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外交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最新章节!
在赵启明开始规划田园生活的时候,等待已久的鲜卑人出现了。
有关左贤王故地的谈判事宜,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结果。汉朝对鲜卑有了防备之心,不会赏赐更好的草原,让他们强大起来。所以赵启明更亲近乌桓人,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鲜卑人知道这个道理,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维持和汉朝军事同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诉求,如果他们想要继续争取谈判的可能,就只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显然,这是关系到鲜卑和汉朝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
那几个鲜卑人肯定是做不了主的,所以赵启明没有去催促,就是在等着鲜卑使节和他们的部落通信,商议出的结果。
终于,鲜卑人再次拜访。
赵启明知道他们已经有了结论,在正厅接见了他们。
这些鲜卑使节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在这个问题上乌桓人就要开明许多。
自从赵启明赠送华服之后,薄西海等人就喜欢上了中原的装束,整天宽衣大袖游走在长安城的街头,无论到哪里都引人侧目。
用静安公主的话来说,没有经过礼仪教化的蛮夷即便穿上了华服也仍然是蛮夷。所以乌桓人穿上华服招摇过市,长安城的百姓们怎么看怎么别扭,但人家却自我感觉良好,还开始学习中原礼节。
鲜卑使节就不同了。来长安这么久没听说过他们出现在闹市,赵启明也送了几套华服给他们,可他们别说平时不会去穿,就算来拜见赵启明也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显然还没有接受中原的文化和礼仪。
这让赵启明/心中感叹,看来鲜卑人的确没有归顺的意思。
想着这些的时候,鲜卑人已经走到了正厅里。
他们用草原上的理解朝赵启明致意,然后道:“听说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请军侯大人代我们鲜卑部,向汉朝皇帝表示祝贺,并转达鲜卑人和对汉朝军队的敬意。”
赵启明道:“我定当转达,还请几位入座。”
鲜卑人致谢,然后坐下。
赵启明知道,关于是否接受谈判结果,以及成为汉朝藩属国的问题上,这些鲜卑人已经有了答案,但他没有立即来说这件事。毕竟今天之后,这些鲜卑人就要离开了,没必要再对人家态度强硬。
所以他问:“几位来长安已经很长时间了,不知可去过曲江?”
拓跋洪想了想才道:“我们听说过曲江很美,但是还没有没去看过。”
“那可真是遗憾。”
“长安城很大,我们也只是去过住处的附近。”拓跋洪说:“但长安城的富庶,的确不是我们鲜卑可以相比的,汉朝人能把国家建设的如此富强,我们很佩服。”
“只是佩服?”赵启明笑着道:“贵使来长安这么久,好像对没有对中原文化都没有产生兴趣。之前要不是我亲自邀请,几位怕是都不愿意去看橄榄球的比赛吧?”
听到这话,拓跋洪皱眉,稍作沉思才道:“中原文化虽然很好,但那是汉朝人的,我们办完了事情就要回到草原,而鲜卑的部落中是没有华服和橄榄球的。”
“贵使的意思是说,鲜卑人有自己的文化,对中原文化没什么兴趣?”
“不能这么说。”拓跋洪看向赵启明:“我们是渔猎民族,享有草原的牛羊,和山河湖泊,这是我们鲜卑人应得的东西,中原的文化再好,那也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
赵启明来了兴趣:“贵使的看法和乌桓人不同。”
“乌桓人做出的选择,我们管不着。”拓跋洪接着说:“我们鲜卑有自己的传统,假如我们喜欢上了中原的文化,失去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就不再是鲜卑人了。”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了。
他和静安公主有过文化入侵的想法,起初目标是西域诸国。
自从北方部落的使节来到长安,乌桓人也成为了文化入侵的对象。薄西海成为亲汉派,并且积极的促成乌桓成为汉朝的藩属,就是文化的力量。
鲜卑人是否看出了其中的关键,赵启明不得而知。
但文化入侵的想法,想用在鲜卑人身上,显然是没用的。
“原来贵使来到长安,不去看曲江之美,也不愿意身穿华服,是为了鲜卑人的传统。”赵启明看着鲜卑人:“但只是些风景和服饰,贵使也不用太过认真了。”
“传统很重要。”拓跋洪认真的说:“如果鲜卑人失去了自己的传统,不再从事渔猎了,也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对部落来说,将是很危险的事。”
赵启明笑着道:“贵使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了。”
拓跋洪摇头,然后解释道:“汉朝很大,但除了匈奴没有别的强敌,鲜卑人却不同,我们有匈奴的威胁,还要其他部落的敌人,我们的生活没有汉朝人那么安全,需要随时和其他的部落作战。”
赵启明喝着茶,没有说话。
“汉朝人的生活很安全,也很富足,才会重视礼仪和文化。”拓跋洪说到这里,有些担忧:“如果鲜卑人也追求这些,丢掉自己的传统,不再去从事渔猎,我们的勇士将会成为书生,也就没有人再去作战了。”
听到这话,赵启明理解了拓跋洪的意思。
显然,鲜卑人并不是对中原文化没有兴趣,而是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不能去接受这些东西。如果接受了中原文化,鲜卑人追求不属于他们的空中楼阁,他们就失去了草原民族的勇敢和悍不畏死,到那时候周围的部落随时都能将他们铲除。
对鲜卑人来说,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鲜卑和中原不同。”拓跋洪看着自己面前的酒杯,说出了这样的话。
赵启明能理解鲜卑人的处境,所以他也没有再多说。
就这样沉默了片刻,拓跋洪终于想起什么,主动站起身来,按照草原的方式朝赵启明行礼,然后道;“鲜卑人虽然不能学习中原文化,但我们很羡慕汉朝的强大,希望能和汉朝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
赵启明看着拓跋洪,知道他要说出鲜卑人最终的选择了。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匈奴的威胁还在。”拓跋洪直起腰来,直视着赵启明说:“汉朝人有点燃烽火,传递军情的习惯,我们希望也能和汉朝的边境建立起这种联系,尤其是朔方和五原两郡,在匈奴进攻鲜卑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援。”
赵启明没有说话,他已经知道了鲜卑人的答案。
“在河套之围时,鲜卑人和汉朝有过约定,等左贤王被赶走,那些草原中有四成要送给鲜卑人。”拓跋洪继续朝赵启明说:“现在战争结束了,我们希望汉朝皇帝能兑现当时的承诺。”
显然,鲜卑人只说了四成的草原,没说四成的草原必须是水草肥美。
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汉朝的分配,也就是把最好的草原赐给乌桓和其他部落,鲜卑人只能拿走相对贫瘠的四成草原。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汉朝对他们的防备之心。
“汉朝是我们鲜卑人的朋友。”拓跋洪没有任何犹豫的接着说:“我们希望保持和汉朝的关系,继续之前的军事同盟,在面对匈奴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了。
显然,鲜卑人没有争取继续谈判,就这样接受了汉朝的分配。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成为汉朝藩属国的意思,也不肯受制于人。
站在赵启明的立场,他应该感到失望才对,但看到草原上不都是乌桓那样的部落,还有鲜卑这样有血性的民族,他居然感觉到有些钦佩。
“希望军侯大人能将鲜卑人的想法,转达给汉朝皇帝。”拓跋洪看着赵启明。
赵启明道:“我定当转达。”
拓跋洪点头,然后带着其他的鲜卑人,走到了正厅中央,用草原的方式行礼:“我们相信军侯大人肯定会把话带到,今天就先告辞了。”
赵启明点头。
拓跋洪直起身来道:“明天我们就要离开了,在这里跟军侯大人告别。”
“明天就走?”
“是。”
赵启明想了想,然后站了起来:“那各位上路之后,请万事小心。”
拓跋洪点头,然后带着其他的鲜卑人,大步走出了客厅。
看着这些人离开的背影,赵启明再次露出笑容。
老实说,他跟鲜卑人并没有什么过节,只是因为立场的问题,才不得不态度强硬。内心深处,他其实很喜欢鲜卑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尤其是那个拓跋洪。
作为使节,这个鲜卑人坚守自己民族的传统,没有被中原的文化所迷惑。谈判的过程中,也是从民族的利益出发。不管是态度强硬,还是选择隐忍,都是以大局为重。
这才是真正的使节,合格的外交家。
相比起薄西海,这个人更加让人钦佩。
同样的,比起乌桓人,鲜卑部落更值得警惕。
他们在之前的战争中的表现,是北方所有部落中最为勇猛的。从拓跋海的身上也不难看出这个民族的坚韧。更重要的是,不肯受制于人的他们,显然有着很大的野心。
想到这里,赵启明眯起眼睛。
他很肯定,当匈奴的威胁解除后,鲜卑人迟早会成为汉朝的敌人。
在赵启明开始规划田园生活的时候,等待已久的鲜卑人出现了。
有关左贤王故地的谈判事宜,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结果。汉朝对鲜卑有了防备之心,不会赏赐更好的草原,让他们强大起来。所以赵启明更亲近乌桓人,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鲜卑人知道这个道理,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维持和汉朝军事同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诉求,如果他们想要继续争取谈判的可能,就只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显然,这是关系到鲜卑和汉朝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
那几个鲜卑人肯定是做不了主的,所以赵启明没有去催促,就是在等着鲜卑使节和他们的部落通信,商议出的结果。
终于,鲜卑人再次拜访。
赵启明知道他们已经有了结论,在正厅接见了他们。
这些鲜卑使节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在这个问题上乌桓人就要开明许多。
自从赵启明赠送华服之后,薄西海等人就喜欢上了中原的装束,整天宽衣大袖游走在长安城的街头,无论到哪里都引人侧目。
用静安公主的话来说,没有经过礼仪教化的蛮夷即便穿上了华服也仍然是蛮夷。所以乌桓人穿上华服招摇过市,长安城的百姓们怎么看怎么别扭,但人家却自我感觉良好,还开始学习中原礼节。
鲜卑使节就不同了。来长安这么久没听说过他们出现在闹市,赵启明也送了几套华服给他们,可他们别说平时不会去穿,就算来拜见赵启明也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显然还没有接受中原的文化和礼仪。
这让赵启明/心中感叹,看来鲜卑人的确没有归顺的意思。
想着这些的时候,鲜卑人已经走到了正厅里。
他们用草原上的理解朝赵启明致意,然后道:“听说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请军侯大人代我们鲜卑部,向汉朝皇帝表示祝贺,并转达鲜卑人和对汉朝军队的敬意。”
赵启明道:“我定当转达,还请几位入座。”
鲜卑人致谢,然后坐下。
赵启明知道,关于是否接受谈判结果,以及成为汉朝藩属国的问题上,这些鲜卑人已经有了答案,但他没有立即来说这件事。毕竟今天之后,这些鲜卑人就要离开了,没必要再对人家态度强硬。
所以他问:“几位来长安已经很长时间了,不知可去过曲江?”
拓跋洪想了想才道:“我们听说过曲江很美,但是还没有没去看过。”
“那可真是遗憾。”
“长安城很大,我们也只是去过住处的附近。”拓跋洪说:“但长安城的富庶,的确不是我们鲜卑可以相比的,汉朝人能把国家建设的如此富强,我们很佩服。”
“只是佩服?”赵启明笑着道:“贵使来长安这么久,好像对没有对中原文化都没有产生兴趣。之前要不是我亲自邀请,几位怕是都不愿意去看橄榄球的比赛吧?”
听到这话,拓跋洪皱眉,稍作沉思才道:“中原文化虽然很好,但那是汉朝人的,我们办完了事情就要回到草原,而鲜卑的部落中是没有华服和橄榄球的。”
“贵使的意思是说,鲜卑人有自己的文化,对中原文化没什么兴趣?”
“不能这么说。”拓跋洪看向赵启明:“我们是渔猎民族,享有草原的牛羊,和山河湖泊,这是我们鲜卑人应得的东西,中原的文化再好,那也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
赵启明来了兴趣:“贵使的看法和乌桓人不同。”
“乌桓人做出的选择,我们管不着。”拓跋洪接着说:“我们鲜卑有自己的传统,假如我们喜欢上了中原的文化,失去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就不再是鲜卑人了。”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了。
他和静安公主有过文化入侵的想法,起初目标是西域诸国。
自从北方部落的使节来到长安,乌桓人也成为了文化入侵的对象。薄西海成为亲汉派,并且积极的促成乌桓成为汉朝的藩属,就是文化的力量。
鲜卑人是否看出了其中的关键,赵启明不得而知。
但文化入侵的想法,想用在鲜卑人身上,显然是没用的。
“原来贵使来到长安,不去看曲江之美,也不愿意身穿华服,是为了鲜卑人的传统。”赵启明看着鲜卑人:“但只是些风景和服饰,贵使也不用太过认真了。”
“传统很重要。”拓跋洪认真的说:“如果鲜卑人失去了自己的传统,不再从事渔猎了,也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对部落来说,将是很危险的事。”
赵启明笑着道:“贵使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了。”
拓跋洪摇头,然后解释道:“汉朝很大,但除了匈奴没有别的强敌,鲜卑人却不同,我们有匈奴的威胁,还要其他部落的敌人,我们的生活没有汉朝人那么安全,需要随时和其他的部落作战。”
赵启明喝着茶,没有说话。
“汉朝人的生活很安全,也很富足,才会重视礼仪和文化。”拓跋洪说到这里,有些担忧:“如果鲜卑人也追求这些,丢掉自己的传统,不再去从事渔猎,我们的勇士将会成为书生,也就没有人再去作战了。”
听到这话,赵启明理解了拓跋洪的意思。
显然,鲜卑人并不是对中原文化没有兴趣,而是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不能去接受这些东西。如果接受了中原文化,鲜卑人追求不属于他们的空中楼阁,他们就失去了草原民族的勇敢和悍不畏死,到那时候周围的部落随时都能将他们铲除。
对鲜卑人来说,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鲜卑和中原不同。”拓跋洪看着自己面前的酒杯,说出了这样的话。
赵启明能理解鲜卑人的处境,所以他也没有再多说。
就这样沉默了片刻,拓跋洪终于想起什么,主动站起身来,按照草原的方式朝赵启明行礼,然后道;“鲜卑人虽然不能学习中原文化,但我们很羡慕汉朝的强大,希望能和汉朝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
赵启明看着拓跋洪,知道他要说出鲜卑人最终的选择了。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匈奴的威胁还在。”拓跋洪直起腰来,直视着赵启明说:“汉朝人有点燃烽火,传递军情的习惯,我们希望也能和汉朝的边境建立起这种联系,尤其是朔方和五原两郡,在匈奴进攻鲜卑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援。”
赵启明没有说话,他已经知道了鲜卑人的答案。
“在河套之围时,鲜卑人和汉朝有过约定,等左贤王被赶走,那些草原中有四成要送给鲜卑人。”拓跋洪继续朝赵启明说:“现在战争结束了,我们希望汉朝皇帝能兑现当时的承诺。”
显然,鲜卑人只说了四成的草原,没说四成的草原必须是水草肥美。
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汉朝的分配,也就是把最好的草原赐给乌桓和其他部落,鲜卑人只能拿走相对贫瘠的四成草原。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汉朝对他们的防备之心。
“汉朝是我们鲜卑人的朋友。”拓跋洪没有任何犹豫的接着说:“我们希望保持和汉朝的关系,继续之前的军事同盟,在面对匈奴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了。
显然,鲜卑人没有争取继续谈判,就这样接受了汉朝的分配。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成为汉朝藩属国的意思,也不肯受制于人。
站在赵启明的立场,他应该感到失望才对,但看到草原上不都是乌桓那样的部落,还有鲜卑这样有血性的民族,他居然感觉到有些钦佩。
“希望军侯大人能将鲜卑人的想法,转达给汉朝皇帝。”拓跋洪看着赵启明。
赵启明道:“我定当转达。”
拓跋洪点头,然后带着其他的鲜卑人,走到了正厅中央,用草原的方式行礼:“我们相信军侯大人肯定会把话带到,今天就先告辞了。”
赵启明点头。
拓跋洪直起身来道:“明天我们就要离开了,在这里跟军侯大人告别。”
“明天就走?”
“是。”
赵启明想了想,然后站了起来:“那各位上路之后,请万事小心。”
拓跋洪点头,然后带着其他的鲜卑人,大步走出了客厅。
看着这些人离开的背影,赵启明再次露出笑容。
老实说,他跟鲜卑人并没有什么过节,只是因为立场的问题,才不得不态度强硬。内心深处,他其实很喜欢鲜卑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尤其是那个拓跋洪。
作为使节,这个鲜卑人坚守自己民族的传统,没有被中原的文化所迷惑。谈判的过程中,也是从民族的利益出发。不管是态度强硬,还是选择隐忍,都是以大局为重。
这才是真正的使节,合格的外交家。
相比起薄西海,这个人更加让人钦佩。
同样的,比起乌桓人,鲜卑部落更值得警惕。
他们在之前的战争中的表现,是北方所有部落中最为勇猛的。从拓跋海的身上也不难看出这个民族的坚韧。更重要的是,不肯受制于人的他们,显然有着很大的野心。
想到这里,赵启明眯起眼睛。
他很肯定,当匈奴的威胁解除后,鲜卑人迟早会成为汉朝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