍军大举入侵,朝廷除了先期派兵袭扰,对各郡县的防守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各郡县虽不说是望风而逃,但奋起抵抗的却极少。袁绍开头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等得知所占郡县的官仓无粮的消息以后,这才隐隐明白朝廷的险恶用心。
所占四郡的百姓并未走光,朝廷迁移人口这次并不强迫,愿意拖家带口离开的朝廷会有安置,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没有从官仓获得补给,袁绍自然只能向有粮的伸手,不给?先问问袁某的刀不利否?
五十万大军,日常消耗那是惊人的,朝廷在四郡搞坚壁清野,袁绍虽然通过强征填补了一些亏空,可他的名声也随之臭了。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如今多了一个袁扒皮的雅号,气得袁绍暴跳如雷,拔剑想杀人。
没有比较,那就感觉不到好坏。已经习惯了朝廷的善政,猛地遇上袁绍的强行摊派,司州各世家的心里顿时就知道了好歹。当然也有执迷不悟,趁机死抱袁绍大腿的,河东卫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河东卫家在大汉朝可说是名门望族,大名鼎鼎的卫子夫、卫青就是卫家的先祖。不过到了东汉末,卫家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刘协上台以后,由于蔡邕的关系,刘协对卫家并不亲近,当然这也与卫家当时对待朝廷的态度有关。
在董承担任河东郡守的时候对卫家一味忍让,以至于卫家变得嚣张跋扈,而等到杜畿这个强项令上任以后,卫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杜畿凭借刘协支持,对河东大力整治,卫家损失颇大,心中对朝廷自有许多不满。只不过当时朝廷强势,杜畿有得到指挥河东郡兵的兵权,卫家有心反抗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袁绍发檄文向朝廷发难,卫家认为时机成熟,尤其是见到袁绍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更是对支持袁绍一事信心满满。不过等进了袁绍的门,卫家的代表卫凯才惊觉事情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朝廷虽说连连失地,但实力似乎并未受损,尤其是当袁绍要求卫家拿出钱粮支持的时候,卫凯更是有了一种上贼船之感,而且这贼船上去容易下来难。
想当初卫凯来拜见袁绍的时候,袁绍大喜,带着卫凯多次出入公开场合,卫家此时想要撇清与袁绍的关系,估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此时的卫家,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跟着袁绍共进退。
清楚明白了这点的卫凯不得不拿出卫家的积蓄,支持袁绍的大军。只不过卫家的积蓄对袁绍的五十万大军来说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好在此时袁绍大军已经逼近了潼关,只要袁绍大军可以入关,那后勤之事就不需要卫家再继续操心了。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想要攻破潼关,哪有那么容易!袁绍本以为自己大军一到,朝廷官军就会弃关而逃,就如在函谷关一样。可没想到这回却碰了钉子,两千前去接收潼关的袁军一个都没逃回来,尽数死在潼关守军的乱箭之下。
看着潼关关上飘扬的“郝”字帅旗,袁绍知道自己这次出兵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出现了。
郝昭,不似历史上那样要等到中年以后才能为人所知。作为早期跟随刘协的一名小将,经过这些年的东征西讨,郝昭的名声早已传进多数人的耳中,或许他的名气并没有黄忠、赵云、张辽等人那样响亮,但铁壁将军这个绰号,足以说明他在防守方面的能力。由他负责把守潼关,袁绍想要拿下潼关,不付出一番代价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仗着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不愿浪费时间等候后方运来攻城器械,至少在正式攻关之前,袁绍想要先削弱一下潼关守军的士气。只是袁绍只知己却不知彼,他以为潼关只有郝昭这一员寡将,却不知刘协在离开潼关之前,给郝昭留下甘宁、庞德两员大将听候郝昭的调遣,而为了让甘宁、庞德听从郝昭的命令,刘协更是将佩剑七星剑作为尚方宝剑借给郝昭,凭此剑郝昭可以先斩后奏。
至于刘协本人,则带着赵云、马超、典韦等猛将去了武关,毕竟要是论起武将质量,曹操比袁绍还是要更胜一筹。
潼关关外
袁绍麾下大将颜良率先出阵,在关前耀武扬威。关上的甘宁、庞德见状当即向郝昭请战。郝昭对此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叮嘱出战的二人道:“素闻颜良文丑骁勇,二位将军不可大意。”
“伯道放心,我与兴霸已经商量好了,他对付颜良,我对付文丑,只要他文丑敢来,我必不叫他好过。”庞德笑着对郝昭说道。
“既如此,我就在关上拭目以待。”郝昭同样笑道。
关下四将,捉对厮杀,看得关上关下两军热血沸腾,郝昭更是亲自擂鼓助威。而捉对厮杀的四人更是打得兴起,誓要分出个胜负才肯罢休。只不过袁绍却在这时担心爱将有失,率先撑不住下令鸣金收兵。
听到身后传来鸣金之声,颜良不得不选择停手,看着与自己大战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甘宁,开口说道:“甘宁,能与某对战百十合而不见疲态的,不多。当今朝廷无道,任用奸佞,你何不弃暗投明,免得糟蹋了你这身好武艺。”
“哼!谁是忠良,谁是奸佞,又岂是你那一张破嘴就可以决定的。颜良,回去告诉你那主子,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以臣伐君,必不得好死。”甘宁冷笑着回答道。
“哼!你即冥顽不灵,那某多说无益,且等来日取你狗命。”颜良冷哼一声道。
甘宁闻言不甘示弱的笑道:“甘兴霸大好头颅在此,有本事的只管来取。”
袁绍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朝廷发难,曹操、刘璋表示响应,刘表沉默以对,刘备倒是发言谴责袁绍的拥兵自重,以下犯上的不义之举,不过此时的刘备人微言轻,他所说的话也没人去听。
朝廷的强硬有些出乎袁绍等人的预料,要被清的荀彧不仅还稳稳的做着他的司徒,更得了刘协赏赐的一块免死金牌,只要荀彧的后辈儿孙不造反,那就可以永享富贵,而且即便造反,也有一次免死的机会。
免死金牌一出,诸多世家的眼珠子立马就红了。先不说这免死金牌到底管不管用,单是刘协对待荀彧的信任态度,就让人羡慕嫉妒恨。东汉末年,是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年代,远不是后世鼓吹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刘协能够如此对待荀彧,那些自觉怀才不遇,未得明主的人不由得也心动了。
袁绍发布檄文没多久,朝廷也传诏天下,先是将袁绍定义为反贼,宣布夺回朝廷封赏给袁家的一切荣誉,其次便是收回了益州蜀王刘璋的王位,将其定为反王,发兵征讨。袁绍大军还没过黄河,早已蓄势待发的汉安军便随着主将黄忠一声令下,开进了巴蜀。
兵贵神速!刘璋做梦也没想到朝廷的反应是如此迅速,更没想到朝廷会在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先拿自己开刀。在刘璋的设想里,朝廷与袁绍激战,自己在旁边敲敲边鼓,顺便从朝廷手中讨要一些好处,比如把汉中这个巴蜀的门户要到手。而朝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八成会答应自己的要求。可没想到,朝廷的天使没等来,却等来了汉安军的讨伐。
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眼下的刘璋就是。因为错误的判断了朝廷的反应,刘璋只是口头上表示了响应,但实际上益州的兵马却并未有所行动。以至于当汉安军亮出刀子的时候,益州军还傻愣愣的不知所措。
“怎么回事?你不是说朝廷不会先打我吗?”在成都的蜀王府,刘璋揪住辛毗的衣领大声咆哮。也不怪刘璋愤怒,朝廷的大军反应太快,以至于让刘璋不得不怀疑这是袁绍跟朝廷合谋给自己下得套。
“主公息怒。”一旁的王商、黄权等人见状连忙劝道。
“息你大爷怒!老子就是上了姓袁的贼船!把他给我拖下去砍了!”刘璋越说越气,一指辛毗吩咐左右道。
一听刘璋要斩辛毗,王商等人连忙劝阻。本来就跟朝廷翻脸了,这要是再斩了辛毗,得罪了袁绍,那益州岂不是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主公息怒,辛毗此人还有用处,暂时杀不得啊。”黄权苦苦劝道。
“留着他还有什么用?”
“至少不会得罪盟友啊。主公,眼下我们已经与朝廷翻脸,唯一可以借助的可只剩下袁绍了啊。”
“呃……”刘璋被这一提醒,总算是稍稍冷静下来,吩咐左右松开了辛毗,沉默不语。黄权见状连忙对辛毗说道:“佐治先回驿馆歇息吧。”
辛毗见刘璋沉默不语,连忙拱拱手退了下去。方才还真是吓到辛毗了,没想到平时看着蔫蔫嗒嗒的刘璋发起飙来是那样叫人心惊,有一瞬间辛毗甚至觉得刘璋想要生吃了自己。
等到辛毗退下,刘璋这才哭丧着脸问王商等人眼下该如何是好?他本想捡点便宜,却不想惹来大麻烦。可王商等人眼下也想不出什么计谋,当初受了辛毗的好处,刘璋决定响应袁绍的时候他们是跟着一起起哄,结果现在朝廷发怒了,他们也傻眼了。
这朝廷不按套路出牌啊!不去找主谋,先来寻帮凶的晦气。可眼看着朝廷大军已经杀进了巴蜀,再后悔也晚了,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最后鹿死谁手。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分析,刘璋这边比较悬。
益州并非铁板一块。刘璋能够成为益州之主,那是多亏了益州当地豪强的支持。而相应的,刘璋在成为蜀王以后,也需要拿出部分利益回馈益州豪强。但这利益有大有小,就如一块蛋糕,分的人多了,有的能分到,有的则分不到。分不到的眼红,自然就会寻求办法来抢夺自己看中的那块蛋糕。
早在刘璋刚刚继位那会,刘协就开始在益州布局,天眼的两大首脑之一李儒更是常年留在益州暗中串联那些在益州不得志的士人,此时朝廷发兵益州,那些已经被李儒说服投效朝廷的人在此时也纷纷站出来为朝廷效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批地头蛇的帮助,黄忠的汉安军才能如此迅速的安抚人心,不必为后顾之忧操心。
而除了李儒这颗暗钉在起着作用外,张松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历史上若不是张松献上巴蜀地形图,刘备想要夺下蜀地没有那么容易。而现在,张松作为朝廷安排在巴蜀的一名内细,一张记录益州各地驻军、地形的巴蜀地形图此时也落到了黄忠的手里。凭借这张图,黄忠对益州军的虚实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黄忠非是有勇无谋之辈,汉安军也并非乌合之众,精兵悍将,再加上这张巴蜀地形图,黄忠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
朝廷越是战事顺利,刘璋这边就越是难熬。自朝廷发兵征讨,刘璋这些时日就没有听到一个好消息,简直是噩耗不断。先是梓潼失守,再是巴西庞義投降,再接着荆州刘表也不甘寂寞的掺和一脚,迅速拿下巴东、涪陵二郡,目前正在向巴郡江州挺进。
穷则思变,益州军连连失利,刘璋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他也想过将辛毗交给朝廷,向朝廷求和。只是这个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了王商、黄权等人的反对。倒不是王商、黄权等人想要跟朝廷对抗到底,而是他们比刘璋更清楚朝廷绝不会因为刘璋此时服软就收兵。
向朝廷求和,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与其向朝廷求和,倒不如咬牙坚持,只要袁绍那面能够取得胜利,那不用自己去低声下气的求和,朝廷也会转变对益州的态度。只是何时才能让朝廷改变态度,王商等人心里也没底。
……
益州君臣满心期待着袁绍可以让朝廷吃瘪,但实际上袁绍却已经吃了朝廷几个大亏。自发布檄文表示要清君侧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大大超出袁绍事先所料。
朝廷早有防备!不仅派重兵驻扎孟津,更是放出赵云、庞德这两头猛虎在荥阳、巩县、成皋一带活动,阻碍盟军的前进。
作为袁绍的盟友,曹操在宣布响应以后立刻便派大将夏侯惇率兵三万出虎牢关直扑洛阳。可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夏侯惇的大军刚出虎牢关没多久,就在敖仓附近中了埋伏,三万大军叫赵云、庞德杀散不说,夏侯惇更是在混战中被人射中左眼,从此成了一个独眼龙。
而袁绍那边原先是准备通过孟津渡直接过河杀奔洛阳,却不想朝廷在孟津渡有水军把守,将袁绍的先头部队杀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喂了黄河里的王八。
先期进攻受阻,并未叫袁绍气馁,反倒更坚定了袁绍先收拾朝廷的决心。这时候的朝廷就已经这么难对付了,这要是让朝廷再休养几年,那到时候谁还对付得了?
与袁绍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曹操。曹操在战前就对夏侯惇战败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他知道朝廷不会坐以待毙。可他没想到朝廷的反击是如此坚决果断,就如袁绍担心的那样,一旦等朝廷主动发难,他还能不能挡住朝廷的征伐。
眼下的天下早已不是当初诸多诸侯割据的时候,经过这些年的吞并功伐,剩下的几枚硕果除了朝廷外,也就是袁绍、曹操、刘表、孙策以及刘璋这五位。不过刘璋如今正被朝廷按在地上猛揍,刘表还在一旁下黑脚,估计刘璋这回也悬了。这样一来,能被袁绍拉拢的诸侯也就只剩孙策一家。
一开始袁绍并未将孙策计算在内,毕竟孙策占据的是江东,手中握有长江天险,没必要掺和自己跟朝廷作对这件事。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他没派人去联络孙策,可孙策却派人来主动联系他。或许是刘璋的遭遇刺激了孙策,让孙策觉得想要保住江东基业,最好还是让朝廷保持虚弱最好吧。
不过不管孙策跑来结盟的目的是什么,至少袁绍身边又多了一个帮手。即便孙策不派兵来助战,只要他能拖住摇摆不定的刘表,对袁绍来说就是好事。
孟津渡吃了败仗,袁绍不得不选择从别处过黄河,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袁绍率兵五十万,浩浩荡荡杀进了河南郡,而作为盟友的曹操也不甘示弱,率兵十万自颍川郡杀入弘农郡,与袁绍的兵马遥相呼应。
大兵过境,驻守宛城的刘备却是紧闭城门,约束手下,不与过境的曹军发生冲突。曹操与袁绍有过约定,曹操攻武关,袁绍攻潼关,两家所占郡县各归各家所有。这就等于将平阳、河东、河南三郡拱手让人。至于弘农郡,在袁绍发现曹操并未全占弘农郡全部以后,也闷声不响的笑纳了。
袁绍军大举入侵,朝廷除了先期派兵袭扰,对各郡县的防守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各郡县虽不说是望风而逃,但奋起抵抗的却极少。袁绍开头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等得知所占郡县的官仓无粮的消息以后,这才隐隐明白朝廷的险恶用心。
所占四郡的百姓并未走光,朝廷迁移人口这次并不强迫,愿意拖家带口离开的朝廷会有安置,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没有从官仓获得补给,袁绍自然只能向有粮的伸手,不给?先问问袁某的刀不利否?
五十万大军,日常消耗那是惊人的,朝廷在四郡搞坚壁清野,袁绍虽然通过强征填补了一些亏空,可他的名声也随之臭了。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如今多了一个袁扒皮的雅号,气得袁绍暴跳如雷,拔剑想杀人。
没有比较,那就感觉不到好坏。已经习惯了朝廷的善政,猛地遇上袁绍的强行摊派,司州各世家的心里顿时就知道了好歹。当然也有执迷不悟,趁机死抱袁绍大腿的,河东卫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河东卫家在大汉朝可说是名门望族,大名鼎鼎的卫子夫、卫青就是卫家的先祖。不过到了东汉末,卫家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刘协上台以后,由于蔡邕的关系,刘协对卫家并不亲近,当然这也与卫家当时对待朝廷的态度有关。
在董承担任河东郡守的时候对卫家一味忍让,以至于卫家变得嚣张跋扈,而等到杜畿这个强项令上任以后,卫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杜畿凭借刘协支持,对河东大力整治,卫家损失颇大,心中对朝廷自有许多不满。只不过当时朝廷强势,杜畿有得到指挥河东郡兵的兵权,卫家有心反抗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袁绍发檄文向朝廷发难,卫家认为时机成熟,尤其是见到袁绍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更是对支持袁绍一事信心满满。不过等进了袁绍的门,卫家的代表卫凯才惊觉事情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朝廷虽说连连失地,但实力似乎并未受损,尤其是当袁绍要求卫家拿出钱粮支持的时候,卫凯更是有了一种上贼船之感,而且这贼船上去容易下来难。
想当初卫凯来拜见袁绍的时候,袁绍大喜,带着卫凯多次出入公开场合,卫家此时想要撇清与袁绍的关系,估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此时的卫家,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跟着袁绍共进退。
清楚明白了这点的卫凯不得不拿出卫家的积蓄,支持袁绍的大军。只不过卫家的积蓄对袁绍的五十万大军来说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好在此时袁绍大军已经逼近了潼关,只要袁绍大军可以入关,那后勤之事就不需要卫家再继续操心了。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想要攻破潼关,哪有那么容易!袁绍本以为自己大军一到,朝廷官军就会弃关而逃,就如在函谷关一样。可没想到这回却碰了钉子,两千前去接收潼关的袁军一个都没逃回来,尽数死在潼关守军的乱箭之下。
看着潼关关上飘扬的“郝”字帅旗,袁绍知道自己这次出兵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出现了。
郝昭,不似历史上那样要等到中年以后才能为人所知。作为早期跟随刘协的一名小将,经过这些年的东征西讨,郝昭的名声早已传进多数人的耳中,或许他的名气并没有黄忠、赵云、张辽等人那样响亮,但铁壁将军这个绰号,足以说明他在防守方面的能力。由他负责把守潼关,袁绍想要拿下潼关,不付出一番代价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仗着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不愿浪费时间等候后方运来攻城器械,至少在正式攻关之前,袁绍想要先削弱一下潼关守军的士气。只是袁绍只知己却不知彼,他以为潼关只有郝昭这一员寡将,却不知刘协在离开潼关之前,给郝昭留下甘宁、庞德两员大将听候郝昭的调遣,而为了让甘宁、庞德听从郝昭的命令,刘协更是将佩剑七星剑作为尚方宝剑借给郝昭,凭此剑郝昭可以先斩后奏。
至于刘协本人,则带着赵云、马超、典韦等猛将去了武关,毕竟要是论起武将质量,曹操比袁绍还是要更胜一筹。
潼关关外
袁绍麾下大将颜良率先出阵,在关前耀武扬威。关上的甘宁、庞德见状当即向郝昭请战。郝昭对此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叮嘱出战的二人道:“素闻颜良文丑骁勇,二位将军不可大意。”
“伯道放心,我与兴霸已经商量好了,他对付颜良,我对付文丑,只要他文丑敢来,我必不叫他好过。”庞德笑着对郝昭说道。
“既如此,我就在关上拭目以待。”郝昭同样笑道。
关下四将,捉对厮杀,看得关上关下两军热血沸腾,郝昭更是亲自擂鼓助威。而捉对厮杀的四人更是打得兴起,誓要分出个胜负才肯罢休。只不过袁绍却在这时担心爱将有失,率先撑不住下令鸣金收兵。
听到身后传来鸣金之声,颜良不得不选择停手,看着与自己大战百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甘宁,开口说道:“甘宁,能与某对战百十合而不见疲态的,不多。当今朝廷无道,任用奸佞,你何不弃暗投明,免得糟蹋了你这身好武艺。”
“哼!谁是忠良,谁是奸佞,又岂是你那一张破嘴就可以决定的。颜良,回去告诉你那主子,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以臣伐君,必不得好死。”甘宁冷笑着回答道。
“哼!你即冥顽不灵,那某多说无益,且等来日取你狗命。”颜良冷哼一声道。
甘宁闻言不甘示弱的笑道:“甘兴霸大好头颅在此,有本事的只管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