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法医秦明系列(全集) > 第172章 夜半枪声(2)
第172章 夜半枪声(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法医秦明系列(全集)最新章节!
“没有意义,你别忘了,这可是大路!足迹有的是,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不过你敢说哪一枚是凶手留下的吗?”林涛很失望。
我沿着血足迹走到足迹的起始端,看了看地面。地面上有一小块新鲜的擦蹭泥土的痕迹,旁边有一大摊血泊。血足迹的源头就是这里。我指着血泊,说:“死者应该是在这里受伤,然后走到中心现场,倒地死亡的。”
“被枪打了,还能走这么远啊?”陈诗羽问。
大宝抢着说:“陈羽毛,这你就不懂了。首先,我们还不知道死者的致命伤在哪里,以及致命伤严重不严重。其次,单就受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来看,个体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人被一把刀刺破了心脏就会导致心跳骤停、迅速死亡,但是也有心脏被刺破后,狂奔一百米才倒地死亡的案例。仅从痕迹看,死者在这里受伤,走出十米开外倒地死亡,是很正常的。”
陈诗羽点了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说:“拜托,我叫陈诗羽好不好?多好听的名字,被你叫成那样!”
尸体的旁边放着一支枪,枪上沾的血迹不多。这是一支自制的猎枪,单管。为了保证远距离射击时子弹不变道,枪管做得很长,足有八十厘米,加上枪身和枪托,整支枪的总长度有一米二。
我国对枪支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对制式枪支实施管控以外,对自制枪支也是一旦发现立即收缴,还要对藏枪人进行严格的处理或处罚。但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程城这个地方的自制枪支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公安局治安部门经常会组织行动大规模收缴枪支、大规模处理当事人,但是制枪、贩枪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自己在家制造的枪支,平时藏在自己家里,没办法打绝。即便是有人举报,公安民警去搜查,也很难顺利地从地广人稀的农村找到藏枪的地方。
虽然在程城看到枪支并不奇怪,但是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还是非常紧张,毕竟是没有管控到的枪支伤了人命,派出所所长是要负责任的。
“这个位置不是杀人的好地方啊。”我直起身子,说,“现场周围非常空旷,没有遮挡物。虽然最近的人家也在两百米开外,但是只要有人站在门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我的印象里,用枪杀人的,通常是经过谋划的。谋划在这里杀人不合常理。”
大宝听我一说,也直起身子向四周看。
“我们前期的调查情况是这样的。”派出所刘所长凑过头来,主动说,“死者叫胡奇,三十七岁,就是这个胡家村的。务农。他品行不好,有小偷小摸的前科劣迹。而且,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酒喝多了打老婆、打老娘,出门对小女孩动手动脚,和别人争执吵架,这些情况都发生过。反正村子里的人都很厌烦他,听见他的名字都皱眉头。这应该算是个恶霸了吧,老百姓都说这种渣滓死有余辜。”
我知道派出所所长的言外之意,他想从死者生前的劣迹入手,减轻自己的责任。但即便有这种想法,我相信他也不敢杜撰情节,死者生前应该是劣迹斑斑的。
“还有,”派出所所长补充道,“这支枪我们已经看过了,也核实过了,是他自己的枪。一个月前,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了钢管,就开始在自己家里做枪,大概是在两星期前做好的。这个,胡奇的妻子张越和他的母亲赵秀莲都可以做证。我们也在他们家的地窖里,找到了制作枪支的剩余材料,还有一些自制的弹丸。”
“现在派出所初步认定,死者胡奇是半夜带枪出门,不慎枪支走火,打伤自己,导致失血过多死亡。”程城市的杨法医说,“尸体还没有开始检验,所以我们还没有认可他们的观点。”
自己的枪伤了自己的命,这是派出所所长给自己减责的最好借口。
“你们动了这支枪?”林涛听说他们已经辨认过现场的枪支了,急着问。
我和林涛的担心一样,怕这个急于免责的所长,破坏了枪支上的痕迹。
“没有,没有。”所长说,“我们是带着证人来现场进行辨认的。这点儿现场物证保护意识还是有的。”
“剩余材料在哪儿?”林涛皱了皱眉,“我要进行整体分离比对。”
整体分离比对技术是痕迹检验专业的一项撒手锏。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对比显微镜,对两个物体的断端进行检测、拼接,观察拼接口的微小特征,从而判断两者是否曾经为一体,后被人为分为两部分。
“我去叫人提取。”所长说完,给派出所的技术员打了个电话。
“是谁报的案呢?”我问。
所长朝远处的人群中扫了一眼,指着一个年轻人,喊道:“胡黎苗,你来你来,给省厅领导说一下你发现和报案的经过。”
听到“省厅”这两个字,围观的人群顿时炸了锅,大家突然议论纷纷,可能认为省公安厅都派人下来查案了,这一定是一起大案,和他们之前猜测的走火有所不符。
我尴尬地挠了挠头,瞪了所长一眼,心想你的嗓门儿能不能不要这么大?
围观群众一定还不知道,我们省厅法医科其实就是一个基层单位啊。除了一些简单、普通的命案以外,只要够人手、能跑得过来,我们都得去出勘现场,为基层解决一些问题,也算是帮基层法医搭把手、助把力。
胡黎苗跟着一个民警跨进警戒带,朝我们走了过来。他长得贼眉鼠眼,一路上东张西望的。
“说说吧,是怎么回事?”我站在胡黎苗的前面,遮住了他的视线,不让他看见尸体,同时摘下沾染了血迹的手套。
胡黎苗缩着头说:“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在我哥家打麻将,大概打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突然听见‘乓’的一声,像是哪家在放炮一样。哦,不,比放炮还要响。我们四个人就跑到屋外面看,也没见到火光什么的。”
“等等,你哥家住在哪里?”我问。
胡黎苗和所长一起指向现场的东面,说:“东面三百米,就是我哥家了。”
“是这条大路的路边吗?”
胡黎苗点点头。
“那你们看见什么了没有?”
“当时有月亮,我们看见一个人影在往西走。”胡黎苗说,“看背影好像是他。”说完,胡黎苗指了指地上胡奇的尸体。
我转头看向派出所所长求证。
所长点点头,说:“这个口供我们都做了,几个打麻将的人都印证了这一事实。”
“你确定只有一个人影?”我问。
胡黎苗坚定地点了点头。
“就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基本确定死者是枪支走火打伤了自己。”所长说。
我摆摆手:“结论别下得太早,胡奇家住在哪里?”
派出所所长往西边指了指,说:“往西走一百米,过了警戒带,左拐,再右拐,就到了。”
我顺着所长的手指往西边看了看,只能看得到拐弯处,拐过弯去,视线就被一个公共厕所挡住了。
“你们听见枪声后,大概多久出门的?”陈诗羽问。她问出了我想问的问题。
胡黎苗低头想了想,说:“我们在后院,开了门,穿过院子,打开大门就出来了。我估计也就二十秒吧。”
我“哦”了一声,说:“你接着说,刚才你说到看见一个人影。”
“啊,对。”胡黎苗清了清嗓子,“我们看见胡奇摇摇晃晃地往西走,也就是往他家走。因为胡奇这半蹶子[1]就爱喝酒,喝多了喜欢出来瞎晃,所以我们也没在意,都转身回去继续搓麻将了。这一搓就搓到天亮,我赢了三千多,嘿嘿。”
说完他感到不妥,偷偷瞥了一眼所长,见所长并没有追究他们赌博的意思,接着说:“大清早,我就从我哥家往西走,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儿就是我家了。没想到走到这里的时候,就看见他躺在地上,一大摊血,吓死我了。”
所长给胡黎苗使了个眼色,胡黎苗紧接着说:“不过这种人渣,死了最好。”
我反感地摇摇手,说:“人都死了,不用这么恶毒,即便他道德败坏,也有生存的权利。”
“那还有要问的吗?”胡黎苗问。
“你哥家距离现场只有三百米,大半夜的,夜深人静,你们就没听见什么叫喊、厮打、搏斗、求救的声音?毕竟他不是当场死亡,而是走出十几步才死的。”大宝问道。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
胡黎苗摇摇头,说:“肯定没有,肯定没有。”
“他自己的枪走了火,加上喝多了,不一定会叫啊。”所长解释道。
我听所长说得也有道理,就没多说话,重新戴上手套对尸体表面进行初步检验。
死者上身穿了一件长袖T恤,下身是一条休闲裤,休闲裤的右裤筒几乎全部血染,而上衣并没有黏附血迹。大宝伸手要去摸死者的裤子,被我制止了:
“别动,你看,裤子上有个枪口印痕。”
枪口印痕是接触射击的特征。接触射击是枪口和目标之间距离表述的一种。
对军事器材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枪支主要分为两种:膛线枪和滑膛枪。
膛线枪是指枪膛里有螺旋的膛线,这样子弹在发射出去的时候,会发生旋转,从而加强子弹的抛射距离、精度和杀伤力。这样的枪支如果接触射击,会在皮肤上留下枪口印痕;如果在小于一米的距离内射击(近距离射击),由于弹头高速旋转进入皮肤,会在皮肤上留下挫伤轮、擦拭轮、烟晕和火药颗粒灼伤;如果在大于一米的距离内射击(远距离射击),会在皮肤上留下带有擦伤圈和污垢环的弹孔,看不到烟晕和火药颗粒灼伤。
但是,膛线枪有着较高的制作工艺要求,所以,在民间的自制枪种类中,还是以滑膛枪为主流。滑膛枪又叫作霰弹枪,枪支配用一定规格口径的子弹,子弹内填满火药和弹丸,在触动扳机后,弹丸呈锥形发射。所以,判断滑膛枪的射击距离,主要是看子弹在体表分布的面积。如果只是一个大的射入口,说明距离较近;如果是一片小孔状的射入口,则说明距离较远。滑膛枪的射程有限,通常是在近距离射击时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当然,和膛线枪一样,滑膛枪接触射击,也会在皮肤上留下枪口印痕。
“枪口印痕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林涛来拍个照。”大宝白了我一眼,“接触射击比较多见的是走火或者自杀,这就印证了所长的话。”
林涛在现场的一旁拿着民警从死者家里提取的材料,和现场提取的已经用塑料薄膜保护起来的枪支进行了比对,认为是同一种材料。也就是说,这支枪应该是死者自己制作的。
林涛走过来和我们说了一下他的比对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是从工具材料上推断出来的。如果要进一步确证整体分离的话,还需要相关实验室的检验。
林涛拍完照,从痕迹检验专业的角度观察了一会儿枪口印痕以及现场枪支的枪口,微微一笑,说:“不过,从枪口印痕看,致伤的枪支,就是现场的这一支枪。”
3
确实,这不需要专业人员也可以判断出来。枪口因为制作粗糙,压成了椭圆形,而死者裤子上的枪口印痕也呈现出椭圆形,直径和枪口完全一致。
看完枪口印痕,我和大宝合力把尸体的裤子小心翼翼地脱了下来,放进物证袋里保存。裤子一脱下来,就看见死者膝盖上方有一个椭圆形的、黑洞洞的创口。创口周围发黑,是火药的灼伤。尸体体位发生一点儿变化,就有鲜血从这个黑洞洞的创口里流淌出来。
“打中腿了。”我说。说完,皱起眉头开始思考。
“哟,我知道你们法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叫什么弹后空腔效应。”陈诗羽说,“但没想到弹后空腔效应这么厉害啊,打中腿都能打死人。”
大宝炫耀一般地发问:“你知道弹后空腔效应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吗?弹后空腔效应是因为子弹旋转而产生的,那只有膛线枪才能形成,这自制枪可是滑膛枪,滑膛枪怎么转?怎么空腔?”
大宝说得没错,弹后空腔效应是子弹致伤的主要机制,但是这种效应只有在膛线枪发射子弹后才会产生,这也是膛线枪比滑膛枪杀伤力大的原因。
采用X射线胶片高速摄影技术,可以观察到模拟体被弹头击中后,在弹头通过的组织中会形成一个弹后空腔。这一空腔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因此弹头在机体中穿行时,不仅会使软组织撕裂,更重要的是会将弹头上的旋转动能释放给周围组织,使软组织以弹道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移位,从而形成比弹头体积大数倍的空腔。弹后瞬时空腔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可以造成创道周围的软组织向外伸展、撕裂以及血管撕裂。组织常会因为移位超出了弹性极限而发生破裂,呈现爆炸样改变,在机体上留下严重、复杂的复合性损伤。
空腔经过扩展、收缩、再扩展、再收缩等反复多次的改变后,逐渐消失,最后留下一个容积比空腔小得多的创腔,就是我们法医最后可以发现的枪弹创创道。
滑膛枪形成损伤的主要机制就是弹头的损伤。弹头打破血管就会导致失血死亡;弹头打破器官,就会导致器官失血、衰竭死亡。接触射击的滑膛枪,因为弹丸还处于密集阶段,所以形成的创道只有一条,这条创道是所有弹丸共同作用形成的。
“我告诉你吧。”大宝对陈诗羽说,“其实这一枪并没有多大杀伤力,看死者的下肢没有畸形,就知道他的腿骨都没折。之所以会流出这么多血,是因为人的大腿内侧有一条非常重要、非常粗大的动脉——股动脉。如果弹丸打进腿里,打断了股动脉,那可不得了。这么粗的动脉是无法自凝住的,如果没有及时按压住,让血这样哗哗地流,很快就会出现休克症状,造成昏迷,再不立即抢救,就会死亡了。死者应该就是这样死的。”
“酒精过量,血管扩张,加速了血液循环,也会加速死者的死亡。”杨法医在一旁补充道。
他们说话间,我已经从勘查箱里拿出了一根钝头探针。
探针的主要作用,是探测创道的长度和走向的。死者的致命伤是一条创道,很显然,这条创道打断了股动脉,但是创道的走向,我们却不得而知,只有靠这根细细的探针了。
“没有意义,你别忘了,这可是大路!足迹有的是,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不过你敢说哪一枚是凶手留下的吗?”林涛很失望。
我沿着血足迹走到足迹的起始端,看了看地面。地面上有一小块新鲜的擦蹭泥土的痕迹,旁边有一大摊血泊。血足迹的源头就是这里。我指着血泊,说:“死者应该是在这里受伤,然后走到中心现场,倒地死亡的。”
“被枪打了,还能走这么远啊?”陈诗羽问。
大宝抢着说:“陈羽毛,这你就不懂了。首先,我们还不知道死者的致命伤在哪里,以及致命伤严重不严重。其次,单就受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来看,个体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人被一把刀刺破了心脏就会导致心跳骤停、迅速死亡,但是也有心脏被刺破后,狂奔一百米才倒地死亡的案例。仅从痕迹看,死者在这里受伤,走出十米开外倒地死亡,是很正常的。”
陈诗羽点了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说:“拜托,我叫陈诗羽好不好?多好听的名字,被你叫成那样!”
尸体的旁边放着一支枪,枪上沾的血迹不多。这是一支自制的猎枪,单管。为了保证远距离射击时子弹不变道,枪管做得很长,足有八十厘米,加上枪身和枪托,整支枪的总长度有一米二。
我国对枪支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对制式枪支实施管控以外,对自制枪支也是一旦发现立即收缴,还要对藏枪人进行严格的处理或处罚。但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程城这个地方的自制枪支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公安局治安部门经常会组织行动大规模收缴枪支、大规模处理当事人,但是制枪、贩枪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自己在家制造的枪支,平时藏在自己家里,没办法打绝。即便是有人举报,公安民警去搜查,也很难顺利地从地广人稀的农村找到藏枪的地方。
虽然在程城看到枪支并不奇怪,但是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还是非常紧张,毕竟是没有管控到的枪支伤了人命,派出所所长是要负责任的。
“这个位置不是杀人的好地方啊。”我直起身子,说,“现场周围非常空旷,没有遮挡物。虽然最近的人家也在两百米开外,但是只要有人站在门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我的印象里,用枪杀人的,通常是经过谋划的。谋划在这里杀人不合常理。”
大宝听我一说,也直起身子向四周看。
“我们前期的调查情况是这样的。”派出所刘所长凑过头来,主动说,“死者叫胡奇,三十七岁,就是这个胡家村的。务农。他品行不好,有小偷小摸的前科劣迹。而且,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酒喝多了打老婆、打老娘,出门对小女孩动手动脚,和别人争执吵架,这些情况都发生过。反正村子里的人都很厌烦他,听见他的名字都皱眉头。这应该算是个恶霸了吧,老百姓都说这种渣滓死有余辜。”
我知道派出所所长的言外之意,他想从死者生前的劣迹入手,减轻自己的责任。但即便有这种想法,我相信他也不敢杜撰情节,死者生前应该是劣迹斑斑的。
“还有,”派出所所长补充道,“这支枪我们已经看过了,也核实过了,是他自己的枪。一个月前,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了钢管,就开始在自己家里做枪,大概是在两星期前做好的。这个,胡奇的妻子张越和他的母亲赵秀莲都可以做证。我们也在他们家的地窖里,找到了制作枪支的剩余材料,还有一些自制的弹丸。”
“现在派出所初步认定,死者胡奇是半夜带枪出门,不慎枪支走火,打伤自己,导致失血过多死亡。”程城市的杨法医说,“尸体还没有开始检验,所以我们还没有认可他们的观点。”
自己的枪伤了自己的命,这是派出所所长给自己减责的最好借口。
“你们动了这支枪?”林涛听说他们已经辨认过现场的枪支了,急着问。
我和林涛的担心一样,怕这个急于免责的所长,破坏了枪支上的痕迹。
“没有,没有。”所长说,“我们是带着证人来现场进行辨认的。这点儿现场物证保护意识还是有的。”
“剩余材料在哪儿?”林涛皱了皱眉,“我要进行整体分离比对。”
整体分离比对技术是痕迹检验专业的一项撒手锏。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对比显微镜,对两个物体的断端进行检测、拼接,观察拼接口的微小特征,从而判断两者是否曾经为一体,后被人为分为两部分。
“我去叫人提取。”所长说完,给派出所的技术员打了个电话。
“是谁报的案呢?”我问。
所长朝远处的人群中扫了一眼,指着一个年轻人,喊道:“胡黎苗,你来你来,给省厅领导说一下你发现和报案的经过。”
听到“省厅”这两个字,围观的人群顿时炸了锅,大家突然议论纷纷,可能认为省公安厅都派人下来查案了,这一定是一起大案,和他们之前猜测的走火有所不符。
我尴尬地挠了挠头,瞪了所长一眼,心想你的嗓门儿能不能不要这么大?
围观群众一定还不知道,我们省厅法医科其实就是一个基层单位啊。除了一些简单、普通的命案以外,只要够人手、能跑得过来,我们都得去出勘现场,为基层解决一些问题,也算是帮基层法医搭把手、助把力。
胡黎苗跟着一个民警跨进警戒带,朝我们走了过来。他长得贼眉鼠眼,一路上东张西望的。
“说说吧,是怎么回事?”我站在胡黎苗的前面,遮住了他的视线,不让他看见尸体,同时摘下沾染了血迹的手套。
胡黎苗缩着头说:“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在我哥家打麻将,大概打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突然听见‘乓’的一声,像是哪家在放炮一样。哦,不,比放炮还要响。我们四个人就跑到屋外面看,也没见到火光什么的。”
“等等,你哥家住在哪里?”我问。
胡黎苗和所长一起指向现场的东面,说:“东面三百米,就是我哥家了。”
“是这条大路的路边吗?”
胡黎苗点点头。
“那你们看见什么了没有?”
“当时有月亮,我们看见一个人影在往西走。”胡黎苗说,“看背影好像是他。”说完,胡黎苗指了指地上胡奇的尸体。
我转头看向派出所所长求证。
所长点点头,说:“这个口供我们都做了,几个打麻将的人都印证了这一事实。”
“你确定只有一个人影?”我问。
胡黎苗坚定地点了点头。
“就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基本确定死者是枪支走火打伤了自己。”所长说。
我摆摆手:“结论别下得太早,胡奇家住在哪里?”
派出所所长往西边指了指,说:“往西走一百米,过了警戒带,左拐,再右拐,就到了。”
我顺着所长的手指往西边看了看,只能看得到拐弯处,拐过弯去,视线就被一个公共厕所挡住了。
“你们听见枪声后,大概多久出门的?”陈诗羽问。她问出了我想问的问题。
胡黎苗低头想了想,说:“我们在后院,开了门,穿过院子,打开大门就出来了。我估计也就二十秒吧。”
我“哦”了一声,说:“你接着说,刚才你说到看见一个人影。”
“啊,对。”胡黎苗清了清嗓子,“我们看见胡奇摇摇晃晃地往西走,也就是往他家走。因为胡奇这半蹶子[1]就爱喝酒,喝多了喜欢出来瞎晃,所以我们也没在意,都转身回去继续搓麻将了。这一搓就搓到天亮,我赢了三千多,嘿嘿。”
说完他感到不妥,偷偷瞥了一眼所长,见所长并没有追究他们赌博的意思,接着说:“大清早,我就从我哥家往西走,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儿就是我家了。没想到走到这里的时候,就看见他躺在地上,一大摊血,吓死我了。”
所长给胡黎苗使了个眼色,胡黎苗紧接着说:“不过这种人渣,死了最好。”
我反感地摇摇手,说:“人都死了,不用这么恶毒,即便他道德败坏,也有生存的权利。”
“那还有要问的吗?”胡黎苗问。
“你哥家距离现场只有三百米,大半夜的,夜深人静,你们就没听见什么叫喊、厮打、搏斗、求救的声音?毕竟他不是当场死亡,而是走出十几步才死的。”大宝问道。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
胡黎苗摇摇头,说:“肯定没有,肯定没有。”
“他自己的枪走了火,加上喝多了,不一定会叫啊。”所长解释道。
我听所长说得也有道理,就没多说话,重新戴上手套对尸体表面进行初步检验。
死者上身穿了一件长袖T恤,下身是一条休闲裤,休闲裤的右裤筒几乎全部血染,而上衣并没有黏附血迹。大宝伸手要去摸死者的裤子,被我制止了:
“别动,你看,裤子上有个枪口印痕。”
枪口印痕是接触射击的特征。接触射击是枪口和目标之间距离表述的一种。
对军事器材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枪支主要分为两种:膛线枪和滑膛枪。
膛线枪是指枪膛里有螺旋的膛线,这样子弹在发射出去的时候,会发生旋转,从而加强子弹的抛射距离、精度和杀伤力。这样的枪支如果接触射击,会在皮肤上留下枪口印痕;如果在小于一米的距离内射击(近距离射击),由于弹头高速旋转进入皮肤,会在皮肤上留下挫伤轮、擦拭轮、烟晕和火药颗粒灼伤;如果在大于一米的距离内射击(远距离射击),会在皮肤上留下带有擦伤圈和污垢环的弹孔,看不到烟晕和火药颗粒灼伤。
但是,膛线枪有着较高的制作工艺要求,所以,在民间的自制枪种类中,还是以滑膛枪为主流。滑膛枪又叫作霰弹枪,枪支配用一定规格口径的子弹,子弹内填满火药和弹丸,在触动扳机后,弹丸呈锥形发射。所以,判断滑膛枪的射击距离,主要是看子弹在体表分布的面积。如果只是一个大的射入口,说明距离较近;如果是一片小孔状的射入口,则说明距离较远。滑膛枪的射程有限,通常是在近距离射击时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当然,和膛线枪一样,滑膛枪接触射击,也会在皮肤上留下枪口印痕。
“枪口印痕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林涛来拍个照。”大宝白了我一眼,“接触射击比较多见的是走火或者自杀,这就印证了所长的话。”
林涛在现场的一旁拿着民警从死者家里提取的材料,和现场提取的已经用塑料薄膜保护起来的枪支进行了比对,认为是同一种材料。也就是说,这支枪应该是死者自己制作的。
林涛走过来和我们说了一下他的比对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是从工具材料上推断出来的。如果要进一步确证整体分离的话,还需要相关实验室的检验。
林涛拍完照,从痕迹检验专业的角度观察了一会儿枪口印痕以及现场枪支的枪口,微微一笑,说:“不过,从枪口印痕看,致伤的枪支,就是现场的这一支枪。”
3
确实,这不需要专业人员也可以判断出来。枪口因为制作粗糙,压成了椭圆形,而死者裤子上的枪口印痕也呈现出椭圆形,直径和枪口完全一致。
看完枪口印痕,我和大宝合力把尸体的裤子小心翼翼地脱了下来,放进物证袋里保存。裤子一脱下来,就看见死者膝盖上方有一个椭圆形的、黑洞洞的创口。创口周围发黑,是火药的灼伤。尸体体位发生一点儿变化,就有鲜血从这个黑洞洞的创口里流淌出来。
“打中腿了。”我说。说完,皱起眉头开始思考。
“哟,我知道你们法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叫什么弹后空腔效应。”陈诗羽说,“但没想到弹后空腔效应这么厉害啊,打中腿都能打死人。”
大宝炫耀一般地发问:“你知道弹后空腔效应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吗?弹后空腔效应是因为子弹旋转而产生的,那只有膛线枪才能形成,这自制枪可是滑膛枪,滑膛枪怎么转?怎么空腔?”
大宝说得没错,弹后空腔效应是子弹致伤的主要机制,但是这种效应只有在膛线枪发射子弹后才会产生,这也是膛线枪比滑膛枪杀伤力大的原因。
采用X射线胶片高速摄影技术,可以观察到模拟体被弹头击中后,在弹头通过的组织中会形成一个弹后空腔。这一空腔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因此弹头在机体中穿行时,不仅会使软组织撕裂,更重要的是会将弹头上的旋转动能释放给周围组织,使软组织以弹道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移位,从而形成比弹头体积大数倍的空腔。弹后瞬时空腔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可以造成创道周围的软组织向外伸展、撕裂以及血管撕裂。组织常会因为移位超出了弹性极限而发生破裂,呈现爆炸样改变,在机体上留下严重、复杂的复合性损伤。
空腔经过扩展、收缩、再扩展、再收缩等反复多次的改变后,逐渐消失,最后留下一个容积比空腔小得多的创腔,就是我们法医最后可以发现的枪弹创创道。
滑膛枪形成损伤的主要机制就是弹头的损伤。弹头打破血管就会导致失血死亡;弹头打破器官,就会导致器官失血、衰竭死亡。接触射击的滑膛枪,因为弹丸还处于密集阶段,所以形成的创道只有一条,这条创道是所有弹丸共同作用形成的。
“我告诉你吧。”大宝对陈诗羽说,“其实这一枪并没有多大杀伤力,看死者的下肢没有畸形,就知道他的腿骨都没折。之所以会流出这么多血,是因为人的大腿内侧有一条非常重要、非常粗大的动脉——股动脉。如果弹丸打进腿里,打断了股动脉,那可不得了。这么粗的动脉是无法自凝住的,如果没有及时按压住,让血这样哗哗地流,很快就会出现休克症状,造成昏迷,再不立即抢救,就会死亡了。死者应该就是这样死的。”
“酒精过量,血管扩张,加速了血液循环,也会加速死者的死亡。”杨法医在一旁补充道。
他们说话间,我已经从勘查箱里拿出了一根钝头探针。
探针的主要作用,是探测创道的长度和走向的。死者的致命伤是一条创道,很显然,这条创道打断了股动脉,但是创道的走向,我们却不得而知,只有靠这根细细的探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