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回 前朝旧手书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妖谋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二回
科举是前朝的旧制了。因其具有选拔人才不拘泥于出身的特点,李唐就沿袭了下来。
贞观时的科举分为了常科与制科两种。
常科的科目十分繁多。基本上只要做学问,就会在科举考场上找到与之相应的科目。可以说科举是把网罗人才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常科中的秀才一科要求很高,录入率迟迟不能与其他科持平。因此坊间都将中了秀才科的人捧得很高;而进士和明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于是报考的人也渐渐地扎堆了,就成了热门的科举名目。
考生的主要是来源于生徒和乡贡。
要想在千军万马之中,走出一条功名路来。不仅要靠自己的过人才学,还要得到王公官卿的举荐。
于是春闱前后,长安城内的各个国公府大门,总是被络绎不绝的访客挤得水泄不通。
秦英想到眼前这人虽然反应比较缓慢,好在是个肯勤用功的,在经试的前两个月大概就没怎么睡足过时辰,她不禁就弯了弯眼睛。
如七被她的眼神看得相当不自在,像小鸡啄米般低下头道:“不是说太子殿下病况不佳,还是快去查书吧。”他实在不习惯秦英这样似笑非笑地注视自己,却还一言不发。
听他提起这一茬,秦英瞬间收起戏谑神色。她正了正有些歪斜的衣襟,轻咳一声就率先走到他身前去了。
掌管书库的是两个兼任弘文馆学士的老者。他们都身着黄褐色的官服,各个面相都是端庄严肃的,一看就很让人升起敬畏之意。
秦英上前递交了自己的鱼符,拜道:“小辈秦英见过两位大人。”
两个人依次拿了鱼符。端详上面的字迹。其中一个人摸着胡子思索一会儿道:“是在东宫左春坊的药藏局里做事的秦英?”
“小的正是。”秦英再次拱手拜道。心里则有些疑惑,为何那人见到刻了“翰林院待诏”字样的鱼符,却能猜到她在东宫做事呢。
他笑吟吟地把鱼符递给了秦英,道:“令狐大学士某天在弘文馆说过你的事迹。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关心朝中事,长大了必能有一番作为啊。”
右春坊的右庶子大人是令狐德莱。他同时任着弘文馆学士的职位。右春坊不忙的时候,他就会到弘文馆探视一下,那里编修史书的具体情况。
秦英并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听到别人这样说。不过她感觉十分的刺耳。
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方外之人。既然已经远离世间种种牵挂。她就算进了十丈红尘,也是极为短暂的时间,总是不能将余生埋没在这宫墙之内的。
秦英勉强地扯着嘴角笑了笑。重新把鱼符装入锦袋戴好。
另一个老者伸手,把秦英和如七引到了书库的大门,用几把钥匙打开了重重关闭的木门,他微微弓着腰道:“午时三刻就会闭库。你可选择看完或者借阅。若要借书回去,需到外厅写份申请。”
她上辈子知道这皇宫书库的规矩。却还谦虚地低头应了一声好。
“大人请。”老者目送他们进去后,就替秦英等拉上了门扉。
如七本来是想要就着老者的话头,赞叹一番秦英在宫中是如此的出名,当他的视线触到了高及肩膀的书架。着实吓了一跳,也就把嘴边的话咽回去了。
秦英快步地后退两下,才能把与头顶一般高的书架收进眼底。
目光将摆放整齐的排排书架扫了一遍。她终于把记忆里的典籍位置记起来了。随手牵住了如七的袖子,阻止了他的长手去探寻并不是药典医书的卷轴。她低声嘱咐一句:“这里不仅放了从民间收集到的图集资料,还有前朝的珍藏书画。若是不小心碰到了再被陛下追究起来,给你十个脑袋也是不够抵命的。”
如七觉得秦英说的过于严重了,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陛下明明是和蔼可亲的中年帝王。这时的他已经忘记,入宫以前法琳师和道宣师所说的实例。
由于秦英的表情很正经,他不情愿也只能遵守着她的话语。
秦英领着如七信步穿过了几个一眼望不到头的书架,走到了并不起眼的角落处,吩咐他抬起头,把楠木架子最上方的《诸候源病论》,《五十二病方》拿来。
书库这里的书非常之多,虽然书架和书卷都有着六十甲子的编号,但查询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好在秦英上辈子没事情的时候,就往书库里扎,现在她对书籍摆放还有依稀的记忆,没有费工夫就找到了。
这时一个瘦高的身影向他们所在的角落走了过来。
他口里念着六十甲子的顺序,眉头越蹙越紧。自己花了半个时辰,都快将书库里的医药书给逛遍了,怎么还是没有见到,前朝尚药局的典御大人所注写的本子啊。
当他低下头经过秦英他们,偶然看到秦英的手里赫然拿着一本小楷写的《诸候源病论》,而且竹书颜色相当暗沉,他几乎就认定这是前朝老书了。
“这位小儿……”他兴奋地开口说了一半,察觉秦英怀里的书卷下是带着补子的青色官服,就连忙改口称道,“这位同僚,不知可否将这书卷借某一观?”
秦英遇到过不少叫她黄口小儿的官员。但陌生者这样说应该不是有意为之的,她抬起了脸报上名帖,递出了书卷给他:“在下东宫药藏局侍医秦英,不知大人为何也要寻找《诸候源病论》?”
“在下尚药局奉御,敝姓凌,今天过来找一本前朝手书,见秦大人所看的书酷似,便想看一眼以辨真假。你借这书又是为何呢?”他在这个狭窄的角落,和秦英对坐了下来。
见这个五品下的凌大人如此不见外,秦英也把自己所遇的困境和盘托出。
他闻言叹了口气道:“太子失御的事情早有耳闻,不过过了这么久还没有起色,怕是病情险恶,不如求助于坊间之高人。”
“……谁?”秦英和如七异口同声地道。
凌奉御将书卷抬至了眼眉处,缓缓道:“前朝欲招揽那人进太医署为官,那人却辞而不受。他执意远去江湖,一边悬壶济世一边行脚问道。”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回
科举是前朝的旧制了。因其具有选拔人才不拘泥于出身的特点,李唐就沿袭了下来。
贞观时的科举分为了常科与制科两种。
常科的科目十分繁多。基本上只要做学问,就会在科举考场上找到与之相应的科目。可以说科举是把网罗人才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常科中的秀才一科要求很高,录入率迟迟不能与其他科持平。因此坊间都将中了秀才科的人捧得很高;而进士和明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于是报考的人也渐渐地扎堆了,就成了热门的科举名目。
考生的主要是来源于生徒和乡贡。
要想在千军万马之中,走出一条功名路来。不仅要靠自己的过人才学,还要得到王公官卿的举荐。
于是春闱前后,长安城内的各个国公府大门,总是被络绎不绝的访客挤得水泄不通。
秦英想到眼前这人虽然反应比较缓慢,好在是个肯勤用功的,在经试的前两个月大概就没怎么睡足过时辰,她不禁就弯了弯眼睛。
如七被她的眼神看得相当不自在,像小鸡啄米般低下头道:“不是说太子殿下病况不佳,还是快去查书吧。”他实在不习惯秦英这样似笑非笑地注视自己,却还一言不发。
听他提起这一茬,秦英瞬间收起戏谑神色。她正了正有些歪斜的衣襟,轻咳一声就率先走到他身前去了。
掌管书库的是两个兼任弘文馆学士的老者。他们都身着黄褐色的官服,各个面相都是端庄严肃的,一看就很让人升起敬畏之意。
秦英上前递交了自己的鱼符,拜道:“小辈秦英见过两位大人。”
两个人依次拿了鱼符。端详上面的字迹。其中一个人摸着胡子思索一会儿道:“是在东宫左春坊的药藏局里做事的秦英?”
“小的正是。”秦英再次拱手拜道。心里则有些疑惑,为何那人见到刻了“翰林院待诏”字样的鱼符,却能猜到她在东宫做事呢。
他笑吟吟地把鱼符递给了秦英,道:“令狐大学士某天在弘文馆说过你的事迹。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关心朝中事,长大了必能有一番作为啊。”
右春坊的右庶子大人是令狐德莱。他同时任着弘文馆学士的职位。右春坊不忙的时候,他就会到弘文馆探视一下,那里编修史书的具体情况。
秦英并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听到别人这样说。不过她感觉十分的刺耳。
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方外之人。既然已经远离世间种种牵挂。她就算进了十丈红尘,也是极为短暂的时间,总是不能将余生埋没在这宫墙之内的。
秦英勉强地扯着嘴角笑了笑。重新把鱼符装入锦袋戴好。
另一个老者伸手,把秦英和如七引到了书库的大门,用几把钥匙打开了重重关闭的木门,他微微弓着腰道:“午时三刻就会闭库。你可选择看完或者借阅。若要借书回去,需到外厅写份申请。”
她上辈子知道这皇宫书库的规矩。却还谦虚地低头应了一声好。
“大人请。”老者目送他们进去后,就替秦英等拉上了门扉。
如七本来是想要就着老者的话头,赞叹一番秦英在宫中是如此的出名,当他的视线触到了高及肩膀的书架。着实吓了一跳,也就把嘴边的话咽回去了。
秦英快步地后退两下,才能把与头顶一般高的书架收进眼底。
目光将摆放整齐的排排书架扫了一遍。她终于把记忆里的典籍位置记起来了。随手牵住了如七的袖子,阻止了他的长手去探寻并不是药典医书的卷轴。她低声嘱咐一句:“这里不仅放了从民间收集到的图集资料,还有前朝的珍藏书画。若是不小心碰到了再被陛下追究起来,给你十个脑袋也是不够抵命的。”
如七觉得秦英说的过于严重了,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陛下明明是和蔼可亲的中年帝王。这时的他已经忘记,入宫以前法琳师和道宣师所说的实例。
由于秦英的表情很正经,他不情愿也只能遵守着她的话语。
秦英领着如七信步穿过了几个一眼望不到头的书架,走到了并不起眼的角落处,吩咐他抬起头,把楠木架子最上方的《诸候源病论》,《五十二病方》拿来。
书库这里的书非常之多,虽然书架和书卷都有着六十甲子的编号,但查询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好在秦英上辈子没事情的时候,就往书库里扎,现在她对书籍摆放还有依稀的记忆,没有费工夫就找到了。
这时一个瘦高的身影向他们所在的角落走了过来。
他口里念着六十甲子的顺序,眉头越蹙越紧。自己花了半个时辰,都快将书库里的医药书给逛遍了,怎么还是没有见到,前朝尚药局的典御大人所注写的本子啊。
当他低下头经过秦英他们,偶然看到秦英的手里赫然拿着一本小楷写的《诸候源病论》,而且竹书颜色相当暗沉,他几乎就认定这是前朝老书了。
“这位小儿……”他兴奋地开口说了一半,察觉秦英怀里的书卷下是带着补子的青色官服,就连忙改口称道,“这位同僚,不知可否将这书卷借某一观?”
秦英遇到过不少叫她黄口小儿的官员。但陌生者这样说应该不是有意为之的,她抬起了脸报上名帖,递出了书卷给他:“在下东宫药藏局侍医秦英,不知大人为何也要寻找《诸候源病论》?”
“在下尚药局奉御,敝姓凌,今天过来找一本前朝手书,见秦大人所看的书酷似,便想看一眼以辨真假。你借这书又是为何呢?”他在这个狭窄的角落,和秦英对坐了下来。
见这个五品下的凌大人如此不见外,秦英也把自己所遇的困境和盘托出。
他闻言叹了口气道:“太子失御的事情早有耳闻,不过过了这么久还没有起色,怕是病情险恶,不如求助于坊间之高人。”
“……谁?”秦英和如七异口同声地道。
凌奉御将书卷抬至了眼眉处,缓缓道:“前朝欲招揽那人进太医署为官,那人却辞而不受。他执意远去江湖,一边悬壶济世一边行脚问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