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罪己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汉献帝最新章节!
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充分说明了舆论的威力。之前刘协出兵准备完成天下重归一统的大业,朝廷中支持者占多数,但依旧还有一小部分人不赞成此时统一。只不过这些人的意见并不属于主流,在大势所趋之下,陈群等人只能保持沉默。
日全食的出现可以说是为陈群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要说动武,十个陈群绑一块也斗不过刘协,可陈群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是世家出身,徐州名士,而名士在士林的号召力一般都是不弱的。
大汉的名士很多,陈群并不能算是最拔尖的,比陈群要名望高的人大有人在。但陈群这回抓住了日全食这个借口,这就让许多有心为刘协说话的人找不到反驳的力证了。毕竟从古至今,日全食这种天象所代表的都是不吉,而不是什么吉祥的征兆。
刘协本人是不信这套说法,但却无法阻止大多数人认可这种说法,尤其是老百姓,对这种“封建迷信”更是深信不疑。
刘协很郁闷,不由得想起了那句名言,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刘协知道日全食只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行至一定位置所引起的天文现象。可奈何没人相信啊,就算是郭嘉、庞统、司马懿这样的顶尖智者,对刘协的解释也是将信将疑。他们都不肯全信,那就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百姓了。
神鬼之说的产生,多是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畏惧,从而出现了那些拥有无上威能的神邸。就比如这次日全食的出现,在陈群等人的暗中操纵下就变成了天帝对当今天子刘协的一种不满表现。
刘协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可眼下却不是收拾陈群等人的时候,因为陈群等人很狡猾,首尾处理的很干净,没叫刘协抓住把柄。虽说要证明这些事是陈群等人搞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一来就会暴露许多刘协并不想要知道的秘密。为了出一口恶气就断送十余年的努力,这么赔本的买卖刘协可不干。
陈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助此次日全食作为天意逼刘协停战,与孙刘议和。可刘协又怎么会轻易就范。不是说这是天帝对老子的警告吗?好,老子认错总行了吧?不就是罪己诏嘛,又不会掉块肉。
每当出现上天示警的时候,大部分做皇帝的人都会采取罪己诏的方式来平息,刘协也不例外。虽然他是不信这世上真有鬼神,但既然相信鬼神的占大多数,那他也没必要学布鲁诺非要坚持真理,就算被人烧死都不肯低头。
当刘协的罪己诏发出以后,陈群等人很是兴奋,以为这是刘协认怂了,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不料罪己诏发过以后,刘协该干嘛干嘛,半点撤兵和谈的迹象也没有不说,反倒是兵马调动更加频繁,大战一触即发。
陈群等人有些傻眼,这刘协不按套路出牌啊!一般罪己诏发过以后紧跟着就应该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可刘协却并没有放弃对孙刘动武,这样一来陈群的目的也就落空了。罪己诏并不是陈群的目的,撤兵才是关键。唯有让刘协撤兵了,陈群才能在接下来与孙刘的合作中增加话语权。可现在刘协不撤兵,陈群就无法向孙刘证明自己在朝中说话的份量,更不可能从孙刘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支持。
借口这东西都是有时效性的,而像日全食这种借口,头回用能管用,但用过以后再用就不灵了,就跟厕纸似的,属于一次性用品。
日全食代表上天的警示,那刘协的罪己诏一经发出,就意味着日全食这件事到此为止,除非再出现什么异象,陈群才能继续拿上天警示说事。可天生异象那可能那么频繁,陈群除了期盼奇迹出现,根本就找不到适合的理由。
而且更叫陈群头疼的事已经发生,刘协虽然没有公开的证据来证明陈群这些人心怀叵测,可通过这次事件,陈群以及他的同伙都已经上了刘协的黑名单。刘协是不能拿日全食这件事来收拾陈群等人,可若是真想要收拾什么人的话什么理由不行?
陈群等人的屁股本来就不干净,只不过那些事并不能算是什么大事,所以刘协也就只是记录在案,留待日后使用。而现如今,既然陈群等人跟刘协过不去,还逼得刘协发了罪己诏,那刘协也就不用跟陈群等人客气了。
刘协并没有马上就动陈群,日全食的事情刚过不久,这时候动手收拾陈群很容易叫人联想到打击报复这四个字。先被刘协收拾的是朱皓,看在他父亲朱儁的份上,刘协让他替自己守着皇宫的西大门,但没想到这朱皓自己不识好歹,非跟陈群搅和在一起。这皇宫是刘协的家,让朱皓这个“内贼”守着西门,刘协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要光明正大的处理朱皓并不难,这朱皓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刘协没有慧眼识英雄,这回刘协下旨调其率部南下参战,在外人眼里这就是朱皓的机遇,让朱皓有苦难言,只得交出了职权,领旨谢恩率部赶往荆州到刘协麾下报到。
要对付陈群,需要一步步来,先要干的就是剪除其羽翼,朱皓只是开始,紧跟着就是杨修。杨修杨德祖常常自诩聪慧,正好眼下零陵严颜手下缺少谋士,刘协便打发杨修去了零陵。剩下的一个袁耀,刘协倒是没去动,袁耀充其量也就是个通风报信的,没了他的上线,他也就只能老实本分的做事,耍不出幺蛾子了。
袁谭、袁尚、袁耀别看都姓袁,但关系却并不和睦。自袁绍、袁术分家自立门户以后,两边就没了来往。如今虽都是在刘协的手底下讨生活,双方的关系却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在旁人眼中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员调动,落到心里有鬼的陈群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朱皓、杨修的先后被调离,被陈群视作这是刘协准备对自己下手的先兆。
咬牙跟刘协正面对抗?陈群没那个胆子。做大事而惜身者,终究成不了大事。陈群不等刘协又下一步的动作,借口生病向朝廷请辞,希望可以通过这种举动来打消刘协准备收拾他的念头。
可刘协又怎么会是那种好好先生。虽不能说刘协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对于敢跟他作对让他不痛快的人,刘协从不轻易放过。想要借养病回家避风头,等风头过去了再继续跟自己捣乱?别说门,窗户都没有!
也就在刘协准备下旨开始对陈群展开行动的时候,一个能够改变刘协决定的人出现了。自卢植死后,蔡邕也就成了朝中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当世大儒。早在卢植去世之前,郑玄便已经不在人世,卢植这一死,蔡邕也就成了大汉士林界的领袖。不过蔡邕淡泊名利,痴迷研究古文典籍,所以如今的大汉士林,是以孔融、王粲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年人作为领军人物。
能够请出久不过问世事的蔡邕为其求情,就足以说明陈群为了自保可说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底。
面对蔡邕,刘协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当着蔡邕的面,大大的抱怨了一番对陈群的不满。不指望你帮我什么,可你也别在我要干正事的时候拖我后腿啊。
蔡邕面带微笑的听着,直到刘协抱怨够了,这才问刘协道:“圣上,可能看在老朽的薄面上饶陈长文这一回?”
“……蔡师,那陈群究竟是拿出了什么让你为他求情?”刘协十分好奇的问蔡邕道。
蔡邕闻言微微一笑,“奇珍异宝,难动我心,绝世孤本,不可错过。”
刘协明白了,陈群是世家出身,而但凡是世家,多有珍藏的古籍。蔡邕好书如命,陈群这回算是对症下药,押对宝了。
蔡邕的面子不能不给,既然陈群能请出蔡邕出面,刘协便决定放陈群一马。不过放过陈群却不代表会放过朱皓跟杨修。这是陈群的爪牙,而且陈群也没替这二人一并求情,那刘协想要找个出气筒,这二人自是最好的人选。
“圣上,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朱皓、杨修二人?”蔡邕出声问刘协道。
“蔡师,莫不是他二人也给你好处了?”
“无有,老臣只是好奇,随口一问。”
“哦,蔡师放心,他二人罪不至死,就是有点糊涂,需要吃点苦头。”刘协闻言对蔡邕道。而蔡邕听刘协说只是让朱、杨二人吃点苦头不会要他们的性命,也就没再谈论下去。毕竟刘协是天子,能够看他面上饶过陈群已经是非常不易,若是得寸进尺,那就是自己不识好歹了。
“蔡师,难得来一趟,不如去襄阳书院转转,跟大儒司马徽、庞德公交流交流。”刘协替襄阳书院向蔡邕发出了邀请。对于刘协的提议,蔡邕欣然接受。
得知蔡邕来访,襄阳书院很是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蔡邕是当世大儒这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蔡邕这几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造福了天下的读书人。那些相继发表的孤本真迹,对读书人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如今虽然还没人说,但凡是读书人,那就没有几个不喜欢书的,尤其是对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传说中的孤本,读书人更是情有独钟。没办法,世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自己家中的藏书多是敝帚自珍,轻易并不示于外人。
而造纸术的改进以及印刷术的出现在刘协的鼎力推动下提前问世,如今读书人想要尽情看书已经不再是梦想。唯有那些孤本真迹,出身寒门的读书人还是不能轻易看到,是蔡邕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所以对待蔡邕,这些人自是感恩戴德。
蔡邕受到了襄阳书院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接待,不过刘协这时却没跟去凑热闹,而是选择留在军营接见江东使者。
一回生、两回熟,薛综第二次进汉营就比头一次进汉营要镇定的多,至少没有像上回那样表现的战战兢兢。
“敬文今日来此有何贵干?”刘协问薛综道。
“回禀圣上,微臣今日来此乃是奉我主之命送上书信一封。”薛综说着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一旁自有人接过转交刘协。
刘协打开信一看,不由乐了。信的内容很老套,无非就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孙权不忍见刀兵四起百姓受苦,愿意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只要朝廷愿意撤兵,他愿意替朝廷永镇江东,绝不反叛云云,在信的末尾还向刘协请求可以放诸葛瑾回江东与家人团聚。
“敬文,这封信是孙权亲手写的?”刘协放下信问薛综道。
“回禀圣上,我主写这封信时微臣就在一旁。”
“那这信的内容你也是知道的喽?”
“略知一二。”
“那你且告诉我,孙权有意求和,可曾想过如何处理与刘备的关系?这赤壁的水军大营里可不止有你江东水军吧?”
“圣上放心,只要圣上愿意罢兵,刘备那里自有我主亲自去劝说。”薛综赶忙答道。
“呵呵……还是等孙权说服了刘备以后你再来吧。”刘协笑了笑,打发薛综道。
没有被刘协当面拒绝,薛综以为谈和有望,当即告辞离去,而在他走后,刘协立马便让人将郭嘉、司马懿等人找了过来,将薛综送来的书信递给了他们。
“圣上,看来孙权的身边也有高人啊。”郭嘉放下信对刘协道。
刘协还没开口,司马懿已经接口道:“高人不见得,只能说有几分小聪明。”
“士元,你觉得如何?”刘协开口问正将书信交给法正的庞统道。
“不知圣上是如何答复薛综的?”
“我借口说刘备未见得会同意罢兵敷衍了薛综。”
“圣上英明。”庞统闻言夸了一句,随后说道:“此信必不是出自孙权的本意,写这封信的目的,一来试探我军如今的态度,二来麻痹我军的警惕。相信不用多久,那薛综必会去而复返。”
“那士元觉得我该如何应对?”刘协笑着问道。
“与其当面拆穿,不如将计就计。”庞统跟着笑道。
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充分说明了舆论的威力。之前刘协出兵准备完成天下重归一统的大业,朝廷中支持者占多数,但依旧还有一小部分人不赞成此时统一。只不过这些人的意见并不属于主流,在大势所趋之下,陈群等人只能保持沉默。
日全食的出现可以说是为陈群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要说动武,十个陈群绑一块也斗不过刘协,可陈群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是世家出身,徐州名士,而名士在士林的号召力一般都是不弱的。
大汉的名士很多,陈群并不能算是最拔尖的,比陈群要名望高的人大有人在。但陈群这回抓住了日全食这个借口,这就让许多有心为刘协说话的人找不到反驳的力证了。毕竟从古至今,日全食这种天象所代表的都是不吉,而不是什么吉祥的征兆。
刘协本人是不信这套说法,但却无法阻止大多数人认可这种说法,尤其是老百姓,对这种“封建迷信”更是深信不疑。
刘协很郁闷,不由得想起了那句名言,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刘协知道日全食只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行至一定位置所引起的天文现象。可奈何没人相信啊,就算是郭嘉、庞统、司马懿这样的顶尖智者,对刘协的解释也是将信将疑。他们都不肯全信,那就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百姓了。
神鬼之说的产生,多是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畏惧,从而出现了那些拥有无上威能的神邸。就比如这次日全食的出现,在陈群等人的暗中操纵下就变成了天帝对当今天子刘协的一种不满表现。
刘协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可眼下却不是收拾陈群等人的时候,因为陈群等人很狡猾,首尾处理的很干净,没叫刘协抓住把柄。虽说要证明这些事是陈群等人搞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一来就会暴露许多刘协并不想要知道的秘密。为了出一口恶气就断送十余年的努力,这么赔本的买卖刘协可不干。
陈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助此次日全食作为天意逼刘协停战,与孙刘议和。可刘协又怎么会轻易就范。不是说这是天帝对老子的警告吗?好,老子认错总行了吧?不就是罪己诏嘛,又不会掉块肉。
每当出现上天示警的时候,大部分做皇帝的人都会采取罪己诏的方式来平息,刘协也不例外。虽然他是不信这世上真有鬼神,但既然相信鬼神的占大多数,那他也没必要学布鲁诺非要坚持真理,就算被人烧死都不肯低头。
当刘协的罪己诏发出以后,陈群等人很是兴奋,以为这是刘协认怂了,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不料罪己诏发过以后,刘协该干嘛干嘛,半点撤兵和谈的迹象也没有不说,反倒是兵马调动更加频繁,大战一触即发。
陈群等人有些傻眼,这刘协不按套路出牌啊!一般罪己诏发过以后紧跟着就应该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可刘协却并没有放弃对孙刘动武,这样一来陈群的目的也就落空了。罪己诏并不是陈群的目的,撤兵才是关键。唯有让刘协撤兵了,陈群才能在接下来与孙刘的合作中增加话语权。可现在刘协不撤兵,陈群就无法向孙刘证明自己在朝中说话的份量,更不可能从孙刘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支持。
借口这东西都是有时效性的,而像日全食这种借口,头回用能管用,但用过以后再用就不灵了,就跟厕纸似的,属于一次性用品。
日全食代表上天的警示,那刘协的罪己诏一经发出,就意味着日全食这件事到此为止,除非再出现什么异象,陈群才能继续拿上天警示说事。可天生异象那可能那么频繁,陈群除了期盼奇迹出现,根本就找不到适合的理由。
而且更叫陈群头疼的事已经发生,刘协虽然没有公开的证据来证明陈群这些人心怀叵测,可通过这次事件,陈群以及他的同伙都已经上了刘协的黑名单。刘协是不能拿日全食这件事来收拾陈群等人,可若是真想要收拾什么人的话什么理由不行?
陈群等人的屁股本来就不干净,只不过那些事并不能算是什么大事,所以刘协也就只是记录在案,留待日后使用。而现如今,既然陈群等人跟刘协过不去,还逼得刘协发了罪己诏,那刘协也就不用跟陈群等人客气了。
刘协并没有马上就动陈群,日全食的事情刚过不久,这时候动手收拾陈群很容易叫人联想到打击报复这四个字。先被刘协收拾的是朱皓,看在他父亲朱儁的份上,刘协让他替自己守着皇宫的西大门,但没想到这朱皓自己不识好歹,非跟陈群搅和在一起。这皇宫是刘协的家,让朱皓这个“内贼”守着西门,刘协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要光明正大的处理朱皓并不难,这朱皓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刘协没有慧眼识英雄,这回刘协下旨调其率部南下参战,在外人眼里这就是朱皓的机遇,让朱皓有苦难言,只得交出了职权,领旨谢恩率部赶往荆州到刘协麾下报到。
要对付陈群,需要一步步来,先要干的就是剪除其羽翼,朱皓只是开始,紧跟着就是杨修。杨修杨德祖常常自诩聪慧,正好眼下零陵严颜手下缺少谋士,刘协便打发杨修去了零陵。剩下的一个袁耀,刘协倒是没去动,袁耀充其量也就是个通风报信的,没了他的上线,他也就只能老实本分的做事,耍不出幺蛾子了。
袁谭、袁尚、袁耀别看都姓袁,但关系却并不和睦。自袁绍、袁术分家自立门户以后,两边就没了来往。如今虽都是在刘协的手底下讨生活,双方的关系却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在旁人眼中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员调动,落到心里有鬼的陈群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朱皓、杨修的先后被调离,被陈群视作这是刘协准备对自己下手的先兆。
咬牙跟刘协正面对抗?陈群没那个胆子。做大事而惜身者,终究成不了大事。陈群不等刘协又下一步的动作,借口生病向朝廷请辞,希望可以通过这种举动来打消刘协准备收拾他的念头。
可刘协又怎么会是那种好好先生。虽不能说刘协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对于敢跟他作对让他不痛快的人,刘协从不轻易放过。想要借养病回家避风头,等风头过去了再继续跟自己捣乱?别说门,窗户都没有!
也就在刘协准备下旨开始对陈群展开行动的时候,一个能够改变刘协决定的人出现了。自卢植死后,蔡邕也就成了朝中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当世大儒。早在卢植去世之前,郑玄便已经不在人世,卢植这一死,蔡邕也就成了大汉士林界的领袖。不过蔡邕淡泊名利,痴迷研究古文典籍,所以如今的大汉士林,是以孔融、王粲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年人作为领军人物。
能够请出久不过问世事的蔡邕为其求情,就足以说明陈群为了自保可说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底。
面对蔡邕,刘协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当着蔡邕的面,大大的抱怨了一番对陈群的不满。不指望你帮我什么,可你也别在我要干正事的时候拖我后腿啊。
蔡邕面带微笑的听着,直到刘协抱怨够了,这才问刘协道:“圣上,可能看在老朽的薄面上饶陈长文这一回?”
“……蔡师,那陈群究竟是拿出了什么让你为他求情?”刘协十分好奇的问蔡邕道。
蔡邕闻言微微一笑,“奇珍异宝,难动我心,绝世孤本,不可错过。”
刘协明白了,陈群是世家出身,而但凡是世家,多有珍藏的古籍。蔡邕好书如命,陈群这回算是对症下药,押对宝了。
蔡邕的面子不能不给,既然陈群能请出蔡邕出面,刘协便决定放陈群一马。不过放过陈群却不代表会放过朱皓跟杨修。这是陈群的爪牙,而且陈群也没替这二人一并求情,那刘协想要找个出气筒,这二人自是最好的人选。
“圣上,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朱皓、杨修二人?”蔡邕出声问刘协道。
“蔡师,莫不是他二人也给你好处了?”
“无有,老臣只是好奇,随口一问。”
“哦,蔡师放心,他二人罪不至死,就是有点糊涂,需要吃点苦头。”刘协闻言对蔡邕道。而蔡邕听刘协说只是让朱、杨二人吃点苦头不会要他们的性命,也就没再谈论下去。毕竟刘协是天子,能够看他面上饶过陈群已经是非常不易,若是得寸进尺,那就是自己不识好歹了。
“蔡师,难得来一趟,不如去襄阳书院转转,跟大儒司马徽、庞德公交流交流。”刘协替襄阳书院向蔡邕发出了邀请。对于刘协的提议,蔡邕欣然接受。
得知蔡邕来访,襄阳书院很是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蔡邕是当世大儒这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蔡邕这几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造福了天下的读书人。那些相继发表的孤本真迹,对读书人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如今虽然还没人说,但凡是读书人,那就没有几个不喜欢书的,尤其是对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传说中的孤本,读书人更是情有独钟。没办法,世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自己家中的藏书多是敝帚自珍,轻易并不示于外人。
而造纸术的改进以及印刷术的出现在刘协的鼎力推动下提前问世,如今读书人想要尽情看书已经不再是梦想。唯有那些孤本真迹,出身寒门的读书人还是不能轻易看到,是蔡邕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所以对待蔡邕,这些人自是感恩戴德。
蔡邕受到了襄阳书院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接待,不过刘协这时却没跟去凑热闹,而是选择留在军营接见江东使者。
一回生、两回熟,薛综第二次进汉营就比头一次进汉营要镇定的多,至少没有像上回那样表现的战战兢兢。
“敬文今日来此有何贵干?”刘协问薛综道。
“回禀圣上,微臣今日来此乃是奉我主之命送上书信一封。”薛综说着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一旁自有人接过转交刘协。
刘协打开信一看,不由乐了。信的内容很老套,无非就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孙权不忍见刀兵四起百姓受苦,愿意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只要朝廷愿意撤兵,他愿意替朝廷永镇江东,绝不反叛云云,在信的末尾还向刘协请求可以放诸葛瑾回江东与家人团聚。
“敬文,这封信是孙权亲手写的?”刘协放下信问薛综道。
“回禀圣上,我主写这封信时微臣就在一旁。”
“那这信的内容你也是知道的喽?”
“略知一二。”
“那你且告诉我,孙权有意求和,可曾想过如何处理与刘备的关系?这赤壁的水军大营里可不止有你江东水军吧?”
“圣上放心,只要圣上愿意罢兵,刘备那里自有我主亲自去劝说。”薛综赶忙答道。
“呵呵……还是等孙权说服了刘备以后你再来吧。”刘协笑了笑,打发薛综道。
没有被刘协当面拒绝,薛综以为谈和有望,当即告辞离去,而在他走后,刘协立马便让人将郭嘉、司马懿等人找了过来,将薛综送来的书信递给了他们。
“圣上,看来孙权的身边也有高人啊。”郭嘉放下信对刘协道。
刘协还没开口,司马懿已经接口道:“高人不见得,只能说有几分小聪明。”
“士元,你觉得如何?”刘协开口问正将书信交给法正的庞统道。
“不知圣上是如何答复薛综的?”
“我借口说刘备未见得会同意罢兵敷衍了薛综。”
“圣上英明。”庞统闻言夸了一句,随后说道:“此信必不是出自孙权的本意,写这封信的目的,一来试探我军如今的态度,二来麻痹我军的警惕。相信不用多久,那薛综必会去而复返。”
“那士元觉得我该如何应对?”刘协笑着问道。
“与其当面拆穿,不如将计就计。”庞统跟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