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参政张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元初风流最新章节!
细作头目见右丞相一脸不满意的样子,登时吓得又一哆嗦,忙言道:“不是,不是,还有......唔,其实小的是想说,这广东经略马俭之所以能以武臣之身执掌一路,据说是因为背后有大贤指点之故也。”
“大贤?”伯颜和众官皆感惊讶。
细作头目不敢卖关子,赶紧又说道:“不错,据说此人便是新上任的梅州知州卓飞。”
“卓飞......梅州知州......莫非是那个少年郎?”蓝衫文士惊讶的问道。
细作头目点点头,言道:“回张参政话,正是那位少年知州也。唔,据小的麾下耳目回报,此子来历神秘,自称乃蕉岭隐士,出山未久便名噪梅城,得时任广东经略副使的马俭青睐,义结金兰,未几日,又因献贩彩揽财之计有功,由白身擢为知州,而马俭亦因此功而得晋正使之位也。”
参政,全称参知政事,而细作头目口中的这位张参政,那可不是一般人,不得不说也。
话说这位蓝衫文士模样儿的人,姓张名惠,字廷杰,成都新繁人,乃宋尚书右仆射张商英之裔孙。其十四岁时,蒙军入蜀,俘其至杭海,也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张惠在杭海居住数年后,尽通诸国语,丞相蒙速速爱而荐之,得以入侍忽必烈的籓邸,也就是说忽必烈还是藩王的时候,他就跟在身边侍奉了。
张惠为人谨慎机敏,忽必烈喜,赐名兀鲁忽讷特。至忽必烈继位后,授燕京宣慰副使,此后所至之处,皆有能声,是以一路高迁,进中书右丞,正二品,位列宰执。
值得说明的是,张惠这中书右丞一职,并不同于伯颜的中书右丞相,而是低了两级的官职。因为元朝的中书省,理论上以中书令为最高长官,但此职一般由皇太子担任,赐银印,会决庶务。然此职不长设,元朝自始至终,也只有四位皇太子担任过此职,而且多不理事,仅仅是象征性地挂名而已。
所以中书省实际上是以右丞相和左丞相总领政务,两者皆是正一品,也赐银印,居令之次,统六官,率百司。若中书令缺,则总理省事。再者,元以右为尊,右丞相和左丞相虽然官职相同,但右丞相的地位要略高,这点儿与前代不同。
丞相之下,还设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
接下来才轮到中书右丞和中书左丞,皆为正二品,辅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有点儿丞相助手的意思。
伯颜帅师伐宋后,张惠受诏命主其馈饷,凡江淮钱谷皆由惠领之。也就是说忽必烈命令张惠掌握江淮的全部钱粮,来为伯颜的南征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而待宋帝开城拜降后,伯颜自押宋帝北还,命张惠居守临安。可张惠在此期间,未得上命,便擅开府库。伯颜得知此事后,便马上禀告给了皇帝忽必烈,于是忽必烈便下诏给左丞相阿术和平章政事阿塔海去责问此事,并将张惠征还京师论罪。
不过作为忽必烈的心腹亲信,张惠虽因此事获罪,但并未受到太多责难,而仅是降官一级为参知政事,并留任于京罢了。至于其此次随伯颜再回临安,并非任职,而是为了交割一下钱粮账务,待完成后,还要返京的。
可是,虽然张惠被罢了中书右丞之位,但是旁人并不敢因此而看轻他,因为大家都知道,犯下如此逾越大错,若换了旁人的话,那恐怕是已经下狱斩头了,而张惠却只是降官了事,这便足见其简在帝心,想来起复也不过是在旦夕之间的事儿罢了。
至于伯颜,其与张惠并无私怨。相反,两人搭档的还极为默契。而此次张惠犯错,伯颜也是不得不亲自禀告给皇帝知道,否则一旦被人因此攻讦,反更不美。
总而言之,张惠都是个重量级的人物,这也是他为何能在伯颜面前随口插话的原因。而伯颜也相当看重张惠,这一来是因为其帝眷甚隆,值得结交;二是因为其长于政务,精明强干;三来则是因为张惠身为南人,却死忠于元廷,用其可大安南人之心也。
言归正传。当张惠听了细作头目的回答之后,更感惊异,忍不住又言道:“如此说来,此子恐有实学,而非攀附之流也。”
正所谓“成名非侥幸”,想此子年纪轻轻,却能在数月之间一跃而登高位,若没点儿真本事,怕是不行的。
伯颜想到此处,于是也点头同意张惠的观点,又淡淡言道:“就算此子贤达,那也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州罢了,于大局何异,尔特意提及此人,莫非因其有何不妥么?”
“启禀右丞相,自从此子上位后,梅州的讯息就彻底断绝,而岭南之地,尤其是广东经略司辖下循、潮、惠三州,未几便如梅州一般地断绝消息。而小的新遣细作无数,可一入岭南,便少有消息,不知所踪。不过还好,前两日总算有一细作自海路传回了讯息,言广东辖境内,自两月前便开始大肆捕杀我方细作,凡有饲鸽饲鹰者,皆先投狱待甄。而邻里之间又以保甲之制与重赏并行,客栈车店亦立册派员严查,凡身份存疑者皆捕。而今,广东境内,官道乡路、渡口码头,尽设哨卡,甚至连穿山小径都有当地练勇排查......是以,猝不及防之下,我方细作暴露无数,而残存者一惧其威,二来苦于联络中断,是以不得不暂且蛰伏也!而据讯称,正是那少年知州献策于经略,方有此祸矣!”
众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而伯颜和张惠的神情也越发地凝重起来。打击敌方密探的行为不稀奇,但是能打击的这么彻底就很稀奇了,因为这不光是立法严查就能办好的事儿,而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的,说白了,就是要花钱,很多很多的钱。
平心而论,伯颜觉得自己宁可投入这么多钱来多派密探细作,也不愿花这么多的钱去打击对方的密探和细作。因为在伯颜和张惠看来,打仗这东西是要靠实力的,而行军则是要靠斥候来引路的,至于细作这种东西嘛,整日里鬼鬼祟祟的好不猥琐,虽也可探听敌情敌态,干些行刺破坏的勾当,但这也只不过是为战之辅,绝对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关键。
说白了,那其实就是看不起。因此,就算厅中跪着的这个细作头目统帅着遍布于宋境内的近三千名细作,但在伯颜的眼中却还是个可以随意生杀予夺的角色,甚至,伯颜都懒得去记一下他的名字。
可是,自从吕师夔部不知所踪后,伯颜和张惠乃至其余诸将,忽然都意识到这些细作也不是全无用处,而伯颜最近两个月更是有种成了瞎子和聋子的感觉。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着实令他日日心烦意乱,颇有些抓狂。
“右丞相,此子耗费偌大力气斩断吾等讯息,乍看之下得不偿失,可如今,似乎已现其威也。”张惠颇有些感慨。
伯颜亦有同感,望了望阶下跪着的细作头目,忽然觉得自己对这种人也该恩威并施才对,因为就算是鸡鸣狗盗之徒,亦有其用。再说了,这细作头目掌管着天下细作,牵连繁杂,虽然办事不利,却也不是说换人就能换人的。
“早春犹寒,总跪着也是不妥,你且起来回话,唔,本相记得你姓王,好像是河东人氏,不知确否......”
位高权重,且一直要砍了自己脑袋的中书右丞相忽然变得和颜悦色起来,而且还能记住自己的姓和籍贯,这份殊荣,实在让细作头目感激涕零,心中将卓飞的祖宗十八代都谢了个遍。
咦,你问他为何不谢伯颜而谢卓飞......呵呵,这事儿还不是明摆着的么,若不是丞相对卓飞此人感了兴趣,若不是因那少年知州切断了岭南信道,那又怎么会显出咱们往日的功劳呢!嗯,切得好,虽说此次广东境内的部属十去其九,损失惨重,但若能因此而得以重视,那这些兄弟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细作头目虽然在伯颜这些大员面前总是一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模样儿。但是,能统领天下三千细作的人,那绝不会是泛泛之辈。而这种人,多半是些阴鸷狠辣,圆滑机敏之辈,当然能明白右丞相为何会突然对自己稍假辞色,所以他这心中自然也无半点儿的感激。
以前视老子如草芥,对老子呼呼喝喝的,还动辄以性命相胁。直至今日,才总算是察觉到了老子的好处,才对老子和颜悦色起来......哼,这老王八蛋当真不是个好东西。
细作头目心中腹诽不已,可面上却丝毫不敢显露出来,更不犹豫,连忙伏地叩头,状似感激涕零地言道:“右丞相竟还记得小的籍贯,不错,小的姓王名吏,差吏的吏,正是河东潞州人氏。”
细作头目见右丞相一脸不满意的样子,登时吓得又一哆嗦,忙言道:“不是,不是,还有......唔,其实小的是想说,这广东经略马俭之所以能以武臣之身执掌一路,据说是因为背后有大贤指点之故也。”
“大贤?”伯颜和众官皆感惊讶。
细作头目不敢卖关子,赶紧又说道:“不错,据说此人便是新上任的梅州知州卓飞。”
“卓飞......梅州知州......莫非是那个少年郎?”蓝衫文士惊讶的问道。
细作头目点点头,言道:“回张参政话,正是那位少年知州也。唔,据小的麾下耳目回报,此子来历神秘,自称乃蕉岭隐士,出山未久便名噪梅城,得时任广东经略副使的马俭青睐,义结金兰,未几日,又因献贩彩揽财之计有功,由白身擢为知州,而马俭亦因此功而得晋正使之位也。”
参政,全称参知政事,而细作头目口中的这位张参政,那可不是一般人,不得不说也。
话说这位蓝衫文士模样儿的人,姓张名惠,字廷杰,成都新繁人,乃宋尚书右仆射张商英之裔孙。其十四岁时,蒙军入蜀,俘其至杭海,也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张惠在杭海居住数年后,尽通诸国语,丞相蒙速速爱而荐之,得以入侍忽必烈的籓邸,也就是说忽必烈还是藩王的时候,他就跟在身边侍奉了。
张惠为人谨慎机敏,忽必烈喜,赐名兀鲁忽讷特。至忽必烈继位后,授燕京宣慰副使,此后所至之处,皆有能声,是以一路高迁,进中书右丞,正二品,位列宰执。
值得说明的是,张惠这中书右丞一职,并不同于伯颜的中书右丞相,而是低了两级的官职。因为元朝的中书省,理论上以中书令为最高长官,但此职一般由皇太子担任,赐银印,会决庶务。然此职不长设,元朝自始至终,也只有四位皇太子担任过此职,而且多不理事,仅仅是象征性地挂名而已。
所以中书省实际上是以右丞相和左丞相总领政务,两者皆是正一品,也赐银印,居令之次,统六官,率百司。若中书令缺,则总理省事。再者,元以右为尊,右丞相和左丞相虽然官职相同,但右丞相的地位要略高,这点儿与前代不同。
丞相之下,还设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
接下来才轮到中书右丞和中书左丞,皆为正二品,辅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有点儿丞相助手的意思。
伯颜帅师伐宋后,张惠受诏命主其馈饷,凡江淮钱谷皆由惠领之。也就是说忽必烈命令张惠掌握江淮的全部钱粮,来为伯颜的南征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而待宋帝开城拜降后,伯颜自押宋帝北还,命张惠居守临安。可张惠在此期间,未得上命,便擅开府库。伯颜得知此事后,便马上禀告给了皇帝忽必烈,于是忽必烈便下诏给左丞相阿术和平章政事阿塔海去责问此事,并将张惠征还京师论罪。
不过作为忽必烈的心腹亲信,张惠虽因此事获罪,但并未受到太多责难,而仅是降官一级为参知政事,并留任于京罢了。至于其此次随伯颜再回临安,并非任职,而是为了交割一下钱粮账务,待完成后,还要返京的。
可是,虽然张惠被罢了中书右丞之位,但是旁人并不敢因此而看轻他,因为大家都知道,犯下如此逾越大错,若换了旁人的话,那恐怕是已经下狱斩头了,而张惠却只是降官了事,这便足见其简在帝心,想来起复也不过是在旦夕之间的事儿罢了。
至于伯颜,其与张惠并无私怨。相反,两人搭档的还极为默契。而此次张惠犯错,伯颜也是不得不亲自禀告给皇帝知道,否则一旦被人因此攻讦,反更不美。
总而言之,张惠都是个重量级的人物,这也是他为何能在伯颜面前随口插话的原因。而伯颜也相当看重张惠,这一来是因为其帝眷甚隆,值得结交;二是因为其长于政务,精明强干;三来则是因为张惠身为南人,却死忠于元廷,用其可大安南人之心也。
言归正传。当张惠听了细作头目的回答之后,更感惊异,忍不住又言道:“如此说来,此子恐有实学,而非攀附之流也。”
正所谓“成名非侥幸”,想此子年纪轻轻,却能在数月之间一跃而登高位,若没点儿真本事,怕是不行的。
伯颜想到此处,于是也点头同意张惠的观点,又淡淡言道:“就算此子贤达,那也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州罢了,于大局何异,尔特意提及此人,莫非因其有何不妥么?”
“启禀右丞相,自从此子上位后,梅州的讯息就彻底断绝,而岭南之地,尤其是广东经略司辖下循、潮、惠三州,未几便如梅州一般地断绝消息。而小的新遣细作无数,可一入岭南,便少有消息,不知所踪。不过还好,前两日总算有一细作自海路传回了讯息,言广东辖境内,自两月前便开始大肆捕杀我方细作,凡有饲鸽饲鹰者,皆先投狱待甄。而邻里之间又以保甲之制与重赏并行,客栈车店亦立册派员严查,凡身份存疑者皆捕。而今,广东境内,官道乡路、渡口码头,尽设哨卡,甚至连穿山小径都有当地练勇排查......是以,猝不及防之下,我方细作暴露无数,而残存者一惧其威,二来苦于联络中断,是以不得不暂且蛰伏也!而据讯称,正是那少年知州献策于经略,方有此祸矣!”
众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而伯颜和张惠的神情也越发地凝重起来。打击敌方密探的行为不稀奇,但是能打击的这么彻底就很稀奇了,因为这不光是立法严查就能办好的事儿,而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的,说白了,就是要花钱,很多很多的钱。
平心而论,伯颜觉得自己宁可投入这么多钱来多派密探细作,也不愿花这么多的钱去打击对方的密探和细作。因为在伯颜和张惠看来,打仗这东西是要靠实力的,而行军则是要靠斥候来引路的,至于细作这种东西嘛,整日里鬼鬼祟祟的好不猥琐,虽也可探听敌情敌态,干些行刺破坏的勾当,但这也只不过是为战之辅,绝对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关键。
说白了,那其实就是看不起。因此,就算厅中跪着的这个细作头目统帅着遍布于宋境内的近三千名细作,但在伯颜的眼中却还是个可以随意生杀予夺的角色,甚至,伯颜都懒得去记一下他的名字。
可是,自从吕师夔部不知所踪后,伯颜和张惠乃至其余诸将,忽然都意识到这些细作也不是全无用处,而伯颜最近两个月更是有种成了瞎子和聋子的感觉。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着实令他日日心烦意乱,颇有些抓狂。
“右丞相,此子耗费偌大力气斩断吾等讯息,乍看之下得不偿失,可如今,似乎已现其威也。”张惠颇有些感慨。
伯颜亦有同感,望了望阶下跪着的细作头目,忽然觉得自己对这种人也该恩威并施才对,因为就算是鸡鸣狗盗之徒,亦有其用。再说了,这细作头目掌管着天下细作,牵连繁杂,虽然办事不利,却也不是说换人就能换人的。
“早春犹寒,总跪着也是不妥,你且起来回话,唔,本相记得你姓王,好像是河东人氏,不知确否......”
位高权重,且一直要砍了自己脑袋的中书右丞相忽然变得和颜悦色起来,而且还能记住自己的姓和籍贯,这份殊荣,实在让细作头目感激涕零,心中将卓飞的祖宗十八代都谢了个遍。
咦,你问他为何不谢伯颜而谢卓飞......呵呵,这事儿还不是明摆着的么,若不是丞相对卓飞此人感了兴趣,若不是因那少年知州切断了岭南信道,那又怎么会显出咱们往日的功劳呢!嗯,切得好,虽说此次广东境内的部属十去其九,损失惨重,但若能因此而得以重视,那这些兄弟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细作头目虽然在伯颜这些大员面前总是一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模样儿。但是,能统领天下三千细作的人,那绝不会是泛泛之辈。而这种人,多半是些阴鸷狠辣,圆滑机敏之辈,当然能明白右丞相为何会突然对自己稍假辞色,所以他这心中自然也无半点儿的感激。
以前视老子如草芥,对老子呼呼喝喝的,还动辄以性命相胁。直至今日,才总算是察觉到了老子的好处,才对老子和颜悦色起来......哼,这老王八蛋当真不是个好东西。
细作头目心中腹诽不已,可面上却丝毫不敢显露出来,更不犹豫,连忙伏地叩头,状似感激涕零地言道:“右丞相竟还记得小的籍贯,不错,小的姓王名吏,差吏的吏,正是河东潞州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