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叶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一世吉祥最新章节!
杨致与叶闯边喝边聊,一说起当年领兵迎驾在潼关的旧事,二人之间久别重逢的生疏与拘谨,瞬时消散无踪。
叶闯在军中的资历、能力、声望,卫飞扬、沈重、陈准、张得胜等几位重将皆不能比。不仅是叶闯麾下的将佐,诸军各部将领私下认为杨致待叶闯不公的人,也都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认为,杨致命叶闯所部看押楚帝与一众降臣,接管南楚宫禁与国库,都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故作姿态。
对于诸如此类的传言,叶闯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半句牢骚,从来不予理会。杨致亲自登门与之共饮,又主动问起,或是受传言所扰,叶闯觉得襟怀坦荡的说个清楚也好。
“杨兄,我从军已近三十年,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道理,岂能不懂?你是我军统帅,我是你麾下将领,奉命行事,原是理所应当。”
杨致摇手说道:“说白了就是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道理是不错,但未免太过笼统,还请叶兄尽道其详。”
叶闯自斟自饮了一杯,侃侃而言:“你我当年于潼关相识,你的勇悍与胆略令我十分佩服。可你我并无深交,仅是惺惺相惜而已。”
“认真说来,我还是出自卫老将军门下,我们是渭南同乡。卫老将军出身贫苦,为谋生计,年少从军,由一介小卒而至统驭数十万将士的大将军,因率军抵御突厥而广受世人敬重。叶氏乃是渭南大族,我家境殷富,双亲都盼我发奋苦读,投身科考中举入仕,以为光大门楣。事实上一开始我也没让双亲失望。十四岁就中了乡试头名秀才。”
“但我自幼便奉卫老将军为偶像,读书之余,亦不忘勤习武技。到得懂事之后。根本无心投身科举入仕。后来父母实在逼得急了,我便留书一封。径自往朔方投军去了,那年我才刚满十五岁。这一走就是整整四年,直到我一步步的由小卒升至偏将,奉调至长安禁军任职,才修书回家报平安。”
杨致倾听之时,也在自斟自饮,插言笑道:“敢情你就是个不听话、不省心的熊孩子!你那叫离家出走知道么?有秀才功名又敢玩命的读书人,在军中简直是无比金贵的宝贝疙瘩。难怪你升得那么快。”
叶闯接着说道:“弃文从武,我至死不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我并不迂笨,心底也有几分傲气。”
“人非圣贤,皆有七情六欲,不是人人都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器量。从得悉你出任征楚大将军,到皇上诏令我部归你节制,再从我部分兵给予卫飞扬,一直到我攻取抚州之时。我确实对你不服,既觉委屈,也有怨气。那时我自认除了圣眷有所不及。在军中的资历与能力皆胜于你,凭什么呀?”
杨致戏谑的道:“你接替耿超镇守余杭之时,我正在金陵的海关总督任上,你我互无来往,想来原因也在于此吧?”
“诚然如此。”叶闯又满饮一杯道:“我部攻占抚州之后,奉命休整待命将近一年。身为将帅者,应当心怀全局,战前早作筹谋,战后适时总结。我闲暇之时冷静思索。越想越是明白,越想越是钦佩。”
“皇上登基未久便对突厥发动大战。灭楚之战关乎千秋功业、大夏国运,岂会凭一时喜好。将举国半数兵力交托于人?委任杨兄为帅,绝非圣眷所致。”
“南楚疆域广大,两国国境漫长。绵延数千里之间,仅从襄阳、吴越两地会攻,势必出现空挡。但我军兵力有限,只能遣派勇将、调兵另组重兵集团从中予以填补。安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卫飞扬无疑也是最为合适的统兵人选。”
“若是我军从三地同时压上推进过快,即便每战皆胜,不仅粮秣军械支应、兵力战损补充、战后接管治理难以跟上,南楚也难以承受重压,或行迁都后撤之事,战事必会旷日持久。皇上与你,尤其是你,都着眼长远的看到了这一步。所以才会利用南楚主动请和之机,暂时停战。”
“一经想通,百事皆通。后来你再度命我分兵与卫飞扬增援南昌,命我部相继攻占吉州、衡州,是为了截断楚帝从东、往西、往南的三面退路。看死巴陵,抓住长沙,两座重兵驻守的坚城不战而降,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兄,先前我只是佩服你的勇悍与胆略,如今却是彻头彻尾的衷心拜服。有条不紊,从容布局,精算战损,兵不血刃,堪称我朝首屈一指的兵事大家!在下实有不及,差之远矣!”
杨致笑道:“叶兄过誉了。你所陈述的理由,我还算是满意。我如此执拗,乃是事出有因。此事对于你我而言,委实非常重要。”
旋即正色道:“入城当夜,我已写就一道奏章,举荐叶兄接任征楚大将军一职统驭全军,随同楚帝君臣纳降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呈送皇上。后日是我在隆昌五年的第一次升帐,也是最后一次。我会当着诸军各部主将的面,向叶兄交割印绶,尔后回京述职。”
叶闯手中的酒盅“啪”的一声掉落在地,大惊道:“大帅,你这是何必?!……兹事体大,杨兄切勿说笑!”
杨致悠然自饮了一杯,平静的道:“叶兄莫非以为我是喝醉了?你看我像是在说笑么?”
“我几度分兵将你部分散,固然是战事所需,也是为了这一天早作准备。若论在军中的资历、能力、声望,卫飞扬仅次于你。卫飞扬所部兵力最为雄厚,你划拨过去的部属也最多,日后便于驾驭,不至横生事端。”
“我命你部看押楚帝君臣,接管楚宫宫禁与国库,是为了你接任之后,便于管治。我暂未下令犒赏三军,也是想将这个人情留与你去做,以便于你及早树立主帅恩威。”
“叶兄,我能为你做的,也就只有那么多了。南楚还有大片疆土尚未皈伏,日后你仍是任重而道远,好自为之吧!”
叶闯默然半晌,问道:“杨兄为何举荐由我接任?而不是卫飞扬或其他几位将军?凭心而论,卫飞扬亦有统帅之才。杨兄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你的义弟,为了避嫌?”
杨致似乎早已料到叶闯有此一问:“很简单,因为你最合适。卫飞扬确有统帅之才不假,是我的义弟也不错,但主要还是因为他实在太年轻了!”
“叶兄可记得我在宫门外墙作词的情形?显然他是听说了军中一些传言心怀不忿,有意在你面前维护于我。仅凭这一点,就可见他尚欠火候,不足以接任为帅。飞扬迟早会有与你并驾齐驱的那一天,但绝对不是现在,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叶闯郑重的道:“承蒙杨兄对我这般抬举,今日便容我说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统兵将帅若是兵权过重,太过跋扈,自古就不是什么好事。常言道,诗词歌赋,俱是雅言。嬉笑怒骂,皆为文章。所谓言为心声,实不相瞒,那一****请杨兄作词,就是想试一试杨兄的心境。杨兄大才,一首《去者》既是感慨南楚兴亡,也有含蓄明志之意,十分允当。”
“杨兄这十年来所做之事,我多有耳闻。杨兄方才言及卫飞扬太过年轻,难道杨兄就已垂垂老矣么?杨兄此番回京述职,如此灭国之功,皇上定会厚赏,原是题中之义。然则旁人皆可安然受之,唯独杨兄不能!恕我妄言,金帛宅邸大可受之无妨,但爵不可逾王位,官不可逾二品。晋爵则不可受官,受官则不可晋爵,二者绝计不可兼领!这才是自保之道!”
叶闯能与杨致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确实称得上是掏心掏肺了。
杨致不以为意的道:“难为叶兄待我如此有心,我定当铭记不忘。叶兄所言,无非是怕我功高盖主,不得善终,却是过虑了。我此番回京,只是为了当面给皇上一个交代,皇上所授一切官爵,我都会坚辞不受。”
“如今老父业已年迈,需我回家侍奉。子女年岁尚小,也需我陪伴教导。我这些年来到处奔波,委实亏欠他们太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留下这等终生遗憾!”
叶闯再度愕然大惊:“杨兄的意思是……就此功成身退,回乡隐居?难怪事先要将妻儿老小尽皆迁离长安了!”
杨致晒然一笑,起身道:“你我言尽于此,日后各自珍重吧!”
从叶闯住处告辞出来,刚一回到中军行辕,亲卫统领马扬便呈上一道密旨:“大帅,这是长安遣人连夜叩开城关送来的皇上密旨。”
自从长沙与巴陵相继开城纳降以来,皇帝送来的第一道旨意。杨致不禁眉头一皱:明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这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到底是什么事如此紧急?
将用火漆封得严实的密旨拆开一看,仅只寥寥数语:灭楚功成,朕心甚慰。卫肃病重不起,只恐时日无多。命卫飞扬于三日内交割兵权,返京侍父。”
这道密旨很是令人玩味。既是给杨致的,又不全然是给杨致的。关乎灭楚,仅只一语带过,其他什么都没说。
从时间上来推断,皇帝显然是在收到了杨致灭楚的战报、以及举荐叶闯接任的奏章之后发出的。卫肃病重,诏令卫飞扬回京侍父送终,原是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人性化。
理由很好很强大,折其羽翼、催促杨致履约的意思也很明显。反正我早就不想干了,回京路上正好有个伴。
杨致略一思索,吩咐道:“即刻去请卫将军前来见我!”(未完待续。)
杨致与叶闯边喝边聊,一说起当年领兵迎驾在潼关的旧事,二人之间久别重逢的生疏与拘谨,瞬时消散无踪。
叶闯在军中的资历、能力、声望,卫飞扬、沈重、陈准、张得胜等几位重将皆不能比。不仅是叶闯麾下的将佐,诸军各部将领私下认为杨致待叶闯不公的人,也都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认为,杨致命叶闯所部看押楚帝与一众降臣,接管南楚宫禁与国库,都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故作姿态。
对于诸如此类的传言,叶闯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半句牢骚,从来不予理会。杨致亲自登门与之共饮,又主动问起,或是受传言所扰,叶闯觉得襟怀坦荡的说个清楚也好。
“杨兄,我从军已近三十年,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道理,岂能不懂?你是我军统帅,我是你麾下将领,奉命行事,原是理所应当。”
杨致摇手说道:“说白了就是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道理是不错,但未免太过笼统,还请叶兄尽道其详。”
叶闯自斟自饮了一杯,侃侃而言:“你我当年于潼关相识,你的勇悍与胆略令我十分佩服。可你我并无深交,仅是惺惺相惜而已。”
“认真说来,我还是出自卫老将军门下,我们是渭南同乡。卫老将军出身贫苦,为谋生计,年少从军,由一介小卒而至统驭数十万将士的大将军,因率军抵御突厥而广受世人敬重。叶氏乃是渭南大族,我家境殷富,双亲都盼我发奋苦读,投身科考中举入仕,以为光大门楣。事实上一开始我也没让双亲失望。十四岁就中了乡试头名秀才。”
“但我自幼便奉卫老将军为偶像,读书之余,亦不忘勤习武技。到得懂事之后。根本无心投身科举入仕。后来父母实在逼得急了,我便留书一封。径自往朔方投军去了,那年我才刚满十五岁。这一走就是整整四年,直到我一步步的由小卒升至偏将,奉调至长安禁军任职,才修书回家报平安。”
杨致倾听之时,也在自斟自饮,插言笑道:“敢情你就是个不听话、不省心的熊孩子!你那叫离家出走知道么?有秀才功名又敢玩命的读书人,在军中简直是无比金贵的宝贝疙瘩。难怪你升得那么快。”
叶闯接着说道:“弃文从武,我至死不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我并不迂笨,心底也有几分傲气。”
“人非圣贤,皆有七情六欲,不是人人都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器量。从得悉你出任征楚大将军,到皇上诏令我部归你节制,再从我部分兵给予卫飞扬,一直到我攻取抚州之时。我确实对你不服,既觉委屈,也有怨气。那时我自认除了圣眷有所不及。在军中的资历与能力皆胜于你,凭什么呀?”
杨致戏谑的道:“你接替耿超镇守余杭之时,我正在金陵的海关总督任上,你我互无来往,想来原因也在于此吧?”
“诚然如此。”叶闯又满饮一杯道:“我部攻占抚州之后,奉命休整待命将近一年。身为将帅者,应当心怀全局,战前早作筹谋,战后适时总结。我闲暇之时冷静思索。越想越是明白,越想越是钦佩。”
“皇上登基未久便对突厥发动大战。灭楚之战关乎千秋功业、大夏国运,岂会凭一时喜好。将举国半数兵力交托于人?委任杨兄为帅,绝非圣眷所致。”
“南楚疆域广大,两国国境漫长。绵延数千里之间,仅从襄阳、吴越两地会攻,势必出现空挡。但我军兵力有限,只能遣派勇将、调兵另组重兵集团从中予以填补。安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卫飞扬无疑也是最为合适的统兵人选。”
“若是我军从三地同时压上推进过快,即便每战皆胜,不仅粮秣军械支应、兵力战损补充、战后接管治理难以跟上,南楚也难以承受重压,或行迁都后撤之事,战事必会旷日持久。皇上与你,尤其是你,都着眼长远的看到了这一步。所以才会利用南楚主动请和之机,暂时停战。”
“一经想通,百事皆通。后来你再度命我分兵与卫飞扬增援南昌,命我部相继攻占吉州、衡州,是为了截断楚帝从东、往西、往南的三面退路。看死巴陵,抓住长沙,两座重兵驻守的坚城不战而降,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兄,先前我只是佩服你的勇悍与胆略,如今却是彻头彻尾的衷心拜服。有条不紊,从容布局,精算战损,兵不血刃,堪称我朝首屈一指的兵事大家!在下实有不及,差之远矣!”
杨致笑道:“叶兄过誉了。你所陈述的理由,我还算是满意。我如此执拗,乃是事出有因。此事对于你我而言,委实非常重要。”
旋即正色道:“入城当夜,我已写就一道奏章,举荐叶兄接任征楚大将军一职统驭全军,随同楚帝君臣纳降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呈送皇上。后日是我在隆昌五年的第一次升帐,也是最后一次。我会当着诸军各部主将的面,向叶兄交割印绶,尔后回京述职。”
叶闯手中的酒盅“啪”的一声掉落在地,大惊道:“大帅,你这是何必?!……兹事体大,杨兄切勿说笑!”
杨致悠然自饮了一杯,平静的道:“叶兄莫非以为我是喝醉了?你看我像是在说笑么?”
“我几度分兵将你部分散,固然是战事所需,也是为了这一天早作准备。若论在军中的资历、能力、声望,卫飞扬仅次于你。卫飞扬所部兵力最为雄厚,你划拨过去的部属也最多,日后便于驾驭,不至横生事端。”
“我命你部看押楚帝君臣,接管楚宫宫禁与国库,是为了你接任之后,便于管治。我暂未下令犒赏三军,也是想将这个人情留与你去做,以便于你及早树立主帅恩威。”
“叶兄,我能为你做的,也就只有那么多了。南楚还有大片疆土尚未皈伏,日后你仍是任重而道远,好自为之吧!”
叶闯默然半晌,问道:“杨兄为何举荐由我接任?而不是卫飞扬或其他几位将军?凭心而论,卫飞扬亦有统帅之才。杨兄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你的义弟,为了避嫌?”
杨致似乎早已料到叶闯有此一问:“很简单,因为你最合适。卫飞扬确有统帅之才不假,是我的义弟也不错,但主要还是因为他实在太年轻了!”
“叶兄可记得我在宫门外墙作词的情形?显然他是听说了军中一些传言心怀不忿,有意在你面前维护于我。仅凭这一点,就可见他尚欠火候,不足以接任为帅。飞扬迟早会有与你并驾齐驱的那一天,但绝对不是现在,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叶闯郑重的道:“承蒙杨兄对我这般抬举,今日便容我说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统兵将帅若是兵权过重,太过跋扈,自古就不是什么好事。常言道,诗词歌赋,俱是雅言。嬉笑怒骂,皆为文章。所谓言为心声,实不相瞒,那一****请杨兄作词,就是想试一试杨兄的心境。杨兄大才,一首《去者》既是感慨南楚兴亡,也有含蓄明志之意,十分允当。”
“杨兄这十年来所做之事,我多有耳闻。杨兄方才言及卫飞扬太过年轻,难道杨兄就已垂垂老矣么?杨兄此番回京述职,如此灭国之功,皇上定会厚赏,原是题中之义。然则旁人皆可安然受之,唯独杨兄不能!恕我妄言,金帛宅邸大可受之无妨,但爵不可逾王位,官不可逾二品。晋爵则不可受官,受官则不可晋爵,二者绝计不可兼领!这才是自保之道!”
叶闯能与杨致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确实称得上是掏心掏肺了。
杨致不以为意的道:“难为叶兄待我如此有心,我定当铭记不忘。叶兄所言,无非是怕我功高盖主,不得善终,却是过虑了。我此番回京,只是为了当面给皇上一个交代,皇上所授一切官爵,我都会坚辞不受。”
“如今老父业已年迈,需我回家侍奉。子女年岁尚小,也需我陪伴教导。我这些年来到处奔波,委实亏欠他们太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留下这等终生遗憾!”
叶闯再度愕然大惊:“杨兄的意思是……就此功成身退,回乡隐居?难怪事先要将妻儿老小尽皆迁离长安了!”
杨致晒然一笑,起身道:“你我言尽于此,日后各自珍重吧!”
从叶闯住处告辞出来,刚一回到中军行辕,亲卫统领马扬便呈上一道密旨:“大帅,这是长安遣人连夜叩开城关送来的皇上密旨。”
自从长沙与巴陵相继开城纳降以来,皇帝送来的第一道旨意。杨致不禁眉头一皱:明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这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到底是什么事如此紧急?
将用火漆封得严实的密旨拆开一看,仅只寥寥数语:灭楚功成,朕心甚慰。卫肃病重不起,只恐时日无多。命卫飞扬于三日内交割兵权,返京侍父。”
这道密旨很是令人玩味。既是给杨致的,又不全然是给杨致的。关乎灭楚,仅只一语带过,其他什么都没说。
从时间上来推断,皇帝显然是在收到了杨致灭楚的战报、以及举荐叶闯接任的奏章之后发出的。卫肃病重,诏令卫飞扬回京侍父送终,原是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人性化。
理由很好很强大,折其羽翼、催促杨致履约的意思也很明显。反正我早就不想干了,回京路上正好有个伴。
杨致略一思索,吩咐道:“即刻去请卫将军前来见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