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谁在给我干的‘好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逆袭大清最新章节!
人类的创造力有着无限的可能。
如今的直连山经过整体的规划扩建,很难让外来之人相信,在几个月之前这里会是荒凉的一片山地。
当初李开复刚刚到来直连山的时候,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县城或者说是一个未知的州府。
一条两丈宽的夯土路,由直连山一直修到连接外边县城的道路。
这条夯土道每隔一小段就会用颜色分明的石头压入中间的泥土里,形成一条中间分道线。道路每隔几里就竖立起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文明礼让,靠右行驶。”
整体路面宽阔整洁,看着让人舒心。据说六哥为此,还专门成立一个叫做公路局的,里面的十来个人就是专门看管各种道路。
直连山山下是成片成片的百姓居住区,下山腰则是新建成的剿匪队员居住区、训练校场以及食堂。半山腰则是以前土匪建造的山寨所在。
直连山由一条宽阔的石阶山道直通上半山腰。除了这条石阶山道,如今还修了一条宽阔适合行车的环山道,连接到山寨。方便了运送和存储物资。
直连山山顶处本有道半丈多宽的山泉水流出,直通到山下的溪流。当初那些土匪之所以选着这里建造山寨,看中的也是因为有山泉溪流。
张瑞感觉这泉水就这么流逝掉太过浪费,于是就让人在山下挖了一个大型的水库,也正好把那些土用来建土胚砖。然后把山泉水引流至水库,以供众人使用。
李开复还在逛建房区的时候。此时通往直连山的夯土道上,陆陆续续的车队行走着。除了那些运送购买物资的车队,还不少牵家带口过来的百姓们。
太阳烈日,秋风气干,令人口干舌燥。
道路上来往的车队经过时,带起一阵一阵的尘埃。
虽然往来的车队不少,但是由于大家都遵守右行的规矩,倒也不会拥堵到一起,如此情形让往来车队都暗自称奇。
他们在别的地方可没有这般通顺过。
别看这道路看着宽阔,但是来往的车队真心不少。如果没有这个规矩在,车队们各自行走,左穿右插的说不得会堵成狗。
这道路通畅除了要自觉遵守之外,还有就是六哥说的“交警”的功劳,据说它的全部名称叫做:“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警察”。
对于这个称呼,百姓都搞不懂。只是六哥叫它做“交警”,大家也就跟着叫做“交警”。百姓们的理解:它就管理道路上规矩的“道路衙役”,所以很多百姓也管他们叫做“道路衙役”。
这个“交警所”人数也不多,也就十来个人,有马十匹。
平时他们就是骑着马巡逻整段道路,如果发现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就拉出来好好“教育”一番。
“这位老哥,你也是来投奔六哥的吗?”
此时,道路上一个身穿破旧的麻衣、脚不穿鞋的中年男子马三走开口对着对着另外一个依旧是身穿破旧衣服、脚不着鞋的中年男子钱进来说道
看着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队,马三走一路也不敢跟来往的车队之人说话。
直到到碰到了同样身穿破旧的衣服的贫民钱进来的时候,才发现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同类”一般,这才过去大胆问道。
“是啊,我在家乡听别人说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一个叫做六哥的好人,是我们穷人的希望。”钱进来看着同样是身穿破旧衣服后面跟着妻子儿子的马三走,于是放下了戒心,对着他一一说道
“如果是活不下去了就可以来找他,他会给饱饭吃给暖衣穿,还会分房分田地。”
“我也不知道这个世间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地方,不过我家‘堂客’说:‘反正都活不下去,不如去看看,如果是真的呢?’
只见钱进来说着,他的妻子便带着儿子女儿就跟了上来。对着马三走的妻子问道:“这个大嫂,你们也是过来投奔六哥的?”
“对呀,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原本已经是四六分租的地主刘剥皮现在又说什么朝廷要打仗,要加租,非要三七分租。你说,如果交了七成的租子还要再交税粮,那我们一年忙碌下来又还能剩下几个米?”马三走的妻子马陈氏对着钱许氏有些无奈的说道
“听说六哥这里每亩只要两斗粮。于是,我跟我当家的就合计着,过来生活得了。反正不管是在哪里生活,只要能活下去把我这个儿子养大就可以了。”
说着,马陈氏就抱起自己这个五岁大的儿子,溺爱的摸着他的头。
马陈氏本来孕育过两个儿子,但是他们都是因为食物匮乏导致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而相继夭折。每每想起,都让她心如刀割。
但是,这就是现实。一个自幼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人,从小被灌输要认命的人只能在现实中妥协着过活。
在马陈氏看来,起码她的那两个儿子还是来到这个人世间一趟。但是,又有多少的孩子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没粮养不起,一出生就被掐死或者淹死丢上孩坟山的呢?
马陈氏每每想起自己上山砍柴的时候看见累累小孩子的白骨,心中不由得无力伤感。那可是整山整山的,一座山不够,就往第二座上丢弃。注①
“是啊,如果真的是能每亩两斗的租子。那六哥真是全天下百姓的活菩萨。”钱许氏双手合十,一副感恩的说道
“可不就是如此,如今也快到,到时候去打听打听就可以了。”马陈氏说道
“对对…希望传言是真的,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我们可是在江西一路过的。”钱许氏拉着儿子跟女儿,很是担忧的说着
“江西,那很远了。我们是湖南过来的…”
………
直连山
后山办公书房
“六哥,你又没有发觉最近过来我们直连山的百姓数量的不断的上升?”刘睦修对着此时正在书写的张瑞说道
“最近这些天都忙于弄作坊跟俘虏们的事情,没有怎么留意,是怎么回事?”张瑞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抬起了头,看着正望向他的刘睦修说道
“我最近发现,来投奔我们的百姓不但是多了,而是来源的地方也不再只是我们两广,还有湖南,江西,连贵州都有。”刘睦修有些疑惑的说道
“知道是什么情况吗?”闻言的张瑞有些警惕了起来,如此大规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找他们了解过,他们都说是听别人在传你的事情,所以就过来看或者直接过来投奔你的。”刘睦修回答道,同时也有些责怪张瑞
听完刘睦修的话,张瑞不禁疑惑了。他也没有到那些地方放消息啊!怎么就会传那边去了?
“上天不会这么玩我吧!我好不容易才压下来,不让满清注意。这到底是谁在给我干的‘好事’?”
注①:《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我见乾隆盛世》参考于当年英国使团访清的记载
人类的创造力有着无限的可能。
如今的直连山经过整体的规划扩建,很难让外来之人相信,在几个月之前这里会是荒凉的一片山地。
当初李开复刚刚到来直连山的时候,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县城或者说是一个未知的州府。
一条两丈宽的夯土路,由直连山一直修到连接外边县城的道路。
这条夯土道每隔一小段就会用颜色分明的石头压入中间的泥土里,形成一条中间分道线。道路每隔几里就竖立起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文明礼让,靠右行驶。”
整体路面宽阔整洁,看着让人舒心。据说六哥为此,还专门成立一个叫做公路局的,里面的十来个人就是专门看管各种道路。
直连山山下是成片成片的百姓居住区,下山腰则是新建成的剿匪队员居住区、训练校场以及食堂。半山腰则是以前土匪建造的山寨所在。
直连山由一条宽阔的石阶山道直通上半山腰。除了这条石阶山道,如今还修了一条宽阔适合行车的环山道,连接到山寨。方便了运送和存储物资。
直连山山顶处本有道半丈多宽的山泉水流出,直通到山下的溪流。当初那些土匪之所以选着这里建造山寨,看中的也是因为有山泉溪流。
张瑞感觉这泉水就这么流逝掉太过浪费,于是就让人在山下挖了一个大型的水库,也正好把那些土用来建土胚砖。然后把山泉水引流至水库,以供众人使用。
李开复还在逛建房区的时候。此时通往直连山的夯土道上,陆陆续续的车队行走着。除了那些运送购买物资的车队,还不少牵家带口过来的百姓们。
太阳烈日,秋风气干,令人口干舌燥。
道路上来往的车队经过时,带起一阵一阵的尘埃。
虽然往来的车队不少,但是由于大家都遵守右行的规矩,倒也不会拥堵到一起,如此情形让往来车队都暗自称奇。
他们在别的地方可没有这般通顺过。
别看这道路看着宽阔,但是来往的车队真心不少。如果没有这个规矩在,车队们各自行走,左穿右插的说不得会堵成狗。
这道路通畅除了要自觉遵守之外,还有就是六哥说的“交警”的功劳,据说它的全部名称叫做:“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警察”。
对于这个称呼,百姓都搞不懂。只是六哥叫它做“交警”,大家也就跟着叫做“交警”。百姓们的理解:它就管理道路上规矩的“道路衙役”,所以很多百姓也管他们叫做“道路衙役”。
这个“交警所”人数也不多,也就十来个人,有马十匹。
平时他们就是骑着马巡逻整段道路,如果发现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就拉出来好好“教育”一番。
“这位老哥,你也是来投奔六哥的吗?”
此时,道路上一个身穿破旧的麻衣、脚不穿鞋的中年男子马三走开口对着对着另外一个依旧是身穿破旧衣服、脚不着鞋的中年男子钱进来说道
看着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队,马三走一路也不敢跟来往的车队之人说话。
直到到碰到了同样身穿破旧的衣服的贫民钱进来的时候,才发现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同类”一般,这才过去大胆问道。
“是啊,我在家乡听别人说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一个叫做六哥的好人,是我们穷人的希望。”钱进来看着同样是身穿破旧衣服后面跟着妻子儿子的马三走,于是放下了戒心,对着他一一说道
“如果是活不下去了就可以来找他,他会给饱饭吃给暖衣穿,还会分房分田地。”
“我也不知道这个世间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地方,不过我家‘堂客’说:‘反正都活不下去,不如去看看,如果是真的呢?’
只见钱进来说着,他的妻子便带着儿子女儿就跟了上来。对着马三走的妻子问道:“这个大嫂,你们也是过来投奔六哥的?”
“对呀,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原本已经是四六分租的地主刘剥皮现在又说什么朝廷要打仗,要加租,非要三七分租。你说,如果交了七成的租子还要再交税粮,那我们一年忙碌下来又还能剩下几个米?”马三走的妻子马陈氏对着钱许氏有些无奈的说道
“听说六哥这里每亩只要两斗粮。于是,我跟我当家的就合计着,过来生活得了。反正不管是在哪里生活,只要能活下去把我这个儿子养大就可以了。”
说着,马陈氏就抱起自己这个五岁大的儿子,溺爱的摸着他的头。
马陈氏本来孕育过两个儿子,但是他们都是因为食物匮乏导致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而相继夭折。每每想起,都让她心如刀割。
但是,这就是现实。一个自幼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人,从小被灌输要认命的人只能在现实中妥协着过活。
在马陈氏看来,起码她的那两个儿子还是来到这个人世间一趟。但是,又有多少的孩子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没粮养不起,一出生就被掐死或者淹死丢上孩坟山的呢?
马陈氏每每想起自己上山砍柴的时候看见累累小孩子的白骨,心中不由得无力伤感。那可是整山整山的,一座山不够,就往第二座上丢弃。注①
“是啊,如果真的是能每亩两斗的租子。那六哥真是全天下百姓的活菩萨。”钱许氏双手合十,一副感恩的说道
“可不就是如此,如今也快到,到时候去打听打听就可以了。”马陈氏说道
“对对…希望传言是真的,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我们可是在江西一路过的。”钱许氏拉着儿子跟女儿,很是担忧的说着
“江西,那很远了。我们是湖南过来的…”
………
直连山
后山办公书房
“六哥,你又没有发觉最近过来我们直连山的百姓数量的不断的上升?”刘睦修对着此时正在书写的张瑞说道
“最近这些天都忙于弄作坊跟俘虏们的事情,没有怎么留意,是怎么回事?”张瑞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抬起了头,看着正望向他的刘睦修说道
“我最近发现,来投奔我们的百姓不但是多了,而是来源的地方也不再只是我们两广,还有湖南,江西,连贵州都有。”刘睦修有些疑惑的说道
“知道是什么情况吗?”闻言的张瑞有些警惕了起来,如此大规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找他们了解过,他们都说是听别人在传你的事情,所以就过来看或者直接过来投奔你的。”刘睦修回答道,同时也有些责怪张瑞
听完刘睦修的话,张瑞不禁疑惑了。他也没有到那些地方放消息啊!怎么就会传那边去了?
“上天不会这么玩我吧!我好不容易才压下来,不让满清注意。这到底是谁在给我干的‘好事’?”
注①:《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我见乾隆盛世》参考于当年英国使团访清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