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再造营销,粉丝经济不解之秘(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微信思维最新章节!
在冯佳路看来,这些媒体平台最大的优势,第一个是品牌,比如说《时尚芭莎》,是时装界的一个品牌,它是有话语权的;第二个是最好的团队,包括内容编辑、模特、摄影等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冯佳路举例说:《时尚芭莎》可能今天推一个内容:“今天穿什么?”唯品会则可以针对这个内容和欧时力来合作:今天拿出一款欧时力的裙子做特卖,只有今天一天特卖,本来你的裙子卖800元,今天只卖300元,欧时力一定干!但是如果你要欧时力天天特价,他肯定不干!
在这以前,那些有媒体属性的公众帐号虽然拥有优质的内容,但是却无法通过内容变现,而唯品会则可以通过电商模式让这些内容在第一时间转化成购买;而媒体的前端产生了内容,并转化为购买之后,也不用自己再去想供应链、送货、哪个仓发哪个仓,退货、支付等环节,这一切都交给唯品会。
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媒体还是把原来那个内容做好了,怎么展现给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就行了,然后唯品会后台给媒体对接所有的商务流程,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现方式还不影响内容编辑。
另一方面,从效果来讲,关键是这种转化也可以充分量化的。用冯佳路过去的经验来讲,以宝洁投放电视广告为例,宝洁要根据电视排期去测量有多少电视观众通过电视看到这个广告;通过测试,看到这个广告的有多少电视观众想要去买;这些想去买的电视观众又有多少真正去买了。
然后,冯佳路会把这三个数字通过不同的渠道抓在一起,经过一年的汇总分析,就大概可以分析出来,第二年要投放多少广告,大概转化出多少购买,但是这种粗放的数据分析并不一定准确。
但是,微信的平台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唯品会只要给这些合作的公众帐号提供一个CPS的代码,就可以轻松地看到这些帐号最后跑了多少的销量,转化率一目了然,唯品会同这些公众帐号进行销售分成,真正实现了公众帐号的变现。
启示录:玩好社会化电商其实并不难
法则一:学会融合社交游戏
在唯品会新媒体部门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负责新媒体的员工必须每天泡在微博、微信、豆瓣这些地方去看最新的热点。
这还不够,冯佳路还要求这些员工要第一时间分析出每个热点背后引爆话题的原因,主要通过心理学、社交、数据等工具,然后再思考这些经验如何无缝运用到唯品会当中。
2014年6月18日,一则唯品会的广告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这则广告文案的大概内容是:明星的换装速度从刘若英的40秒到那英的30秒再到蔡依林的20秒,而姐妹们,你到底有多“快”?抢到优惠去血拼6.18秒变美丽,让你换装比女明星换得还要快。唯品会打出的口号则是“618爱特卖—不服来赞”赢代金券游戏,在6.18秒钟看谁点击次数最多,赠送相应等级的优惠券,点赞越多,获得优惠越多。分享活动还可赢得黄金神秘大奖。
这款“618爱特卖—不服来赞”社交游戏诞生的原因是“6·18”是京东的店庆日,唯品会内部员工开始调侃:“6·18”是京东的,说唯品会不服,不服怎么办?不服来赞。
于是,冯佳路团队的人开始把当时最火的几款微信社交游戏拿出来分析,寻找灵感,其中最成功的三款是:微信“打飞机”、憋气按“8”测肺活量以及nike running,而唯品会的这个6.18秒点赞的灵感恰恰也来自三款社交游戏。所谓的打飞机,其实就是跟朋友比赛,6.18秒点赞可以看到你的朋友按了多少个,他点了这么多东西,挣了多少钱,你不服,来赞;而6.18秒按了多少,1秒内最快按了多少,最短的时间多少,消耗多少卡路里,这个就是从nike running来的,把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做到了让你觉得这个好像是一个特别科学的东西;第三个就是6.18秒,你不断地去按,它就会出现你按了多少次,然后就有对应的钱出来,这是按“8”游戏所给的思路。
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给唯品会带来了意外的效果。根据唯品会的数据显示,6月12日上线的游戏,7天内唯品会没有做任何的推广,参与该游戏的用户高达27万。更为惊奇的是:这款游戏还激发了用户在微博上写作,大家分别吐槽分享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有的用户吐槽说:就为了买唯品会一双鞋,还要请隔壁桌的男生吃顿饭。因为那个男生会玩这个,女生按不出来,目的就是说让男生帮女生按一张50块钱的代金券。
另一方面,用户在比赛过程中,也不断地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怎么能够按到100次。接着还有在微博上说,原来苹果的手机按出来是比三星手机的好的,于是,就有人去验证,确实是这样的,苹果按得好、三星按得不好,大家又开始讨论: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如何呢?通过游戏,大家自发地去分享去发现,结果产生了大量的社交话题。
法则二:给用户参与感
在微信红包没有出现以前,唯品会之前给用户的优惠券都是选择直接发送,而这种方式过于老套,互动性不强,也不利于社交关系的加强,但是,“嘀嘀打车与朋友分享红包”的出现又给了唯品会思路。
在8月14日—16日开始的唯品会“撒娇节”促销上,也模仿了嘀嘀打车的做法,设定了价值100元的一次性随机组合红包,老用户从微信订阅号或者唯品会APP可以自动发起红包,分享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让好友来抢红包。
而为了增加互动性,冯佳路的团队更是设计了一款“我猜撒娇拳”的小游戏。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三个回合的出拳PK,让用户轻松获得价值50元的全场通用优惠券,不过用户得通过分享朋友圈告诉小伙伴,此外,用户也可以自发“发起猜拳”邀请好友来PK,领取优惠券。
这一应用充分利用了社交互动,让朋友影响朋友,好友之间通过社交游戏轻松就完成了优惠券的派送。冯佳路说,微信这东西一定要不断地积累和试错,另外,有好的想法和创意,一定要和技术相结合,没有技术的支撑是不行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案例则是,唯品会5月20日发起的“姐妹节”,这个姐妹节主要是希望女性用户可以发动自己的闺蜜一起来拼单消费。比如4个人买一款产品就有1个人享受免单,这种促销模式在线下不足为奇,结算很容易实现。而在线上却遇到结算的麻烦,所以要用技术区分,唯品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暗号,也就是用输密码的方式来解决。
法则三:把线下创意搬到微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冯佳路的团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线下促销模式可以搬到线上,并且可以加强社交互动性。
而有关唯品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一个潮品牌5CM开始。刚开始,沈亚和他的团队开始注意到5CM这个品牌。这是唯品会合作的一个潮品牌,在线下,5CM从来不做任何的广告宣传,其品牌的风格由于比较个性化,所以聚拢了一帮潮人。
其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好友之间的口碑相传,加入了该品牌的会员,其所有的朋友都可以凭借其手机号享受8.5折,全国通用,还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显然,5CM的这种品牌非常符合唯品会的定位,但是,怎么将这种成功模式复制到线上呢?唯品会微信团队于是做了一个“潮人密码”,只要用户通过唯品会公众帐号或者服务号购买了5CM的衣服,系统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六位数的密码,而这密码其实就是优惠码,把密码分享给好友去购买,输入六位密码就可以享受8.5折了,这比填写好友的手机号码要简单很多。冯佳路说,这些都是唯品会在社交上的探索。目前唯品会还只是停留在让用户参与玩的基础上,而社会化电商的终极目标则是好友之间的相互推荐,这个目前唯品会还没有达到。
一个经典的问题:如何区分好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定位?
自从微信升级到5.0之后,很多企业在开通公众帐号时都要面对一个疑问,是该开通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唯品会也不例外!
2013年7月,得知即将上线的5.0版本要将公众帐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唯品会纠结的并不是要不要开服务号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取消订阅号?杨永燕说,唯品会决定开服务号时,订阅号的粉丝量已经有几十万了,而开服务号主要是因为微信的政策,当时唯品会采取的策略还比较保守:跟着微信的政策走总是没错。
不过,对于订阅号是不是还要继续运营,唯品会内部的确有过争议。沈亚当时问了杨永燕是不是不要再做订阅号,只做服务号?同时被沈亚征求看法的还有唯品会负责业务的部门,沈亚也让他们考虑一下服务号怎么做。
沈亚的纠结来自微信5.0上线的那个订阅号折叠功能,对于外界所担心的订阅号折叠会导致的用户流失、平台影响力下降的说法也同样困扰着沈亚。几经讨论无法最后下决定,杨永燕就向沈亚提议:要不同时保留订阅号和服务号,先观望一段时间,用数据说话。一段时间后,唯品会的结论是:服务号和订阅号两者互有优势,订阅号的优势在于每天都可以主动向粉丝推送一条信息,保证了粉丝接收信息的频率,而服务号的优势在于独立性、服务性更强,便于对粉丝做CRM管理。回到唯品会本身,其业务模式是每天限时特卖的模式,因此每天都有对用户进行上新内容的推送服务。而对于订阅用户而言,他也会养成习惯第一时间关注订阅号,看看今天特卖什么物品,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品牌,日活跃度比较高;而服务号日活跃度本身不高,这些粉丝主要是奔着服务去的,因此会更关注管理会员、查询订单状态、查询积分等服务功能。不过,唯品会服务菜单也会有每日精选菜单,粉丝依然可以通过该菜单购买当天上线的限时特卖商品。
到目前为止,唯品会的订阅号粉丝为100万,而服务号粉丝则为60万。不过,同小米这些电商企业不同的是,目前唯品会在微信的大量订单均来自订阅号的销售。
现在唯品会订阅号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基于HTML5技术,以微信商城的页面形式呈现,里面有当天精选的限时特卖产品,旁边是产品购物车,用户可以直接将该页面分享到朋友圈。这些基于内容端的推送,可以让用户直接根据内容里面的产品购物车购买,不过,这些接口并不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来完成,还需要跳转到唯品会自己的支付页面,选择支付方式。
唯品会也在有意将销售主要目标转到服务号上,于是开始尝试用订阅号的方式来促使粉丝直接购买;但是,尝试了两次,一旦出现类似内容推送,就直接掉几千粉丝,所以最后放弃了这种在服务号的推送方式。
未来:唯品会的社会化电商思考
不过,唯品会在微信基于社会化电商的探索还远没有结束。
唯品会移动事业部高级产品总监叶航最近一直在同微信交涉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获取朋友关系,在叶航看来,这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层面问题,不过微信目前还没有对任何人开放的意向。
叶航本身对微信的这种做法也表示理解,主要从保护用户隐私的角度,但头疼的是,这种朋友关系的难以获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唯品会的社会化电商进程。
可以想象,如果用户打开某一个应用,APP也好、微信也好,它首先呈现的是你的好朋友为哪些衣服点了赞。商家往往认为,好友之间的风格、收入一定是差不多,从营销学来讲,“Peer pressure”(群体压力)是推动社会化电商的催化剂。假如4个人是好朋友,每个人都用一个Mac Air,只有一个人不是,那这个人一定有压力。所以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也用同一个Mac Air,或者用一个更酷的电脑。
不过,社会化电商不能生硬地做好友推荐,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引爆社交网络,要把微信这种社交即时通信转化为购物有那么一点生硬。叶航更看好O2O服务,比如说嘀嘀打车、大众点评,都可以比较好地融入,但是对于购物并不太容易。不可否认,微信拥有大量的用户,所以唯品会也在观望,希望微信可以将这些用户引进来,然后让他们在这里产生购买。
而在移动端重构唯品会的整个战略中,唯品会接下来还是会更多地在订阅号那边发展,将资源转移到订阅号上。目前唯品会在微信的服务号主要是唯品会特卖,而订阅号则包括:唯品会、唯品会校园、唯品会公益等,其中唯品会公益主要是维护企业形象,为公益服务的一个帐号。
唯品会校园则是唯品会细分粉丝人群的分支帐号。在冯佳路的规划中,当唯品会规模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多,订阅号模式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则需要适当地对粉丝人群进行细分,为粉丝提供更为精准的内容资讯,将他们以单独的订阅号推出来,唯品会校园、唯品会美妆、唯品会服饰、唯品会亲子、唯品会家居——这些目前都在规划之中。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一个强大的唯品会品牌形成之后,围绕唯品会特卖模式的一系列更为垂直的品类矩阵帐号将逐一浮出水面。
粉丝经济的绝密档案
2012年,黎万强接手了小米营销破局的任务,起初并没有找到感觉。他当时研究过凡客,试着做了一个约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方案,也说服凡客的广告服务商给一个折扣价。
结果,雷军说:NO!理由是小米“要坚定做口碑,而不是花钱砸广告”。
于是,黎万强只好组建了新媒体团队,带领着一些由产品经理调岗过来的员工,开始了死磕新媒体的尝试。
在冯佳路看来,这些媒体平台最大的优势,第一个是品牌,比如说《时尚芭莎》,是时装界的一个品牌,它是有话语权的;第二个是最好的团队,包括内容编辑、模特、摄影等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冯佳路举例说:《时尚芭莎》可能今天推一个内容:“今天穿什么?”唯品会则可以针对这个内容和欧时力来合作:今天拿出一款欧时力的裙子做特卖,只有今天一天特卖,本来你的裙子卖800元,今天只卖300元,欧时力一定干!但是如果你要欧时力天天特价,他肯定不干!
在这以前,那些有媒体属性的公众帐号虽然拥有优质的内容,但是却无法通过内容变现,而唯品会则可以通过电商模式让这些内容在第一时间转化成购买;而媒体的前端产生了内容,并转化为购买之后,也不用自己再去想供应链、送货、哪个仓发哪个仓,退货、支付等环节,这一切都交给唯品会。
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媒体还是把原来那个内容做好了,怎么展现给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就行了,然后唯品会后台给媒体对接所有的商务流程,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现方式还不影响内容编辑。
另一方面,从效果来讲,关键是这种转化也可以充分量化的。用冯佳路过去的经验来讲,以宝洁投放电视广告为例,宝洁要根据电视排期去测量有多少电视观众通过电视看到这个广告;通过测试,看到这个广告的有多少电视观众想要去买;这些想去买的电视观众又有多少真正去买了。
然后,冯佳路会把这三个数字通过不同的渠道抓在一起,经过一年的汇总分析,就大概可以分析出来,第二年要投放多少广告,大概转化出多少购买,但是这种粗放的数据分析并不一定准确。
但是,微信的平台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唯品会只要给这些合作的公众帐号提供一个CPS的代码,就可以轻松地看到这些帐号最后跑了多少的销量,转化率一目了然,唯品会同这些公众帐号进行销售分成,真正实现了公众帐号的变现。
启示录:玩好社会化电商其实并不难
法则一:学会融合社交游戏
在唯品会新媒体部门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负责新媒体的员工必须每天泡在微博、微信、豆瓣这些地方去看最新的热点。
这还不够,冯佳路还要求这些员工要第一时间分析出每个热点背后引爆话题的原因,主要通过心理学、社交、数据等工具,然后再思考这些经验如何无缝运用到唯品会当中。
2014年6月18日,一则唯品会的广告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这则广告文案的大概内容是:明星的换装速度从刘若英的40秒到那英的30秒再到蔡依林的20秒,而姐妹们,你到底有多“快”?抢到优惠去血拼6.18秒变美丽,让你换装比女明星换得还要快。唯品会打出的口号则是“618爱特卖—不服来赞”赢代金券游戏,在6.18秒钟看谁点击次数最多,赠送相应等级的优惠券,点赞越多,获得优惠越多。分享活动还可赢得黄金神秘大奖。
这款“618爱特卖—不服来赞”社交游戏诞生的原因是“6·18”是京东的店庆日,唯品会内部员工开始调侃:“6·18”是京东的,说唯品会不服,不服怎么办?不服来赞。
于是,冯佳路团队的人开始把当时最火的几款微信社交游戏拿出来分析,寻找灵感,其中最成功的三款是:微信“打飞机”、憋气按“8”测肺活量以及nike running,而唯品会的这个6.18秒点赞的灵感恰恰也来自三款社交游戏。所谓的打飞机,其实就是跟朋友比赛,6.18秒点赞可以看到你的朋友按了多少个,他点了这么多东西,挣了多少钱,你不服,来赞;而6.18秒按了多少,1秒内最快按了多少,最短的时间多少,消耗多少卡路里,这个就是从nike running来的,把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做到了让你觉得这个好像是一个特别科学的东西;第三个就是6.18秒,你不断地去按,它就会出现你按了多少次,然后就有对应的钱出来,这是按“8”游戏所给的思路。
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给唯品会带来了意外的效果。根据唯品会的数据显示,6月12日上线的游戏,7天内唯品会没有做任何的推广,参与该游戏的用户高达27万。更为惊奇的是:这款游戏还激发了用户在微博上写作,大家分别吐槽分享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有的用户吐槽说:就为了买唯品会一双鞋,还要请隔壁桌的男生吃顿饭。因为那个男生会玩这个,女生按不出来,目的就是说让男生帮女生按一张50块钱的代金券。
另一方面,用户在比赛过程中,也不断地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怎么能够按到100次。接着还有在微博上说,原来苹果的手机按出来是比三星手机的好的,于是,就有人去验证,确实是这样的,苹果按得好、三星按得不好,大家又开始讨论: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如何呢?通过游戏,大家自发地去分享去发现,结果产生了大量的社交话题。
法则二:给用户参与感
在微信红包没有出现以前,唯品会之前给用户的优惠券都是选择直接发送,而这种方式过于老套,互动性不强,也不利于社交关系的加强,但是,“嘀嘀打车与朋友分享红包”的出现又给了唯品会思路。
在8月14日—16日开始的唯品会“撒娇节”促销上,也模仿了嘀嘀打车的做法,设定了价值100元的一次性随机组合红包,老用户从微信订阅号或者唯品会APP可以自动发起红包,分享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让好友来抢红包。
而为了增加互动性,冯佳路的团队更是设计了一款“我猜撒娇拳”的小游戏。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三个回合的出拳PK,让用户轻松获得价值50元的全场通用优惠券,不过用户得通过分享朋友圈告诉小伙伴,此外,用户也可以自发“发起猜拳”邀请好友来PK,领取优惠券。
这一应用充分利用了社交互动,让朋友影响朋友,好友之间通过社交游戏轻松就完成了优惠券的派送。冯佳路说,微信这东西一定要不断地积累和试错,另外,有好的想法和创意,一定要和技术相结合,没有技术的支撑是不行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案例则是,唯品会5月20日发起的“姐妹节”,这个姐妹节主要是希望女性用户可以发动自己的闺蜜一起来拼单消费。比如4个人买一款产品就有1个人享受免单,这种促销模式在线下不足为奇,结算很容易实现。而在线上却遇到结算的麻烦,所以要用技术区分,唯品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暗号,也就是用输密码的方式来解决。
法则三:把线下创意搬到微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冯佳路的团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线下促销模式可以搬到线上,并且可以加强社交互动性。
而有关唯品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一个潮品牌5CM开始。刚开始,沈亚和他的团队开始注意到5CM这个品牌。这是唯品会合作的一个潮品牌,在线下,5CM从来不做任何的广告宣传,其品牌的风格由于比较个性化,所以聚拢了一帮潮人。
其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好友之间的口碑相传,加入了该品牌的会员,其所有的朋友都可以凭借其手机号享受8.5折,全国通用,还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显然,5CM的这种品牌非常符合唯品会的定位,但是,怎么将这种成功模式复制到线上呢?唯品会微信团队于是做了一个“潮人密码”,只要用户通过唯品会公众帐号或者服务号购买了5CM的衣服,系统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六位数的密码,而这密码其实就是优惠码,把密码分享给好友去购买,输入六位密码就可以享受8.5折了,这比填写好友的手机号码要简单很多。冯佳路说,这些都是唯品会在社交上的探索。目前唯品会还只是停留在让用户参与玩的基础上,而社会化电商的终极目标则是好友之间的相互推荐,这个目前唯品会还没有达到。
一个经典的问题:如何区分好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定位?
自从微信升级到5.0之后,很多企业在开通公众帐号时都要面对一个疑问,是该开通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唯品会也不例外!
2013年7月,得知即将上线的5.0版本要将公众帐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唯品会纠结的并不是要不要开服务号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取消订阅号?杨永燕说,唯品会决定开服务号时,订阅号的粉丝量已经有几十万了,而开服务号主要是因为微信的政策,当时唯品会采取的策略还比较保守:跟着微信的政策走总是没错。
不过,对于订阅号是不是还要继续运营,唯品会内部的确有过争议。沈亚当时问了杨永燕是不是不要再做订阅号,只做服务号?同时被沈亚征求看法的还有唯品会负责业务的部门,沈亚也让他们考虑一下服务号怎么做。
沈亚的纠结来自微信5.0上线的那个订阅号折叠功能,对于外界所担心的订阅号折叠会导致的用户流失、平台影响力下降的说法也同样困扰着沈亚。几经讨论无法最后下决定,杨永燕就向沈亚提议:要不同时保留订阅号和服务号,先观望一段时间,用数据说话。一段时间后,唯品会的结论是:服务号和订阅号两者互有优势,订阅号的优势在于每天都可以主动向粉丝推送一条信息,保证了粉丝接收信息的频率,而服务号的优势在于独立性、服务性更强,便于对粉丝做CRM管理。回到唯品会本身,其业务模式是每天限时特卖的模式,因此每天都有对用户进行上新内容的推送服务。而对于订阅用户而言,他也会养成习惯第一时间关注订阅号,看看今天特卖什么物品,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品牌,日活跃度比较高;而服务号日活跃度本身不高,这些粉丝主要是奔着服务去的,因此会更关注管理会员、查询订单状态、查询积分等服务功能。不过,唯品会服务菜单也会有每日精选菜单,粉丝依然可以通过该菜单购买当天上线的限时特卖商品。
到目前为止,唯品会的订阅号粉丝为100万,而服务号粉丝则为60万。不过,同小米这些电商企业不同的是,目前唯品会在微信的大量订单均来自订阅号的销售。
现在唯品会订阅号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基于HTML5技术,以微信商城的页面形式呈现,里面有当天精选的限时特卖产品,旁边是产品购物车,用户可以直接将该页面分享到朋友圈。这些基于内容端的推送,可以让用户直接根据内容里面的产品购物车购买,不过,这些接口并不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来完成,还需要跳转到唯品会自己的支付页面,选择支付方式。
唯品会也在有意将销售主要目标转到服务号上,于是开始尝试用订阅号的方式来促使粉丝直接购买;但是,尝试了两次,一旦出现类似内容推送,就直接掉几千粉丝,所以最后放弃了这种在服务号的推送方式。
未来:唯品会的社会化电商思考
不过,唯品会在微信基于社会化电商的探索还远没有结束。
唯品会移动事业部高级产品总监叶航最近一直在同微信交涉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获取朋友关系,在叶航看来,这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层面问题,不过微信目前还没有对任何人开放的意向。
叶航本身对微信的这种做法也表示理解,主要从保护用户隐私的角度,但头疼的是,这种朋友关系的难以获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唯品会的社会化电商进程。
可以想象,如果用户打开某一个应用,APP也好、微信也好,它首先呈现的是你的好朋友为哪些衣服点了赞。商家往往认为,好友之间的风格、收入一定是差不多,从营销学来讲,“Peer pressure”(群体压力)是推动社会化电商的催化剂。假如4个人是好朋友,每个人都用一个Mac Air,只有一个人不是,那这个人一定有压力。所以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也用同一个Mac Air,或者用一个更酷的电脑。
不过,社会化电商不能生硬地做好友推荐,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引爆社交网络,要把微信这种社交即时通信转化为购物有那么一点生硬。叶航更看好O2O服务,比如说嘀嘀打车、大众点评,都可以比较好地融入,但是对于购物并不太容易。不可否认,微信拥有大量的用户,所以唯品会也在观望,希望微信可以将这些用户引进来,然后让他们在这里产生购买。
而在移动端重构唯品会的整个战略中,唯品会接下来还是会更多地在订阅号那边发展,将资源转移到订阅号上。目前唯品会在微信的服务号主要是唯品会特卖,而订阅号则包括:唯品会、唯品会校园、唯品会公益等,其中唯品会公益主要是维护企业形象,为公益服务的一个帐号。
唯品会校园则是唯品会细分粉丝人群的分支帐号。在冯佳路的规划中,当唯品会规模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多,订阅号模式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则需要适当地对粉丝人群进行细分,为粉丝提供更为精准的内容资讯,将他们以单独的订阅号推出来,唯品会校园、唯品会美妆、唯品会服饰、唯品会亲子、唯品会家居——这些目前都在规划之中。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一个强大的唯品会品牌形成之后,围绕唯品会特卖模式的一系列更为垂直的品类矩阵帐号将逐一浮出水面。
粉丝经济的绝密档案
2012年,黎万强接手了小米营销破局的任务,起初并没有找到感觉。他当时研究过凡客,试着做了一个约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方案,也说服凡客的广告服务商给一个折扣价。
结果,雷军说:NO!理由是小米“要坚定做口碑,而不是花钱砸广告”。
于是,黎万强只好组建了新媒体团队,带领着一些由产品经理调岗过来的员工,开始了死磕新媒体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