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御驾亲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双枪皇帝最新章节!
兴炎元年四月,刚登基不足两月的宋主宣谕天下,即将御驾亲征,北赴闽广,与伯颜、与五十万元军,决一死战!
消息如春雷滚滚,石破天惊,天下震动。
赵猎的确要御驾亲征了。
一般新帝登基,能用两年时间把朝中方方面面完整梳理一遍就算很不错了,两个月根本没可能。坐镇中枢还来不及怎可能玩御驾亲征这种牵动内外朝神经的大动作?赵猎之所以能这么干,敢这么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家底,也就是行朝太小了。
祥兴时期的行朝,说得难听点就是“庙小鬼多”,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后党与大臣还在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内斗不休,再加上军力不振,遂有厓山遗恨。
但自从祥兴三年崖城事变后,整个行朝已完全在赵猎掌控之中,虽是郡王,却与皇帝无异。换句话说,他这个监国当了多久,就等于皇帝当了多久,登基不过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罢了。所以严格来说,赵猎当“皇帝”已经足足一年了。
这一年来,赵猎对行朝军政也已完全掌控。而眼下行朝说好听点是一个国家的架构,但处理政事、人员配置与一座州府差不多。所谓“船小好掉头”,再加上有一位雷厉风行的新君、一群有宰相、尚书之才的执政精英,用两个月完成登基之后的内外整合不在话下。
御驾亲征,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方面曾经吃过亏丢过脸的宋朝而言,更是慎之又慎。
赵猎提出御驾亲征时,文天祥、陈宜中、曾渊子、张世杰、苏刘义等大臣都曾激烈反对,连太后都几次召他入见,劝他打消此念。
赵猎很是不解,自行朝南狩崖城后,自己一直都在“亲征”啊,怎么那会没有反对,现在一登基却个个跳出来阻扰了?结果一打听,才知道症结在赵老二——太宗赵光义身上。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辽两国为夺取幽州,在高梁河发生一场惨烈大战。战役结果宋军大败,宋主赵光义被打得乘驴车而逃。自此而后,大宋官家再无亲征之事。
被打得乘驴车而逃么?赵猎无语之余,表示了解,但此次亲征,势在必行。
赵猎自问自己不是什么名将,也不是想吃苦、不怕死,而是不去不行啊——他坐了这个位置,就必须把份内的事做好,容不得半点差池,更不能失败。
此次北伐,关乎国运,胜则国兴,败则国亡。赵猎必须尽一切努力做到最好,他将尽起龙雀军所有火器部队与强大的元军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在这个时代,论指挥步炮协同,论火器作战经验,无人可与他相比。如此重要的一战,他岂能安坐龙椅,隔海观望?更不用说大宋最强的唯一一支枪械部队与火炮部队,他岂能交给他人指挥?这可是一支足以颠覆一个王朝的恐怖力量,任何时候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只有且只能是一个——大宋之主赵猎。
这一战要赢,赵猎就必须去!
经过长达十日,前后三次内廷会议的激烈争论甚至可以说争吵——嗯,在宋代,官家与大臣之间争论还是很常见的。最后赵猎干脆拔出手枪往龙案一拍:“谁想挂帅,就把这把枪拿去!武功队、火炮营、破虏五营五千火枪兵全部归他指挥!”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谁还敢不识趣阻扰皇帝亲征?
四月初一,发诏亲征。虽然诏书上号称十万,但赵猎并没有十万兵。或者说,他有,还不止十万,但从另一方面说,他实际上又没有,只有几万。
怎么说呢?李恒那边为缺兵缺粮发愁,赵猎这边也差不多。
真算起来,包括江南诸省响应并归于他名下的诸路义军怕不有几十万。然而且不说这几十万人有多少虚数,战斗力如何,就算是实打实的人马,又都是精兵,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能解他“饥渴”的,只有琼州一府三军州所掌握的不到两万兵马而已。
苏刘义的广南都督府所节制的几万勤王军倒也勉强能凑个数,但这些人马各有山头,战力堪忧,在没有经过整编、整训,重新纳入龙雀军系统之前,都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是李恒的对手。这样的兵马招得再多也没用,兵贵精而不贵多。人多力量大不大不知道,但饭量一定大!而眼下这吃饭问题,就是摆在赵猎面前的头等问题。
祥兴二年、三年两年间,赵猎率龙雀军屡战强大元军,基本上没为兵粮发过愁。究其原因,一是龙雀军建军之初,兵员不多,撑死就几千人。依靠海运从占城、安南购入的粮食,以及击败元军后缴获的大量辎重,完全足以支撑。二是整个战场基本就在琼州,最多跨过一条海峡,攻入对岸的一座雷州城而已。本土作战,范围有限,输粮损耗不大,这也是重要原因。
即使在多次击败元军,收降大量俘虏,并且先后接收近万义勇后,龙雀军已扩军至三万八千余人之多,但背靠占城、安南这样的产粮大户,又有发达的海运支撑,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从没让行朝为此犯难过。
然而,驻军是一回事,行军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龙雀军驻守琼州不动,打防守反击,就像击败阿里海牙与张弘范大军那样,以眼下行朝的底蕴及军队数量,粮食供应基本不成问题。但是若实施跨海作战,从沿海打进东南腹地,甚至挺进江北,则粮食的消耗就是驻军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
行朝从祥兴三年末击败张弘范后,直至兴炎元年四月,差不多半年时间里,为反攻蒙元而大量建粮仓囤积粮草,迄今积粮也不过十余万石,仅仅只能支撑三万龙雀军作战三个月。扣除行军时间,怕连两个月都没有。这点时间,别说打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就算是打一战中等规模的战役都不够。
如果能再积累个两三年,兵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惜,战机不等人。不趁眼下东南空虚,元军力量薄弱时以迅猛之势收复河山,等蒙元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平息乱局,稳固局面。到那时,就算兵力再多十倍,粮食再无匮乏,想平定沿海,收复东南,挺进中原,怕要困难十倍,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十倍。
战争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像电影导演喊“action”才从容开打。
所以,这场仗,准备充分要打,不充分也要打,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既然蒙元派出了他们最牛的将帅与最强的军容,赵猎也决心大干一场!
打掉阿里海牙,是把蒙元打懵了;打掉张弘范,是把蒙元打痛了;如果这次能打掉伯颜,那绝对能把蒙元打残喽!
既然兵粮不足,那就不带那么多兵,以精锐出击,机动灵活。
五千火枪兵,三百武功队,精锐尖哨营、剽悍赤蛟营,再加上炮营、辎重营、舟桥营及后勤部队,全军共计一万一千余人。这就是赵猎御驾亲征的所有人马,估计算是古往今来所有御驾亲征的皇帝中,率领兵马最少的了。数量是少,但就质量而言,绝对是最高的。
一万VS五十万。
此战,天下瞩目。
兴炎元年四月,刚登基不足两月的宋主宣谕天下,即将御驾亲征,北赴闽广,与伯颜、与五十万元军,决一死战!
消息如春雷滚滚,石破天惊,天下震动。
赵猎的确要御驾亲征了。
一般新帝登基,能用两年时间把朝中方方面面完整梳理一遍就算很不错了,两个月根本没可能。坐镇中枢还来不及怎可能玩御驾亲征这种牵动内外朝神经的大动作?赵猎之所以能这么干,敢这么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家底,也就是行朝太小了。
祥兴时期的行朝,说得难听点就是“庙小鬼多”,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后党与大臣还在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内斗不休,再加上军力不振,遂有厓山遗恨。
但自从祥兴三年崖城事变后,整个行朝已完全在赵猎掌控之中,虽是郡王,却与皇帝无异。换句话说,他这个监国当了多久,就等于皇帝当了多久,登基不过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罢了。所以严格来说,赵猎当“皇帝”已经足足一年了。
这一年来,赵猎对行朝军政也已完全掌控。而眼下行朝说好听点是一个国家的架构,但处理政事、人员配置与一座州府差不多。所谓“船小好掉头”,再加上有一位雷厉风行的新君、一群有宰相、尚书之才的执政精英,用两个月完成登基之后的内外整合不在话下。
御驾亲征,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方面曾经吃过亏丢过脸的宋朝而言,更是慎之又慎。
赵猎提出御驾亲征时,文天祥、陈宜中、曾渊子、张世杰、苏刘义等大臣都曾激烈反对,连太后都几次召他入见,劝他打消此念。
赵猎很是不解,自行朝南狩崖城后,自己一直都在“亲征”啊,怎么那会没有反对,现在一登基却个个跳出来阻扰了?结果一打听,才知道症结在赵老二——太宗赵光义身上。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辽两国为夺取幽州,在高梁河发生一场惨烈大战。战役结果宋军大败,宋主赵光义被打得乘驴车而逃。自此而后,大宋官家再无亲征之事。
被打得乘驴车而逃么?赵猎无语之余,表示了解,但此次亲征,势在必行。
赵猎自问自己不是什么名将,也不是想吃苦、不怕死,而是不去不行啊——他坐了这个位置,就必须把份内的事做好,容不得半点差池,更不能失败。
此次北伐,关乎国运,胜则国兴,败则国亡。赵猎必须尽一切努力做到最好,他将尽起龙雀军所有火器部队与强大的元军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在这个时代,论指挥步炮协同,论火器作战经验,无人可与他相比。如此重要的一战,他岂能安坐龙椅,隔海观望?更不用说大宋最强的唯一一支枪械部队与火炮部队,他岂能交给他人指挥?这可是一支足以颠覆一个王朝的恐怖力量,任何时候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只有且只能是一个——大宋之主赵猎。
这一战要赢,赵猎就必须去!
经过长达十日,前后三次内廷会议的激烈争论甚至可以说争吵——嗯,在宋代,官家与大臣之间争论还是很常见的。最后赵猎干脆拔出手枪往龙案一拍:“谁想挂帅,就把这把枪拿去!武功队、火炮营、破虏五营五千火枪兵全部归他指挥!”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谁还敢不识趣阻扰皇帝亲征?
四月初一,发诏亲征。虽然诏书上号称十万,但赵猎并没有十万兵。或者说,他有,还不止十万,但从另一方面说,他实际上又没有,只有几万。
怎么说呢?李恒那边为缺兵缺粮发愁,赵猎这边也差不多。
真算起来,包括江南诸省响应并归于他名下的诸路义军怕不有几十万。然而且不说这几十万人有多少虚数,战斗力如何,就算是实打实的人马,又都是精兵,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能解他“饥渴”的,只有琼州一府三军州所掌握的不到两万兵马而已。
苏刘义的广南都督府所节制的几万勤王军倒也勉强能凑个数,但这些人马各有山头,战力堪忧,在没有经过整编、整训,重新纳入龙雀军系统之前,都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是李恒的对手。这样的兵马招得再多也没用,兵贵精而不贵多。人多力量大不大不知道,但饭量一定大!而眼下这吃饭问题,就是摆在赵猎面前的头等问题。
祥兴二年、三年两年间,赵猎率龙雀军屡战强大元军,基本上没为兵粮发过愁。究其原因,一是龙雀军建军之初,兵员不多,撑死就几千人。依靠海运从占城、安南购入的粮食,以及击败元军后缴获的大量辎重,完全足以支撑。二是整个战场基本就在琼州,最多跨过一条海峡,攻入对岸的一座雷州城而已。本土作战,范围有限,输粮损耗不大,这也是重要原因。
即使在多次击败元军,收降大量俘虏,并且先后接收近万义勇后,龙雀军已扩军至三万八千余人之多,但背靠占城、安南这样的产粮大户,又有发达的海运支撑,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从没让行朝为此犯难过。
然而,驻军是一回事,行军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龙雀军驻守琼州不动,打防守反击,就像击败阿里海牙与张弘范大军那样,以眼下行朝的底蕴及军队数量,粮食供应基本不成问题。但是若实施跨海作战,从沿海打进东南腹地,甚至挺进江北,则粮食的消耗就是驻军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
行朝从祥兴三年末击败张弘范后,直至兴炎元年四月,差不多半年时间里,为反攻蒙元而大量建粮仓囤积粮草,迄今积粮也不过十余万石,仅仅只能支撑三万龙雀军作战三个月。扣除行军时间,怕连两个月都没有。这点时间,别说打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就算是打一战中等规模的战役都不够。
如果能再积累个两三年,兵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惜,战机不等人。不趁眼下东南空虚,元军力量薄弱时以迅猛之势收复河山,等蒙元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平息乱局,稳固局面。到那时,就算兵力再多十倍,粮食再无匮乏,想平定沿海,收复东南,挺进中原,怕要困难十倍,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十倍。
战争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像电影导演喊“action”才从容开打。
所以,这场仗,准备充分要打,不充分也要打,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既然蒙元派出了他们最牛的将帅与最强的军容,赵猎也决心大干一场!
打掉阿里海牙,是把蒙元打懵了;打掉张弘范,是把蒙元打痛了;如果这次能打掉伯颜,那绝对能把蒙元打残喽!
既然兵粮不足,那就不带那么多兵,以精锐出击,机动灵活。
五千火枪兵,三百武功队,精锐尖哨营、剽悍赤蛟营,再加上炮营、辎重营、舟桥营及后勤部队,全军共计一万一千余人。这就是赵猎御驾亲征的所有人马,估计算是古往今来所有御驾亲征的皇帝中,率领兵马最少的了。数量是少,但就质量而言,绝对是最高的。
一万VS五十万。
此战,天下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