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安分的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汉献帝最新章节!
随着刘备的战死,大汉重归一统的大业已经步入尾声,孙权的归降也让朝廷上下大松口气,整个南方除了零星的一点抵抗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平世道即将重归华夏神州。
不过别人松了口气,不代表刘协也松了口气,虽然消灭了孙刘这两支大汉最后的诸侯,但天下动荡的根源却并没有被消除,世家的力量在大汉依旧根深蒂固。别看刘协又是推行科举又是实行均田,但想要彻底解决世家的隐患,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办到。
身后后来者的刘协心里很清楚世家是杀之不尽的,杀戮并不能解决世家所会带来的社会隐患。世家就如同变色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身份称呼。在古时被称为世家,而到了现代,那就是一个个财阀,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左右着社会民生。
刘协没想过要杀绝世家,因为他知道,世家也有兴衰更替,老牌的世家没落,新兴的世家崛起,谁都有可能成为世家,也谁都有可能从世家重新变得泯然众人亦。富贵不过三代,一个世家若是三代之内不出人才,那离没落也就不远。
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就是想要保住世家的传承,不管世家内部出不出人才,都不会动摇世家的地位。只是很可惜,刘协否定了陈群的这个想法。刘协并不奢望大汉王朝可以与日月同朽,王朝更替在所难免,他想做的,就是尽量延长大汉的寿命,至少在他有生之年,他希望可以为后辈子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是人之常情。虽然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如今的大汉外无强敌,内无隐忧,刘协也就有工夫开始为将来布局。首先就是解决那些生活在交州以及更南方密林中的蛮人。
大汉的战事基本已经结束,江东随着占据会稽的贺达正式宣布接受朝廷的招安而宣告结束,而交州,此时却依旧是战火不断。当然倒霉的是那些之前协助刘备对抗朝廷的蛮人,汉人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以王平、兀突骨、张嶷、马忠四将为首,率领着同样擅长山林作战的汉军精锐对生活在交州境内的蛮人展开了扫荡。杀敌酋,俘敌众,就是大汉对待那些蛮人的态度。那些过去作威作福的蛮王一个个成了汉军的刀下之鬼,至于那些身份普通的蛮人,则被汉军俘虏,迁徙至大汉各地安置。
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曾想过这么办,只是他手里本钱不足,这么干很容易出现鹊巢鸠占的结果。可刘协不一样,身为大汉皇帝,他的手里有足够的本钱供他挥霍,俘虏的蛮人连百万都没有,而对于地域广阔的大汉来说,这百万不到的蛮人扔进去连水声都不带响的。
人都有抱团的习惯,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习惯依旧存在。那些人在外地的人常常会以家乡作为标准划分自己人和外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但同样的,少数服从多数也是人类的一个习惯,人少的人一般都不敢闹事。被朝廷迁徙各地的蛮人在当地都只是少数派,轻易不敢闹事,而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人与当地人融为了一体,也就不会轻易闹事了。
生死不明的沙摩柯成了汉军对蛮人部落出兵的最佳借口,而一次又一次“逃脱”汉军追捕的沙摩柯也逐渐成为了交州一地的传说。当然这些已经不是刘协需要关心的事情了,留下王平、兀突骨、张嶷、马忠四人,如何利用沙摩柯那是他们四个的事情,反正刘协已经把最终目标告诉了四人,如何操作就要看他们四人的能力。至于刘协自己,则带着司马懿、曹彰等人开始北返长安,准备祭天宣告天下,大汉重归一统这一天大的好消息。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必然规律。大汉内部的战乱已经结束,经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其实普通百姓并不在乎谁是天子,缺乏话语权的他们往往最在乎的还是他们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存所需,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意。
江东百姓本属于孙权治下,但对于大汉天子刘协,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反对的情绪,相反由于朝廷随后颁布的抚民政策,大多百姓都是安心接受换了一个“新东家”的现实。当然也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存在,只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不是人头落地就是变成了官府驱使的“苦役”,戴罪立功。
对于这些人,刘协半点同情都没有,一点眼力价都没有,天下都一统了还蹦出来搞事,活该受苦。或许等吃了一阵苦以后,就能学乖一点也不一定。若是还不接受教训,那这种害群之马最好还是别留着为妙。
刘协一行并没有走襄阳,而是选择先走一趟江东。交州还在战乱当中,那些被刘备安顿在交州各地的蛮人正在遭受汉军的清缴,刘协此时去交州并没有什么益处。而江东新降,正是需要刘协出面安抚人心的时候。
首站便是会稽,看到出城迎接的人群中贺达形单影只,刘协招了招手,轻声问贺达道:“令尊近来可好?”
“有劳圣上动问,家父身体还算康健,就是行动有所不便不能亲自前来恭候圣驾。”贺达赶忙答道。
“无妨,你父对朝廷收复江东出力不少,待朕闲暇时再去府中探望。”刘协大度的笑着说道。
贺齐没死,这是刘协早就知道的事情。赤壁一把大火,聪明的贺齐在放火之后离开率部从水路离开,虽然在撤退的途中遭遇了不测没了一条腿,但性命却是无碍。在次子贺景的护卫下潜回会稽以后便一直在谋划归顺朝廷一事,孙权并不知道贺齐并未战死这件事,以至于放松了对贺家的警惕,结果就叫躲在暗处谋划一切的贺齐得逞了。正是贺齐指使儿子在会稽举事断了孙权南逃这条路,孙权才不得不困守建邺,最终不得不归顺朝廷。
如今贺齐少了一条腿,他的仕途算是完了。但贺齐的脑子没坏,作为一个识时务的聪明人,贺齐很清楚此时的贺家在朝廷中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定位。贺达、贺景都不是能够坐镇一方的料,让他们留在会稽,对贺家的将来并没有好处。
会稽的确是贺家的根基所在,但在此时对贺家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天下刚刚完成一统,地方豪强正是朝廷的重点打击对象。贺家继续留在会稽,就会授人口实,拥兵自重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为了让贺家的未来有所期待,贺齐果断放弃了贺家在会稽的利益,借着刘协来府中探望的机会,求得刘协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收入了天子亲军,而贺家一门老小,也会在不久之后动身离开会稽前往长安定居。
而有了贺家作为表率,江东那些正不知道该如何讨好当今圣上刘协的世家仿佛一下子就开了窍,虽然不能学贺家那样举家离开江东,但将自己族中重要子弟推荐给刘协却成了每个江东世家都会干的事情。
等到刘协的队伍抵达建邺的时候,几乎所有江东世家中的重要子弟都有那么一两个成了刘协麾下天子亲军的一员。而刘协并不在乎自己的天子亲军之中多这么几十号人,他很清楚江东世家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要安抚人心,自然要配合一下。至于重不重用这些人,那是另一回事。
刘协来建邺,安抚人心只是次要,世家不安心又能如何,如今朝廷大军在侧,敢有异动直接就灭了,谁敢轻举妄动。刘协此番来建邺,是为朝廷日后的水军做布置。南舟北马,江东本就以水军见长,此时朝廷收复了江东,自然不会放着江东的长处不用。
此时乱世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为了予民休养生息,大汉的兵事会暂缓,朝堂上也会将主要精力更多的投放到恢复民生这方面。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别看大汉此时周边已无强敌,只是这外患就如草原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是绝难彻底根除,刘协不希望等将来后辈儿孙吃了大亏以后才奋发图强,想要此时便开始防患于未燃。即便不能马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布置,刘协也想先把架子搭起来,之后再一点点补充完善。
如今的大汉刚刚结束乱世,百废待兴,人口也由于战乱损失严重,诺大的神州大地上汉人的数量不足两千万。但刘协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和平的降临,大汉的人口会在数年内出现井喷的情况。古时娱乐活动少,而且还奉行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习惯。不像后世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衣食无忧的人半夜十一二点正是他们精神头最足的时候。
匮乏的娱乐方式让许多人就剩下生孩子这项活动了,不用再担心会受到战祸的波及,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不生孩子干嘛?
刘协对于人口增长当年是没有意见的,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朝廷多一份的赋税,多一个青壮,多一个可用之人。可同样神州大地就这么大,能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当不堪重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天下势力要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
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的刘协无法限制人口的增长,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开疆扩土。但陆上的交通手段落后,一旦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那地处偏僻的地方肯定会出现自立的情况。到时朝廷发兵征讨,又是一桩耗时费力的亏本买卖。
刘协不指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后世那种朝发夕至的快速反应速度,也没那个可能。刘协是知道工业革命,可问题是工业革命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探索,从而出现由量变发生质变的现象。光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有个卵用!
不指望还能在陆上有什么大的建树,那就只能将目光投放向大海,后世的东南亚小国林立,海岛无数,但现在那里却是一片蛮荒之地,除了零星有些野人蹲在树上吃香蕉外,对大汉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先下手为强!刘协可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隐患,趁着此时话语权在自己的手里,刘协可以任性的为大汉划下最大的一块蛋糕。三韩之地就是第一块,而且刘协已经将三韩之地作为跳板把目光投向了倭国四岛。
一道海峡而已,挡不住刘协想要扩张的雄心。而想要让自己的愿望成真,一支强大的无人可敌的海军那是必不可少的。此次孙权在最后时刻归降,刘协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开心的,真正让刘协觉得赚到了的,是江东那些熟悉水战的将领也大部分跟随孙权归顺了朝廷。
对于孙权,刘协是不会重用的,看在孙策的面上,顶多给孙权在朝中安排一个没什么职权的闲散官。但像吕蒙、丁奉这类精通水战的水上悍将,那是肯定不能就此闲置的。刘协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复,失去了孙权这棵大树可以依靠,吕蒙等人若是不想老死于床榻,为朝廷效力就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在刘协的设想下,大汉东、南两支舰队诞生了。东海舰队以孙策为都督、周瑜为军师,下辖周泰、蒋钦、凌统、徐盛等将,主要负责大汉东部海面的一切事务。而南海舰队以太史慈为都督,陆逊为军师,下辖吕蒙、丁奉、潘璋、陈武等将,主要负责的自然便是大汉南部海面的一切事宜。
刘协目前对两支舰队的要求并不高,尽快达成默契形成战力即可。至于何时为国出征?自然是等到双方通过了磨合期,可以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予同伴以后的事情。对于两支舰队日后的表现,刘协很期待。
随着刘备的战死,大汉重归一统的大业已经步入尾声,孙权的归降也让朝廷上下大松口气,整个南方除了零星的一点抵抗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平世道即将重归华夏神州。
不过别人松了口气,不代表刘协也松了口气,虽然消灭了孙刘这两支大汉最后的诸侯,但天下动荡的根源却并没有被消除,世家的力量在大汉依旧根深蒂固。别看刘协又是推行科举又是实行均田,但想要彻底解决世家的隐患,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办到。
身后后来者的刘协心里很清楚世家是杀之不尽的,杀戮并不能解决世家所会带来的社会隐患。世家就如同变色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身份称呼。在古时被称为世家,而到了现代,那就是一个个财阀,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左右着社会民生。
刘协没想过要杀绝世家,因为他知道,世家也有兴衰更替,老牌的世家没落,新兴的世家崛起,谁都有可能成为世家,也谁都有可能从世家重新变得泯然众人亦。富贵不过三代,一个世家若是三代之内不出人才,那离没落也就不远。
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就是想要保住世家的传承,不管世家内部出不出人才,都不会动摇世家的地位。只是很可惜,刘协否定了陈群的这个想法。刘协并不奢望大汉王朝可以与日月同朽,王朝更替在所难免,他想做的,就是尽量延长大汉的寿命,至少在他有生之年,他希望可以为后辈子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是人之常情。虽然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如今的大汉外无强敌,内无隐忧,刘协也就有工夫开始为将来布局。首先就是解决那些生活在交州以及更南方密林中的蛮人。
大汉的战事基本已经结束,江东随着占据会稽的贺达正式宣布接受朝廷的招安而宣告结束,而交州,此时却依旧是战火不断。当然倒霉的是那些之前协助刘备对抗朝廷的蛮人,汉人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以王平、兀突骨、张嶷、马忠四将为首,率领着同样擅长山林作战的汉军精锐对生活在交州境内的蛮人展开了扫荡。杀敌酋,俘敌众,就是大汉对待那些蛮人的态度。那些过去作威作福的蛮王一个个成了汉军的刀下之鬼,至于那些身份普通的蛮人,则被汉军俘虏,迁徙至大汉各地安置。
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曾想过这么办,只是他手里本钱不足,这么干很容易出现鹊巢鸠占的结果。可刘协不一样,身为大汉皇帝,他的手里有足够的本钱供他挥霍,俘虏的蛮人连百万都没有,而对于地域广阔的大汉来说,这百万不到的蛮人扔进去连水声都不带响的。
人都有抱团的习惯,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习惯依旧存在。那些人在外地的人常常会以家乡作为标准划分自己人和外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但同样的,少数服从多数也是人类的一个习惯,人少的人一般都不敢闹事。被朝廷迁徙各地的蛮人在当地都只是少数派,轻易不敢闹事,而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人与当地人融为了一体,也就不会轻易闹事了。
生死不明的沙摩柯成了汉军对蛮人部落出兵的最佳借口,而一次又一次“逃脱”汉军追捕的沙摩柯也逐渐成为了交州一地的传说。当然这些已经不是刘协需要关心的事情了,留下王平、兀突骨、张嶷、马忠四人,如何利用沙摩柯那是他们四个的事情,反正刘协已经把最终目标告诉了四人,如何操作就要看他们四人的能力。至于刘协自己,则带着司马懿、曹彰等人开始北返长安,准备祭天宣告天下,大汉重归一统这一天大的好消息。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必然规律。大汉内部的战乱已经结束,经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其实普通百姓并不在乎谁是天子,缺乏话语权的他们往往最在乎的还是他们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存所需,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意。
江东百姓本属于孙权治下,但对于大汉天子刘协,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反对的情绪,相反由于朝廷随后颁布的抚民政策,大多百姓都是安心接受换了一个“新东家”的现实。当然也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存在,只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不是人头落地就是变成了官府驱使的“苦役”,戴罪立功。
对于这些人,刘协半点同情都没有,一点眼力价都没有,天下都一统了还蹦出来搞事,活该受苦。或许等吃了一阵苦以后,就能学乖一点也不一定。若是还不接受教训,那这种害群之马最好还是别留着为妙。
刘协一行并没有走襄阳,而是选择先走一趟江东。交州还在战乱当中,那些被刘备安顿在交州各地的蛮人正在遭受汉军的清缴,刘协此时去交州并没有什么益处。而江东新降,正是需要刘协出面安抚人心的时候。
首站便是会稽,看到出城迎接的人群中贺达形单影只,刘协招了招手,轻声问贺达道:“令尊近来可好?”
“有劳圣上动问,家父身体还算康健,就是行动有所不便不能亲自前来恭候圣驾。”贺达赶忙答道。
“无妨,你父对朝廷收复江东出力不少,待朕闲暇时再去府中探望。”刘协大度的笑着说道。
贺齐没死,这是刘协早就知道的事情。赤壁一把大火,聪明的贺齐在放火之后离开率部从水路离开,虽然在撤退的途中遭遇了不测没了一条腿,但性命却是无碍。在次子贺景的护卫下潜回会稽以后便一直在谋划归顺朝廷一事,孙权并不知道贺齐并未战死这件事,以至于放松了对贺家的警惕,结果就叫躲在暗处谋划一切的贺齐得逞了。正是贺齐指使儿子在会稽举事断了孙权南逃这条路,孙权才不得不困守建邺,最终不得不归顺朝廷。
如今贺齐少了一条腿,他的仕途算是完了。但贺齐的脑子没坏,作为一个识时务的聪明人,贺齐很清楚此时的贺家在朝廷中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定位。贺达、贺景都不是能够坐镇一方的料,让他们留在会稽,对贺家的将来并没有好处。
会稽的确是贺家的根基所在,但在此时对贺家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天下刚刚完成一统,地方豪强正是朝廷的重点打击对象。贺家继续留在会稽,就会授人口实,拥兵自重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为了让贺家的未来有所期待,贺齐果断放弃了贺家在会稽的利益,借着刘协来府中探望的机会,求得刘协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收入了天子亲军,而贺家一门老小,也会在不久之后动身离开会稽前往长安定居。
而有了贺家作为表率,江东那些正不知道该如何讨好当今圣上刘协的世家仿佛一下子就开了窍,虽然不能学贺家那样举家离开江东,但将自己族中重要子弟推荐给刘协却成了每个江东世家都会干的事情。
等到刘协的队伍抵达建邺的时候,几乎所有江东世家中的重要子弟都有那么一两个成了刘协麾下天子亲军的一员。而刘协并不在乎自己的天子亲军之中多这么几十号人,他很清楚江东世家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要安抚人心,自然要配合一下。至于重不重用这些人,那是另一回事。
刘协来建邺,安抚人心只是次要,世家不安心又能如何,如今朝廷大军在侧,敢有异动直接就灭了,谁敢轻举妄动。刘协此番来建邺,是为朝廷日后的水军做布置。南舟北马,江东本就以水军见长,此时朝廷收复了江东,自然不会放着江东的长处不用。
此时乱世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为了予民休养生息,大汉的兵事会暂缓,朝堂上也会将主要精力更多的投放到恢复民生这方面。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别看大汉此时周边已无强敌,只是这外患就如草原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是绝难彻底根除,刘协不希望等将来后辈儿孙吃了大亏以后才奋发图强,想要此时便开始防患于未燃。即便不能马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布置,刘协也想先把架子搭起来,之后再一点点补充完善。
如今的大汉刚刚结束乱世,百废待兴,人口也由于战乱损失严重,诺大的神州大地上汉人的数量不足两千万。但刘协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和平的降临,大汉的人口会在数年内出现井喷的情况。古时娱乐活动少,而且还奉行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习惯。不像后世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衣食无忧的人半夜十一二点正是他们精神头最足的时候。
匮乏的娱乐方式让许多人就剩下生孩子这项活动了,不用再担心会受到战祸的波及,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不生孩子干嘛?
刘协对于人口增长当年是没有意见的,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朝廷多一份的赋税,多一个青壮,多一个可用之人。可同样神州大地就这么大,能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当不堪重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天下势力要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
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的刘协无法限制人口的增长,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开疆扩土。但陆上的交通手段落后,一旦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那地处偏僻的地方肯定会出现自立的情况。到时朝廷发兵征讨,又是一桩耗时费力的亏本买卖。
刘协不指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后世那种朝发夕至的快速反应速度,也没那个可能。刘协是知道工业革命,可问题是工业革命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探索,从而出现由量变发生质变的现象。光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有个卵用!
不指望还能在陆上有什么大的建树,那就只能将目光投放向大海,后世的东南亚小国林立,海岛无数,但现在那里却是一片蛮荒之地,除了零星有些野人蹲在树上吃香蕉外,对大汉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先下手为强!刘协可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隐患,趁着此时话语权在自己的手里,刘协可以任性的为大汉划下最大的一块蛋糕。三韩之地就是第一块,而且刘协已经将三韩之地作为跳板把目光投向了倭国四岛。
一道海峡而已,挡不住刘协想要扩张的雄心。而想要让自己的愿望成真,一支强大的无人可敌的海军那是必不可少的。此次孙权在最后时刻归降,刘协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开心的,真正让刘协觉得赚到了的,是江东那些熟悉水战的将领也大部分跟随孙权归顺了朝廷。
对于孙权,刘协是不会重用的,看在孙策的面上,顶多给孙权在朝中安排一个没什么职权的闲散官。但像吕蒙、丁奉这类精通水战的水上悍将,那是肯定不能就此闲置的。刘协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复,失去了孙权这棵大树可以依靠,吕蒙等人若是不想老死于床榻,为朝廷效力就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在刘协的设想下,大汉东、南两支舰队诞生了。东海舰队以孙策为都督、周瑜为军师,下辖周泰、蒋钦、凌统、徐盛等将,主要负责大汉东部海面的一切事务。而南海舰队以太史慈为都督,陆逊为军师,下辖吕蒙、丁奉、潘璋、陈武等将,主要负责的自然便是大汉南部海面的一切事宜。
刘协目前对两支舰队的要求并不高,尽快达成默契形成战力即可。至于何时为国出征?自然是等到双方通过了磨合期,可以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予同伴以后的事情。对于两支舰队日后的表现,刘协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