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暗流汹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三国之袁氏枭雄最新章节!
袁绍是个极度喜欢排场,或者说是个极度喜欢出风头的人,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可以大出风头的机会。
离夹道欢迎的人潮还有好几里地,袁绍便早早的让人准备好了两匹宝马。
这两匹宝马是袁绍花重金从西域购买的汗血马,不仅爆发力惊人,耐力也十分惊人,不过最惹袁绍喜爱的,却是它们的高大挺拔以及神骏的长相,尤其那一头火红色的鬃毛,在朝阳的照耀下,就跟燃烧的火焰似的,袁绍着实喜爱。
宝马配上金鞍,更显神骏非凡,旁边的西凉马跟这两匹宝马一比,立刻成了土鸡。
袁绍牵着袁否手走出黄金马车,也不用人搀扶,也不需要垫脚石,直接一个纵身,就轻盈的落到了其中一匹宝马的马背上,然后再用力一勒马缰,胯下的宝马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两只硕大的铁蹄在空中踢腾了好半天,才重重顿地。
看到袁绍如此雄姿,四周的文官武将以及军民百姓便震天价叫好。
袁否看得心头一凛,这才猛然想起袁绍也是武将出身,当初还曾经率军诛杀宦官。
“显责,你还愣着干什么?快上马。”袁绍稍稍一松马缰,一回头看到袁否还站在马车的车辕之上,便招手说,“上马,快上马。”
“纳尼?”袁否闻言,便是猛的一愣。
这是什么节奏?袁绍邀请自己与他同乘一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请自己与他并驾入城,一起接受万民的欢呼?
这个貌似有些过了罢?
不仅袁否,便是田丰、沮授、淳于琼、鞠义等文武大臣也是目瞪口呆,袁绍的几个儿子也是表情各异。
袁谭内心也有些妒忌,不过更多的却是替袁否感到高兴。
无论如何,袁否的到来都只会加强自己一系的势力,不是么?
袁熙却只是用阴郁的眼神看着袁否,从他的表情上,根本看不出什么。
袁尚却已经气得俊脸铁青,由于母亲刘氏是冀州大族,所以袁尚很容易就获得了冀州本地士族的支持,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他在获得冀州本地士族支持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外来士族的支持,譬如郭图、辛评,就彻底投向了袁谭。
袁否还没到冀州,就已经在青州跟袁谭搅在一块,袁尚直接就把他打入了袁谭一系,内心自然视袁否为死敌。
现在袁否受到袁绍如此礼遇,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特别是现在他母亲的地位也很微妙,这就更加剧了袁尚的危机感。
袁买年幼,却是什么都不懂,立刻嚷嚷着对袁绍说:“阿翁阿翁,阿买也要骑大马,阿买也要骑大马。”
“好,阿买也骑大马。”袁绍呵呵一笑,从马背上一个弯腰抄手,就把跑到旁边的袁买抱将起来,放在了马鞍前,袁买立刻握住了粗粗的马缰,先抖了一下,然后学着袁绍刚才的样子大喊,“驾,驾驾驾……”
看到袁买这副萌样,袁绍立刻大笑起来。
看着袁绍放声大笑,袁否能够感觉得到,他是真的喜爱这个幼子,这也就不奇怪,当初他会因袁买生病而耽误军国大事,就不知道,这个袁买最后结局如何?历史上好像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个袁买的生平,多半应该是夭亡了。
至于说为何为夭亡,只怕就是因为袁绍太宠爱他了。
想到这里,袁否便忍不住回头扫了一眼袁绍另外三个儿子,果然,袁否几乎同时从袁谭还有袁尚的眸子深处看到了妒忌,从袁尚眸子里流露出的,除了妒嫉,还有一丝冷意,袁否心头便是一跳,袁买别是让袁尚给弄死的吧?
想想也是不无可能,官渡之战前,袁绍连出征都要带着袁买,可是官渡之战败后,史书就再无关于袁买的只言片语记载,袁绍死后,史书上倒是有关于袁绍夫人刘氏的记载,却是刘氏将袁绍最宠爱的四个小妾切成了人彘。
把一个人切成人彘,那得有多大的恨?
显而易见,刘氏吃过袁绍这几个宠妾的苦头。
不出意外,袁买的生母必然是这四个宠妾中的一个。
袁否就不能不联想,袁买之所以得宠,多半是因为爱屋及屋。
因为袁绍宠爱袁买的生母,所以袁买也跟着得宠,如此一来,袁绍正妻刘氏的地位只怕就十分微妙了,虽说刘氏有冀州大旗审氏、逢氏的鼎力支持,但如果袁绍铁了心要休妻,他们也是没辙的。
这么说来,冀州袁氏在平静的表面下,其实也是暗流汹涌。
话说回来,这对于他来说却再好不过,袁氏越是暗流汹涌,他才越发容易居中取事?若是袁谭兄弟几个铁板一块,那他还玩个屁?
不得不说,袁否的洞察力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了。
仅仅凭借袁绍抱袁买上马这么个细节,他就初步窥破了袁绍集团的权力格局。
袁绍再一次催促袁否上马,袁否知道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当下先跳下马车,然后走到另一匹宝马前,不过他可做不到像袁绍那样式的上马,只能老老实实踩着踏脚板,然后翻身上马,上马的过程当中还故意出点小状况。
袁绍便哈哈大笑,说:“显责,你这身板还需锻炼。”
说完,袁绍回头远远的扫了一眼跟随在冀州文武身后的纪灵、梁纲、徐盛、甘宁等袁否旧部一眼,朗声说道:“回头伯父给你找一个武艺高强的老师,让他教授你武艺,顺便也帮助你锻体。”
袁否随口问道:“却不知,伯父给小侄找的老师是何人?”
“颜良颜文恒。”袁绍说,“此人乃我河北四庭柱之首,够资格当你老师吧?”
袁否闻言大喜,赶紧在马背上拱手作揖说:“够够,当然够,小侄若能拜在颜良将军的座下习武,实乃生平一大幸事,小侄多谢伯父。”
袁绍哈哈一笑,抱着袁买一抖马缰,说道:“走,随伯父回家!”
袁否嗳了一声,赶紧也跟着抖马缰,却刻意落后袁绍半个马头。
邺城东门外的这条大道明显刚刚才整修过,不仅宽阔可容四辆马车齐头并进,两侧甚至还种植了花草树木。
不少顽童就干脆爬到了树上看热闹。
当袁绍、袁否先后步入大道,早就等候在大道两侧的邺城百姓顿时欢呼起来,若不是大道两侧的甲兵守着,还真可能酿成大患。
袁否一边策马紧跟袁绍,一边留心观察夹道欢迎的百姓。
从衣着看,人群中穿金戴银、披红挂绿的人也是不老少,这除了说明冀州确实富庶,更说明冀州的风气并不怎么好,不过想想也挺正常,有袁绍这么个好大喜功的主公,治下的文武官员、小史以及庶民自然是有样学样。
单从这一点,袁否便看出了袁绍集团的隐忧。
相比较之下,袁否在此前奔袭许昌的一路上,所看到的兖州风情却大相径庭,在兖州不仅百姓衣着朴素,便士子儒生也很低调,鲜衣怒马在兖州几乎就没见到过,在是在冀州,放眼看去,满目尽是鲜衣怒马、华服锦裘。
不过袁否自然不会去跟袁绍说这个。
袁绍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揭他的短,触他霉头,他又岂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下袁绍喟然说道:“伯父,小侄尤记得九岁那年初来邺城时,邺城方遭兵灾,百业凋弊,百姓流离失所,不想几年过去,邺城在伯父治下竟已如此繁华,其地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几欲赛过东都洛阳了。”
袁否的这顶高帽子,着实挠到了袁绍的痒处。
袁绍自从反客为主,从韩馥手里夺得冀州后,客观公允的说,还是给冀州百姓带来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至少以邺城为中心的这一块区域,已经很多年没有遭过兵灾了,你再看看大汉十三州的另外十二个州,除了地处南荒的交州,哪个不是兵祸连结?
袁绍也一向以治邺有功而自诩。
很少有人知道,一开始袁绍的志向其实只是想当一个能吏,所以他才会很傻很天真的跟曹操商量:是不是另立刘虞为皇帝?因为刘虞当了皇帝,他袁绍就有拥戴之功,就可以成为权力最大的大臣,从此大展手脚了。
结果曹操根本不来气,事情就没干成。
不过这已经是从前的老黄历了,现在,袁绍的野心已随着治下地盘的扩大,自身实力的增加而迅速膨胀,现在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当一个能吏了,现在他想要当皇帝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去迎接袁否。
别人或许都以为,他袁绍这么做是为了向天下士子展示他的胸襟。
只有袁绍自己知道,他这么做根本就只是为了玉玺。
袁否忙着观察冀州的军民百姓,却不知道身后也有别人在观察他。
一个头戴峨冠的清矍老者从袁否身上收回目光,对身边的文士说:“正南兄,关于公子否入邺,你是怎么看的?”
文士摇摇头,叹道:“冀州从此多事矣。”
袁绍是个极度喜欢排场,或者说是个极度喜欢出风头的人,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可以大出风头的机会。
离夹道欢迎的人潮还有好几里地,袁绍便早早的让人准备好了两匹宝马。
这两匹宝马是袁绍花重金从西域购买的汗血马,不仅爆发力惊人,耐力也十分惊人,不过最惹袁绍喜爱的,却是它们的高大挺拔以及神骏的长相,尤其那一头火红色的鬃毛,在朝阳的照耀下,就跟燃烧的火焰似的,袁绍着实喜爱。
宝马配上金鞍,更显神骏非凡,旁边的西凉马跟这两匹宝马一比,立刻成了土鸡。
袁绍牵着袁否手走出黄金马车,也不用人搀扶,也不需要垫脚石,直接一个纵身,就轻盈的落到了其中一匹宝马的马背上,然后再用力一勒马缰,胯下的宝马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两只硕大的铁蹄在空中踢腾了好半天,才重重顿地。
看到袁绍如此雄姿,四周的文官武将以及军民百姓便震天价叫好。
袁否看得心头一凛,这才猛然想起袁绍也是武将出身,当初还曾经率军诛杀宦官。
“显责,你还愣着干什么?快上马。”袁绍稍稍一松马缰,一回头看到袁否还站在马车的车辕之上,便招手说,“上马,快上马。”
“纳尼?”袁否闻言,便是猛的一愣。
这是什么节奏?袁绍邀请自己与他同乘一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请自己与他并驾入城,一起接受万民的欢呼?
这个貌似有些过了罢?
不仅袁否,便是田丰、沮授、淳于琼、鞠义等文武大臣也是目瞪口呆,袁绍的几个儿子也是表情各异。
袁谭内心也有些妒忌,不过更多的却是替袁否感到高兴。
无论如何,袁否的到来都只会加强自己一系的势力,不是么?
袁熙却只是用阴郁的眼神看着袁否,从他的表情上,根本看不出什么。
袁尚却已经气得俊脸铁青,由于母亲刘氏是冀州大族,所以袁尚很容易就获得了冀州本地士族的支持,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他在获得冀州本地士族支持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外来士族的支持,譬如郭图、辛评,就彻底投向了袁谭。
袁否还没到冀州,就已经在青州跟袁谭搅在一块,袁尚直接就把他打入了袁谭一系,内心自然视袁否为死敌。
现在袁否受到袁绍如此礼遇,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特别是现在他母亲的地位也很微妙,这就更加剧了袁尚的危机感。
袁买年幼,却是什么都不懂,立刻嚷嚷着对袁绍说:“阿翁阿翁,阿买也要骑大马,阿买也要骑大马。”
“好,阿买也骑大马。”袁绍呵呵一笑,从马背上一个弯腰抄手,就把跑到旁边的袁买抱将起来,放在了马鞍前,袁买立刻握住了粗粗的马缰,先抖了一下,然后学着袁绍刚才的样子大喊,“驾,驾驾驾……”
看到袁买这副萌样,袁绍立刻大笑起来。
看着袁绍放声大笑,袁否能够感觉得到,他是真的喜爱这个幼子,这也就不奇怪,当初他会因袁买生病而耽误军国大事,就不知道,这个袁买最后结局如何?历史上好像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个袁买的生平,多半应该是夭亡了。
至于说为何为夭亡,只怕就是因为袁绍太宠爱他了。
想到这里,袁否便忍不住回头扫了一眼袁绍另外三个儿子,果然,袁否几乎同时从袁谭还有袁尚的眸子深处看到了妒忌,从袁尚眸子里流露出的,除了妒嫉,还有一丝冷意,袁否心头便是一跳,袁买别是让袁尚给弄死的吧?
想想也是不无可能,官渡之战前,袁绍连出征都要带着袁买,可是官渡之战败后,史书就再无关于袁买的只言片语记载,袁绍死后,史书上倒是有关于袁绍夫人刘氏的记载,却是刘氏将袁绍最宠爱的四个小妾切成了人彘。
把一个人切成人彘,那得有多大的恨?
显而易见,刘氏吃过袁绍这几个宠妾的苦头。
不出意外,袁买的生母必然是这四个宠妾中的一个。
袁否就不能不联想,袁买之所以得宠,多半是因为爱屋及屋。
因为袁绍宠爱袁买的生母,所以袁买也跟着得宠,如此一来,袁绍正妻刘氏的地位只怕就十分微妙了,虽说刘氏有冀州大旗审氏、逢氏的鼎力支持,但如果袁绍铁了心要休妻,他们也是没辙的。
这么说来,冀州袁氏在平静的表面下,其实也是暗流汹涌。
话说回来,这对于他来说却再好不过,袁氏越是暗流汹涌,他才越发容易居中取事?若是袁谭兄弟几个铁板一块,那他还玩个屁?
不得不说,袁否的洞察力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了。
仅仅凭借袁绍抱袁买上马这么个细节,他就初步窥破了袁绍集团的权力格局。
袁绍再一次催促袁否上马,袁否知道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当下先跳下马车,然后走到另一匹宝马前,不过他可做不到像袁绍那样式的上马,只能老老实实踩着踏脚板,然后翻身上马,上马的过程当中还故意出点小状况。
袁绍便哈哈大笑,说:“显责,你这身板还需锻炼。”
说完,袁绍回头远远的扫了一眼跟随在冀州文武身后的纪灵、梁纲、徐盛、甘宁等袁否旧部一眼,朗声说道:“回头伯父给你找一个武艺高强的老师,让他教授你武艺,顺便也帮助你锻体。”
袁否随口问道:“却不知,伯父给小侄找的老师是何人?”
“颜良颜文恒。”袁绍说,“此人乃我河北四庭柱之首,够资格当你老师吧?”
袁否闻言大喜,赶紧在马背上拱手作揖说:“够够,当然够,小侄若能拜在颜良将军的座下习武,实乃生平一大幸事,小侄多谢伯父。”
袁绍哈哈一笑,抱着袁买一抖马缰,说道:“走,随伯父回家!”
袁否嗳了一声,赶紧也跟着抖马缰,却刻意落后袁绍半个马头。
邺城东门外的这条大道明显刚刚才整修过,不仅宽阔可容四辆马车齐头并进,两侧甚至还种植了花草树木。
不少顽童就干脆爬到了树上看热闹。
当袁绍、袁否先后步入大道,早就等候在大道两侧的邺城百姓顿时欢呼起来,若不是大道两侧的甲兵守着,还真可能酿成大患。
袁否一边策马紧跟袁绍,一边留心观察夹道欢迎的百姓。
从衣着看,人群中穿金戴银、披红挂绿的人也是不老少,这除了说明冀州确实富庶,更说明冀州的风气并不怎么好,不过想想也挺正常,有袁绍这么个好大喜功的主公,治下的文武官员、小史以及庶民自然是有样学样。
单从这一点,袁否便看出了袁绍集团的隐忧。
相比较之下,袁否在此前奔袭许昌的一路上,所看到的兖州风情却大相径庭,在兖州不仅百姓衣着朴素,便士子儒生也很低调,鲜衣怒马在兖州几乎就没见到过,在是在冀州,放眼看去,满目尽是鲜衣怒马、华服锦裘。
不过袁否自然不会去跟袁绍说这个。
袁绍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揭他的短,触他霉头,他又岂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下袁绍喟然说道:“伯父,小侄尤记得九岁那年初来邺城时,邺城方遭兵灾,百业凋弊,百姓流离失所,不想几年过去,邺城在伯父治下竟已如此繁华,其地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几欲赛过东都洛阳了。”
袁否的这顶高帽子,着实挠到了袁绍的痒处。
袁绍自从反客为主,从韩馥手里夺得冀州后,客观公允的说,还是给冀州百姓带来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至少以邺城为中心的这一块区域,已经很多年没有遭过兵灾了,你再看看大汉十三州的另外十二个州,除了地处南荒的交州,哪个不是兵祸连结?
袁绍也一向以治邺有功而自诩。
很少有人知道,一开始袁绍的志向其实只是想当一个能吏,所以他才会很傻很天真的跟曹操商量:是不是另立刘虞为皇帝?因为刘虞当了皇帝,他袁绍就有拥戴之功,就可以成为权力最大的大臣,从此大展手脚了。
结果曹操根本不来气,事情就没干成。
不过这已经是从前的老黄历了,现在,袁绍的野心已随着治下地盘的扩大,自身实力的增加而迅速膨胀,现在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当一个能吏了,现在他想要当皇帝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去迎接袁否。
别人或许都以为,他袁绍这么做是为了向天下士子展示他的胸襟。
只有袁绍自己知道,他这么做根本就只是为了玉玺。
袁否忙着观察冀州的军民百姓,却不知道身后也有别人在观察他。
一个头戴峨冠的清矍老者从袁否身上收回目光,对身边的文士说:“正南兄,关于公子否入邺,你是怎么看的?”
文士摇摇头,叹道:“冀州从此多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