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尾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汉献帝最新章节!
长安
当刘协率领大军回来的时候,一场盛大的庆祝就此开始。自黄巾之乱始,朝纲不振,群雄割据,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唯有经历过战乱之苦的人才会深刻明白太平年月的可贵。对于力挽狂澜为他们赢来太平年月的刘协,百姓是无比的拥戴。
百姓的要求其实真的不高,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负,就足以让他们甘心做个顺民。看着那一张张淳朴欢笑的面孔,刘协暗暗下定决心,天下已经一统,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就该是狠抓吏治,防止无德之人身居高位危害一方。
“圣上在想什么?”负责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的荀彧轻声问道。
“文若,我在想该如何做才能对得起这些百姓的信任。”刘协闻言指了指夹道欢迎大军凯旋的长安百姓答道。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大乱方止,天下需要暂止兵戈。”荀彧闻言说道。
“……文若,你可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俗语?”刘协轻声问道。
荀彧微一皱眉,“圣上,莫非你准备整顿吏治?”
“嗯,也只是刚刚有这个想法,暂时还没打算立刻执行。当初无人可用,不得不任用那些品行有亏之人,但如今天下重归一统,官员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外放官员若是为害一方,百姓不仅会骂官员,就连朝廷也会跟着挨骂,这种失民心的事情自然是能避免尽量避免。”
“圣上能有此想法真乃微臣之幸。”
“文若,你少拍马屁,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虽说有整顿吏治的想法,但这件事不宜大动干戈,只能徐徐图之,免得叫人诟病说朝廷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圣上误会,微臣并未拍马。之前微臣还担心圣上得意忘形,但现在看来,微臣的担心是多虑了。整顿吏治的确需要从长计议,不可轻动。”
在刘协与荀彧说话的工夫,队伍已经进了城,伴随着一声声的欢呼,刘协暂时放下了与荀彧继续商谈整顿吏治一事,今日是欢庆的时候,其他事情能往后放放就往后放放,不能为了那点事情就败了兴致。
御驾亲征,得胜而还,这种大喜事是必须要祭告祖先的,封赏有功之臣也是必须的,歌舞美食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今儿要高兴!
汉人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传统方式好像就是大吃一顿,刘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喝醉的,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挣躺在自己的寝宫里,身旁躺着自己的媳妇甄宓。其实看美人睡着的样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只不过刘协看着看着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作为大汉的天子,刘协坐拥天下,但对女人,刘协却不像先帝那样“饥不择食”。人常说后宫三千佳丽,但到了刘协这里,除了甄宓几人外,连惯例的选秀都被刘协中止了。刘协的后宫里其实人真的不多,甚至连三妻四妾的标准都没达到。哪怕是在御驾亲征期间,刘协也是洁身自好。
老话说得好,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更何况甄宓可比母猪要漂亮多了……
……
心情大好的刘协召见了已经等候多时的荀彧,看着荀彧连夜写好的奏章,刘协不由一阵苦笑。这荀彧办事还真是有效率,自己昨日不过是跟他提了一嘴准备整顿吏治,今日他就拿出了一套章程,不过对于荀彧的构想,刘协还是有点不同的意见。
评判一个官员是否合格,并不单单是要看他的个人德行,还要看他的办事能力,而且这个人德行的评判标准,荀彧是否定的有些过高了?满朝的小人自然是对朝堂不利,可要是满朝都是谦谦君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圣上可是觉得有何不妥?”见刘协皱着眉头不说话,荀彧试探的问道。
“嗯,确实有些不妥。文若,评判个人德行一事有什么标准?何人来做标准?而且我觉得德行与能力不该放在一起讨论,并不是德行好就代表能力也出众啊。孔文举的德行操守那是没话说,可他治理地方的能力……”
孔融当年担任过北海太守,但他在任上却并未什么建树,说难听点就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百姓并未因为他担任了北海太守而过上好日子,反倒因为他的不自量力而倒了血霉。当时黄巾贼管亥聚众进兵河北,但却叫袁绍率兵给击退。败退回青州的时候孔融想要痛打落水狗,结果落水狗也是狗,便宜没占到反把管亥给招惹了过来,若不是太史慈不顾危险突围搬来了援兵,孔融的家小很有可能就叫黄巾贼给宰了。
文采出众不代表能力同样出众!孔融就属于那种只能动嘴不能动手的类型,让他引经据典,摇旗呐喊那是没有问题,可真让他负责点实际的事务,那就没准了。
“那圣上的意思是?”见刘协并不认同自己所写的奏章,荀彧忍不住问道。
“整顿吏治并无标准,应该顺势而为,只要守住一条红线,那就大可施为。”
“那不知圣上认为的红线为何?”
“……别祸害百姓。”刘协想了想,沉声答道。
百姓是国家的基石,一旦基石不稳固,那建立在这座基石上的任何建筑都有崩塌的可能。来自后世的刘协比任何人都清楚百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因为这世上能够推翻朝廷统治的,只有他们。
……
大汉中兴七年,此时距离朝廷收复江东、交州已经过去了七年。大汉重归一统,百姓经过这七年的休养生息,日子终于富足了起来,也终于有时间专心造小人了,大汉的人口也由此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不过要等到这些新生的婴儿长成,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口不足,已经成为了朝廷目前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大批的良田荒废,大量的矿藏无人去采,究其原因就是人太少的缘故。刘协还有时间等待那些孩子长大,但有的人已经等不下去了。
已经连任两任西域都护的曹操如今已经须发皆白,这次回长安述职以后便可告老还乡,但在告老之前,曹操希望可以说服刘协对西域用兵,因为在翻过雪山以后,有大片的良田等待着大汉去占领。
原本居住在西域的原住民早就被刘协命人打散,不是被归化成了汉人便是逃去了更西的地方。曹操作为西域都护,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游荡在西域商道上的马贼。而除此之外,曹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身上。
通过行商之人的耳目,曹操收集了大量有关天竺的内部情况,也对出兵攻打天竺充满了信心。为了说服刘协,曹操已经不止一次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可刘协对于曹操的奏章,却是始终留中不发,不给一个明确的态度。曹操这次返回长安,就是想要再争取一次,即便自己没有机会领兵出征,也希望自己的长子曹昂可以替父出征,完成自己的心愿。
“不行。”面对曹操的恳求,刘协十分果断的拒绝了,并且在曹操没有追问原因之前给出了拒绝的理由,“孟德,天竺有良田我自是知道的,但问题是我们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朝廷是不会轻易对外发起征战的。”
“什么问题?难道是世家暗中联合想要把持朝政?”曹操急忙问道。
“不是,不是,世家如今乖得很,都老老实实的,我所说的问题是人口。”
“人口?我大汉难道人口不足?不是说已经快要到三千万了吗?”
“三千万很多吗?孟德,你要看看咱们大汉现如今的疆域有多大。大汉人口鼎盛时达到五千万,而那时大汉的疆域却并没有现在大。我也想把天竺的肥沃土地据为己有,可问题是咱们人少啊,就算现在去把地给占了,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进行耕种啊。对外的扩张是必须的,但那必须要等到咱们大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所有人的时候,到那时,你就是不提我也会对天竺用兵。”
“……这么说,老臣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曹操有些遗憾的问道。
“你看不到还有你的子孙能够看到嘛,而且你要是真想看到那一天也不是不可能。”
“难道圣上有什么办法?”
“有啊,努力活着呗。”
曹操:“……”
……
大汉中兴十七年
大汉天子刘协宣布退位,皇太子刘楷继位,随着刘协退位,朝中大批文臣武将相继上表告老,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青州东莱沿海
退了休的刘协并没有待在长安皇宫里做他的太上皇,在将长子刘楷扶上位以后,他便带着自己的几个媳妇开始了游山玩水之旅。刘协过去是大汉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大汉的名山大川,他却是听的多去的少。如今总算是可以卸下身上那副重担,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活动,自然要过把瘾。
刘协的队伍自长安出发,走汉中,入巴蜀,随后顺长江而下至襄阳,在游览过江东以后再调头北上中原,等在大汉转上一圈以后终点才是长安。这一路上见闻无数,刘协不喜铺张浪费,更是直接拒绝了官府的接待,这一路的衣食住行,皆由刘家分布在大汉各地的商铺安排。
当今天子刘楷对于老子的任性也是无可奈何,虽说他现在是天子了,可刘协是太上皇,更是当年力挽狂澜的一位大汉天子,无论是威望还是名声,都是刘楷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刘协出行不动国努,更让刘楷没了借口,为了保护刘协一行的安全,刘楷不得不密令贾诩之子贾穆和法正之子法邈暗中保护,若出差错提头来见。
对于儿子的关心,刘协坦然受之,也没出什么幺蛾子,除了游览名山大川,就是探望告老归乡的朝中老臣。顺便也过过巡察使的瘾,看看各地有没有什么冤假错案。而值得欣慰的是,朝廷外放的地方官还算有操守,偌大的大汉官场也就只是让刘协发现了十几个害群之马。
遇上了刘协也活该这些人倒霉,谁叫刘协不许外人暴露自己的行踪,总搞什么突然袭击,以至于那些人连个准备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日刘协的队伍就到了青州东莱,这里是南海舰队都督太史慈的故乡,东莱太史慈嘛。作为东莱的名人,东莱人早已将太史慈视为崇拜的对象,对太史慈的故居,虽然此时无人居住,但却一直有人在负责进行打扫修缮。
刘协对太史慈的故居当然没什么兴趣,但对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享此时回到东莱却有些奇怪。太史享如今也是南海舰队中一艘战舰的舰长,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跑回老家来,难道捅什么篓子了?
“太上皇想多了,微臣回乡并非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修缮祖居为父亲告老做准备。”太史享有些哭笑不得的答道。
“哦,是这样啊,子义也要退下来了吗?”刘协闻言脸上有些失望的问道。
“回禀圣上,家父如今已经年近七旬,气力不济,已经难以胜任南海都督一职。”太史享见状解释道。
“那子义什么时候回来?”
“朝廷已命陆军师准备接任,估计等交接完毕后家父就会启程前往长安述职,要等家父回到东莱,最少还要半年左右。”
给太史慈的祖先上了一炷香,刘协就离开了太史慈家,漫步在街头,忽然就发现人群在向着城门方向涌,喜欢热闹的刘协也跟着随人流来到了东门附近。站在人群里,刘协就看到孙策的儿子孙绍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开道,身后跟着一长溜的木笼囚车,每一个囚车中都关着一个人,其中还有一个女子。
“停!”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孙绍看到了人群里的刘协,先是不敢相信,使劲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认错以后,当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向刘协行礼道:“末将孙绍,拜见太上皇。”
“免礼,囚车里的是什么人啊?”
“回禀太上皇,囚车中的是倭岛蛮夷的首领,末将随父帅远征倭岛得胜而归,此番奉命押送敌酋前往长安献俘。”孙绍大声答道。
……
——全书完——
长安
当刘协率领大军回来的时候,一场盛大的庆祝就此开始。自黄巾之乱始,朝纲不振,群雄割据,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唯有经历过战乱之苦的人才会深刻明白太平年月的可贵。对于力挽狂澜为他们赢来太平年月的刘协,百姓是无比的拥戴。
百姓的要求其实真的不高,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负,就足以让他们甘心做个顺民。看着那一张张淳朴欢笑的面孔,刘协暗暗下定决心,天下已经一统,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就该是狠抓吏治,防止无德之人身居高位危害一方。
“圣上在想什么?”负责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的荀彧轻声问道。
“文若,我在想该如何做才能对得起这些百姓的信任。”刘协闻言指了指夹道欢迎大军凯旋的长安百姓答道。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大乱方止,天下需要暂止兵戈。”荀彧闻言说道。
“……文若,你可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俗语?”刘协轻声问道。
荀彧微一皱眉,“圣上,莫非你准备整顿吏治?”
“嗯,也只是刚刚有这个想法,暂时还没打算立刻执行。当初无人可用,不得不任用那些品行有亏之人,但如今天下重归一统,官员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外放官员若是为害一方,百姓不仅会骂官员,就连朝廷也会跟着挨骂,这种失民心的事情自然是能避免尽量避免。”
“圣上能有此想法真乃微臣之幸。”
“文若,你少拍马屁,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虽说有整顿吏治的想法,但这件事不宜大动干戈,只能徐徐图之,免得叫人诟病说朝廷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圣上误会,微臣并未拍马。之前微臣还担心圣上得意忘形,但现在看来,微臣的担心是多虑了。整顿吏治的确需要从长计议,不可轻动。”
在刘协与荀彧说话的工夫,队伍已经进了城,伴随着一声声的欢呼,刘协暂时放下了与荀彧继续商谈整顿吏治一事,今日是欢庆的时候,其他事情能往后放放就往后放放,不能为了那点事情就败了兴致。
御驾亲征,得胜而还,这种大喜事是必须要祭告祖先的,封赏有功之臣也是必须的,歌舞美食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今儿要高兴!
汉人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传统方式好像就是大吃一顿,刘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喝醉的,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挣躺在自己的寝宫里,身旁躺着自己的媳妇甄宓。其实看美人睡着的样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只不过刘协看着看着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作为大汉的天子,刘协坐拥天下,但对女人,刘协却不像先帝那样“饥不择食”。人常说后宫三千佳丽,但到了刘协这里,除了甄宓几人外,连惯例的选秀都被刘协中止了。刘协的后宫里其实人真的不多,甚至连三妻四妾的标准都没达到。哪怕是在御驾亲征期间,刘协也是洁身自好。
老话说得好,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更何况甄宓可比母猪要漂亮多了……
……
心情大好的刘协召见了已经等候多时的荀彧,看着荀彧连夜写好的奏章,刘协不由一阵苦笑。这荀彧办事还真是有效率,自己昨日不过是跟他提了一嘴准备整顿吏治,今日他就拿出了一套章程,不过对于荀彧的构想,刘协还是有点不同的意见。
评判一个官员是否合格,并不单单是要看他的个人德行,还要看他的办事能力,而且这个人德行的评判标准,荀彧是否定的有些过高了?满朝的小人自然是对朝堂不利,可要是满朝都是谦谦君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圣上可是觉得有何不妥?”见刘协皱着眉头不说话,荀彧试探的问道。
“嗯,确实有些不妥。文若,评判个人德行一事有什么标准?何人来做标准?而且我觉得德行与能力不该放在一起讨论,并不是德行好就代表能力也出众啊。孔文举的德行操守那是没话说,可他治理地方的能力……”
孔融当年担任过北海太守,但他在任上却并未什么建树,说难听点就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百姓并未因为他担任了北海太守而过上好日子,反倒因为他的不自量力而倒了血霉。当时黄巾贼管亥聚众进兵河北,但却叫袁绍率兵给击退。败退回青州的时候孔融想要痛打落水狗,结果落水狗也是狗,便宜没占到反把管亥给招惹了过来,若不是太史慈不顾危险突围搬来了援兵,孔融的家小很有可能就叫黄巾贼给宰了。
文采出众不代表能力同样出众!孔融就属于那种只能动嘴不能动手的类型,让他引经据典,摇旗呐喊那是没有问题,可真让他负责点实际的事务,那就没准了。
“那圣上的意思是?”见刘协并不认同自己所写的奏章,荀彧忍不住问道。
“整顿吏治并无标准,应该顺势而为,只要守住一条红线,那就大可施为。”
“那不知圣上认为的红线为何?”
“……别祸害百姓。”刘协想了想,沉声答道。
百姓是国家的基石,一旦基石不稳固,那建立在这座基石上的任何建筑都有崩塌的可能。来自后世的刘协比任何人都清楚百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因为这世上能够推翻朝廷统治的,只有他们。
……
大汉中兴七年,此时距离朝廷收复江东、交州已经过去了七年。大汉重归一统,百姓经过这七年的休养生息,日子终于富足了起来,也终于有时间专心造小人了,大汉的人口也由此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不过要等到这些新生的婴儿长成,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口不足,已经成为了朝廷目前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大批的良田荒废,大量的矿藏无人去采,究其原因就是人太少的缘故。刘协还有时间等待那些孩子长大,但有的人已经等不下去了。
已经连任两任西域都护的曹操如今已经须发皆白,这次回长安述职以后便可告老还乡,但在告老之前,曹操希望可以说服刘协对西域用兵,因为在翻过雪山以后,有大片的良田等待着大汉去占领。
原本居住在西域的原住民早就被刘协命人打散,不是被归化成了汉人便是逃去了更西的地方。曹操作为西域都护,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游荡在西域商道上的马贼。而除此之外,曹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身上。
通过行商之人的耳目,曹操收集了大量有关天竺的内部情况,也对出兵攻打天竺充满了信心。为了说服刘协,曹操已经不止一次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可刘协对于曹操的奏章,却是始终留中不发,不给一个明确的态度。曹操这次返回长安,就是想要再争取一次,即便自己没有机会领兵出征,也希望自己的长子曹昂可以替父出征,完成自己的心愿。
“不行。”面对曹操的恳求,刘协十分果断的拒绝了,并且在曹操没有追问原因之前给出了拒绝的理由,“孟德,天竺有良田我自是知道的,但问题是我们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朝廷是不会轻易对外发起征战的。”
“什么问题?难道是世家暗中联合想要把持朝政?”曹操急忙问道。
“不是,不是,世家如今乖得很,都老老实实的,我所说的问题是人口。”
“人口?我大汉难道人口不足?不是说已经快要到三千万了吗?”
“三千万很多吗?孟德,你要看看咱们大汉现如今的疆域有多大。大汉人口鼎盛时达到五千万,而那时大汉的疆域却并没有现在大。我也想把天竺的肥沃土地据为己有,可问题是咱们人少啊,就算现在去把地给占了,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进行耕种啊。对外的扩张是必须的,但那必须要等到咱们大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所有人的时候,到那时,你就是不提我也会对天竺用兵。”
“……这么说,老臣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曹操有些遗憾的问道。
“你看不到还有你的子孙能够看到嘛,而且你要是真想看到那一天也不是不可能。”
“难道圣上有什么办法?”
“有啊,努力活着呗。”
曹操:“……”
……
大汉中兴十七年
大汉天子刘协宣布退位,皇太子刘楷继位,随着刘协退位,朝中大批文臣武将相继上表告老,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青州东莱沿海
退了休的刘协并没有待在长安皇宫里做他的太上皇,在将长子刘楷扶上位以后,他便带着自己的几个媳妇开始了游山玩水之旅。刘协过去是大汉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大汉的名山大川,他却是听的多去的少。如今总算是可以卸下身上那副重担,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活动,自然要过把瘾。
刘协的队伍自长安出发,走汉中,入巴蜀,随后顺长江而下至襄阳,在游览过江东以后再调头北上中原,等在大汉转上一圈以后终点才是长安。这一路上见闻无数,刘协不喜铺张浪费,更是直接拒绝了官府的接待,这一路的衣食住行,皆由刘家分布在大汉各地的商铺安排。
当今天子刘楷对于老子的任性也是无可奈何,虽说他现在是天子了,可刘协是太上皇,更是当年力挽狂澜的一位大汉天子,无论是威望还是名声,都是刘楷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刘协出行不动国努,更让刘楷没了借口,为了保护刘协一行的安全,刘楷不得不密令贾诩之子贾穆和法正之子法邈暗中保护,若出差错提头来见。
对于儿子的关心,刘协坦然受之,也没出什么幺蛾子,除了游览名山大川,就是探望告老归乡的朝中老臣。顺便也过过巡察使的瘾,看看各地有没有什么冤假错案。而值得欣慰的是,朝廷外放的地方官还算有操守,偌大的大汉官场也就只是让刘协发现了十几个害群之马。
遇上了刘协也活该这些人倒霉,谁叫刘协不许外人暴露自己的行踪,总搞什么突然袭击,以至于那些人连个准备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日刘协的队伍就到了青州东莱,这里是南海舰队都督太史慈的故乡,东莱太史慈嘛。作为东莱的名人,东莱人早已将太史慈视为崇拜的对象,对太史慈的故居,虽然此时无人居住,但却一直有人在负责进行打扫修缮。
刘协对太史慈的故居当然没什么兴趣,但对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享此时回到东莱却有些奇怪。太史享如今也是南海舰队中一艘战舰的舰长,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跑回老家来,难道捅什么篓子了?
“太上皇想多了,微臣回乡并非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修缮祖居为父亲告老做准备。”太史享有些哭笑不得的答道。
“哦,是这样啊,子义也要退下来了吗?”刘协闻言脸上有些失望的问道。
“回禀圣上,家父如今已经年近七旬,气力不济,已经难以胜任南海都督一职。”太史享见状解释道。
“那子义什么时候回来?”
“朝廷已命陆军师准备接任,估计等交接完毕后家父就会启程前往长安述职,要等家父回到东莱,最少还要半年左右。”
给太史慈的祖先上了一炷香,刘协就离开了太史慈家,漫步在街头,忽然就发现人群在向着城门方向涌,喜欢热闹的刘协也跟着随人流来到了东门附近。站在人群里,刘协就看到孙策的儿子孙绍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开道,身后跟着一长溜的木笼囚车,每一个囚车中都关着一个人,其中还有一个女子。
“停!”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孙绍看到了人群里的刘协,先是不敢相信,使劲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认错以后,当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向刘协行礼道:“末将孙绍,拜见太上皇。”
“免礼,囚车里的是什么人啊?”
“回禀太上皇,囚车中的是倭岛蛮夷的首领,末将随父帅远征倭岛得胜而归,此番奉命押送敌酋前往长安献俘。”孙绍大声答道。
……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