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 > 第6章 读懂金融真相,抓住看得见的手(2)
第6章 读懂金融真相,抓住看得见的手(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最新章节!
而投资银行更加富有创新意识,将次级债再次证券化,设计出次级抵押证券(CDO),卖给全球的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再次转卖这些次级抵押证券,到了最后,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全球的金融机构。
如果房价能够持续上涨,这样的利益链条是能够保持正常的。但是,从来就没有只升不降的资产价格,当经济进入滞胀,通胀泛滥,资产价格的下跌就无法避免了。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次级贷这个多米诺骨牌随之倒塌,无数家庭无法偿还贷款,大量的违约房产被银行收回拍卖,导致了贷款银行的巨额亏损,投资银行也无法幸免,花旗、美林、瑞银、摩根士丹利等著名投资银行也爆出巨亏。这就是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了。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就非常显著。虽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次贷金融产品的规模有限,但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进口需求下降,以及美国政府应对危机而导致的美元大幅贬值,严重恶化了中国出口行业的外部环境。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2007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换算成人民币,增幅回落11.6个百分点;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
其次,由于美联储进入了降息周期,而中国央行在通胀压力下不得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套利。大量热钱的涌入一方面造成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新增2806亿美元,总额达1.8万亿美元),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加剧了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推动通胀率和资产价格上升。
再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产品价值重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波动性加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元贬值推高了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这将通过PPI的上涨(我国的PPI从2007年10月份开始上升,到2008年2月份达6.6%,创3年新高),最终传递到中国的CPI。
经济学家提醒你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全球范围。
中国房价:有房才有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杜甫的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公元759年暮冬,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诗人十分喜悦,在这里先后居住4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公元761年的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杜甫长夜难眠,遂写下了这一名作。诗人潦倒至极,然而在诗中,依然表现出身处窘困却心念天下黎民的胸怀。让杜甫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伤贫困的一句诗仍是一千多年之后的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先。”住房,是一项基本的生活需求。时至今日,住房问题依然是中国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严峻话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房产的改革,越来越关注,到了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的程度。
1978年9月,城市住宅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私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这方面潜力不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针对住房问题,邓小平同志再一次说:“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
1997年,中国的住房改革正式上路。国务院提出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由此终结了推行几十年的福利分房。紧接着,众多工厂职工掏钱购买自己租住的单位房屋。中国由此飞速进入了“住宅私有化”的时代。大致在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民营化”的阶段,而房价也踏上了飞速上涨的历程。然而此时,保障性住房并未按照国务院当年的要求,成为城镇住房市场的主体。这导致低收入和高房价的矛盾越来越深,太多的普通百姓陷入到只能看,不能买的境地。
有一种观点讲房价的上涨归结为住房的刚性需求。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到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以及中国权威学者所编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找不到“刚性需求”这一术语。很显然,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的独特贡献。刚性需求是什么,简单举个例子,中国未来有2亿多农民要成为城里人,他们需要房子,这是刚性需求。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中国的房价长期肯定就看涨。稍微有点经济学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经济学里所讲的需求,不仅是有效需求、真实需求,而且是在“预算约束下”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而我们的这些经济学家,在谈刚性需求的时候,却把经济学里关于需求的概念忘得一干二净,只讲需求,不讲居民的收入,不讲在什么时间内的需求。
高昂的房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有多少爱情死于房价?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时候,结婚总得有住的地方。中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老百姓都讲“盖房子娶媳妇”,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这演变成“想买房子结婚”。然而,一套房子的价格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称得上一个天文数字。再者,人们的生活除住房之外,还有孩子的上学和老人的健康,这两者都需要做很大的储备,人们不可能把钱全都存到房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渴求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投资兴建或收购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者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和特定用途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与市场上的商品房相比,一个为了公益,一个为了赢利,有着本质不同。对于老百姓而言,保障性住房的最大特点当然就是便宜、实惠。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的住房改革中,保障性住房就已经被钦定为主角,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一直站在中国房地产这个大舞台的边缘。现在,在中国楼市甘当了十多年配角的保障性住房,终于等来了“变换角色”的时刻。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六条房产调控纲要,明确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007年8月8日,国务院下达《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以及“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进入2008年,各地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这表明,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有望借助保障性住房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并不奢华的住宅梦想。相信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推广,“广厦千万间,百姓俱欢颜”的梦想,离我们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经济学家提醒你
对“衣食住行”四大生活支柱来说,住房显得尤为关键。近十年来,房价一路上涨,已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国家推广保障性住房,必将逐步缓解“住房难”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百姓实现拥有自主性住房的梦想。
扩大内需:消费就是作贡献吗
王叔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收入丰厚,家庭生活富足。可是,他却常常因两个人的花钱而生气,一个是他的父亲王大爷,另一个是他的儿子王小宝。这生气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父亲的过分节俭和儿子的过度消费。
而投资银行更加富有创新意识,将次级债再次证券化,设计出次级抵押证券(CDO),卖给全球的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再次转卖这些次级抵押证券,到了最后,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全球的金融机构。
如果房价能够持续上涨,这样的利益链条是能够保持正常的。但是,从来就没有只升不降的资产价格,当经济进入滞胀,通胀泛滥,资产价格的下跌就无法避免了。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次级贷这个多米诺骨牌随之倒塌,无数家庭无法偿还贷款,大量的违约房产被银行收回拍卖,导致了贷款银行的巨额亏损,投资银行也无法幸免,花旗、美林、瑞银、摩根士丹利等著名投资银行也爆出巨亏。这就是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了。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就非常显著。虽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次贷金融产品的规模有限,但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进口需求下降,以及美国政府应对危机而导致的美元大幅贬值,严重恶化了中国出口行业的外部环境。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2007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换算成人民币,增幅回落11.6个百分点;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
其次,由于美联储进入了降息周期,而中国央行在通胀压力下不得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套利。大量热钱的涌入一方面造成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新增2806亿美元,总额达1.8万亿美元),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加剧了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推动通胀率和资产价格上升。
再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产品价值重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波动性加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元贬值推高了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这将通过PPI的上涨(我国的PPI从2007年10月份开始上升,到2008年2月份达6.6%,创3年新高),最终传递到中国的CPI。
经济学家提醒你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全球范围。
中国房价:有房才有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杜甫的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公元759年暮冬,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诗人十分喜悦,在这里先后居住4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公元761年的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杜甫长夜难眠,遂写下了这一名作。诗人潦倒至极,然而在诗中,依然表现出身处窘困却心念天下黎民的胸怀。让杜甫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伤贫困的一句诗仍是一千多年之后的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先。”住房,是一项基本的生活需求。时至今日,住房问题依然是中国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严峻话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房产的改革,越来越关注,到了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的程度。
1978年9月,城市住宅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私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这方面潜力不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针对住房问题,邓小平同志再一次说:“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
1997年,中国的住房改革正式上路。国务院提出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由此终结了推行几十年的福利分房。紧接着,众多工厂职工掏钱购买自己租住的单位房屋。中国由此飞速进入了“住宅私有化”的时代。大致在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民营化”的阶段,而房价也踏上了飞速上涨的历程。然而此时,保障性住房并未按照国务院当年的要求,成为城镇住房市场的主体。这导致低收入和高房价的矛盾越来越深,太多的普通百姓陷入到只能看,不能买的境地。
有一种观点讲房价的上涨归结为住房的刚性需求。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到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以及中国权威学者所编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找不到“刚性需求”这一术语。很显然,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的独特贡献。刚性需求是什么,简单举个例子,中国未来有2亿多农民要成为城里人,他们需要房子,这是刚性需求。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中国的房价长期肯定就看涨。稍微有点经济学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经济学里所讲的需求,不仅是有效需求、真实需求,而且是在“预算约束下”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而我们的这些经济学家,在谈刚性需求的时候,却把经济学里关于需求的概念忘得一干二净,只讲需求,不讲居民的收入,不讲在什么时间内的需求。
高昂的房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有多少爱情死于房价?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时候,结婚总得有住的地方。中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老百姓都讲“盖房子娶媳妇”,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这演变成“想买房子结婚”。然而,一套房子的价格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称得上一个天文数字。再者,人们的生活除住房之外,还有孩子的上学和老人的健康,这两者都需要做很大的储备,人们不可能把钱全都存到房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渴求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投资兴建或收购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者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和特定用途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与市场上的商品房相比,一个为了公益,一个为了赢利,有着本质不同。对于老百姓而言,保障性住房的最大特点当然就是便宜、实惠。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的住房改革中,保障性住房就已经被钦定为主角,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一直站在中国房地产这个大舞台的边缘。现在,在中国楼市甘当了十多年配角的保障性住房,终于等来了“变换角色”的时刻。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六条房产调控纲要,明确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007年8月8日,国务院下达《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以及“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进入2008年,各地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这表明,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有望借助保障性住房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并不奢华的住宅梦想。相信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推广,“广厦千万间,百姓俱欢颜”的梦想,离我们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经济学家提醒你
对“衣食住行”四大生活支柱来说,住房显得尤为关键。近十年来,房价一路上涨,已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国家推广保障性住房,必将逐步缓解“住房难”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百姓实现拥有自主性住房的梦想。
扩大内需:消费就是作贡献吗
王叔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收入丰厚,家庭生活富足。可是,他却常常因两个人的花钱而生气,一个是他的父亲王大爷,另一个是他的儿子王小宝。这生气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父亲的过分节俭和儿子的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