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祸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小郎,你真了不起啊,这些胥吏就是我父亲来了,也会头痛。”朱俊道。
某些方面来说,朱俊确实有一些进步的,但王巨现在还不大明白,为什么朱家不载培长子,却隐隐在载培这个书呆子的次子?
但这一回没有多说了。
还记得前世看得那些书籍,现在想起来才知道那些砖家胡说八道到什么份上。
就没有一个砖家公正地论述过宋朝的税务历史。
比如这个商税。
宋朝一年商税两千多万贯多吗?
多不多,看这个剑,首先从王家寨的剑说起,一是石炭,二是铁矿石,这就是矿坑的收入与税收,铁矿石还要变成生铁与熟铁运过来,冶炼的税收,运输需要的车辆以及车辆的维修与保养,象现在的车轮子,运一趟货都得要修上好几回,打铁过程中所需的器械,剑出来了还没完,那边有皮革加工,漆工,木工,等等。然后剑到客人手中还要征一到四五次过税……
也不要说衍生出来的税务,就是这些直接能征收的税务,一把剑一百贯,那么朝廷最少就能得到十几贯钱的税务!
实际王巨还是少算了。
两千万贯税多吗?
两千万三千万都不多,多的是最应当纳税的人不会纳,纳到税的人却是不当纳税的人,而且可怕的纳到税的人会多纳,纳到倾家荡产为止!
不是不能征税,而是如何公正合理的征税。
“不要小看了你父亲。”
那怕属于保安军境内,若朱欢出面,胥吏同样不敢胡来。不过这点小事自己就可以解决了,没必要搬出朱欢。
不过朱俊显然没听明白。
“二郎,有没有准备好?”
“有什么准备的,除了衣服,那余下的物事一起丢给你了,不过不能动哦,说不定我还会回来。”
“瞎!”王巨做了一个鄙视的动作。
“大哥,我也要去。”二妞说道。
“那不行,你现在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就能带你去延州城。”
“莫忘了衣服。”
“那会忘呢,这次进城一定买最好看的布料,请城里手艺好的女工替你做几件漂亮的衣服。”
这次王巨亲自进城,可不是为了送朱俊回去,他是顺便看一下朱家那边的剑工艺的加工。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是担心黑岙岭一战引起的后果,他必须进城看一看,听一听。
…………
王巨与朱欢第一次相见,朱欢看着王巨,王巨也看着朱欢,一个清瘦的人,四十几岁。
“东翁。”
“请坐吧。”
两人没有多客气,朱欢开门见山道:“据闻吕宝臣公到了成都府后,大家都怀疑其少断,正好成都府有一营士兵犯法当杖,宝臣公判罚,这个士兵傲然说宁受剑,不能受杖,以此胁迫宝臣公放过他。”
“宝臣公便再三劝说,这个士兵坚决不从,于是宝臣公对他说杖,国法,不可不从,剑,汝之所请,某也亦汝违也。让衙役将他拉下去先仗,再用剑斩杀,因此军中肃然。”
吕宝臣就是吕公弼,他也是前任延州知州。
延州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他的责任可不小。
大约是心中憋着一股气。
不过王巨有点瞠目结舌,难道这个兵卒是二百五吗?连狄青都让韩琦家中的家妓羞侮不敢发作,你一个大兵哥,凭什么与知府耍傲气?
随着他在中心又感到庆幸。
这证明了朱家消息灵通。然而鄜州那一战朱欢至今还没有得到情报,可想而知,那两个皇城司的人替自己,不对,是替赵念奴做了遮掩。
那真的不能公开,一旦公开了,比捅破天还要严重。
“受宝臣公启发,程公便击杀了青涧城三名小校,军中同样被程公震肃,加上朝廷也听闻了陕西青盐往来如织,刻意让薛师正公担任陕西转运使,平解盐价。于是程公与之呼应,让兵士日夜巡逻边境,这段时间大家都苦了……不过程公又下了一道命令,责令官府追击余峰与宋吉等逃兵,同时打出寻找线索的借口,查问当天伏击蜂盗的背骡子与商户。”
为什么斩杀青涧城三名小校,王巨知道原因。
那便是种世衡留下的营田(见作品相关)。程勘斩杀三名小校,无疑是针对这个营田而去,再用三名小校杀鸡赅猴,恐吓私盐商贩。
而且治辖内出了这档子事,程勘不用说会恼羞成怒,他会恨余峰这些军中败类,同样会恨朱家这些胆大包天的私盐贩子,以及王家寨这群骡子。
寻找线索只是一个借口,一旦让程勘得知了真相,相信接下来所有当天参与的人会有一半人头落地,包括王巨在内!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
“那群人还没有查到吗?”
“没有。”
“奇怪,那是一百多号人,他们能藏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出在这群蜂盗身上。
其实私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李元昊叛变后,延州变得无比重要,知州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比如赵祯老师范雍,名将赵振,多次担任过陕西与河北转运使的张存,范仲淹,庞籍,庆历间言臣中最有美才者之一的沈邈,戏剧狸猫换太子中的程琳,宋朝名将李继隆之子李昭亮,狄青,庆历间比较活跃的大臣施昌言,与包拯齐名的吴育,夏竦长子夏仁清,吕夷简长子吕公弼。
新知州程勘来头大,但在这些人当中只能算是一般。
为什么他们不敢深碰私盐?
利益圈太大了。
论耿直包拯算是厉害的吧。
宋真宗时国家田亩达到五百多万顷,因为要应付西北战争费用,朝廷两税增加,主观许多主户也想逃避两税,于是隐田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明明国家开垦了许多新的耕田,但宋朝籍田只有三百来万顷。
并且数量越来越少。
朝廷想解决,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免去两税或者下降两税,可国家支出严重,朝廷根本做不到,不想两税减少,那么只有在这个田亩上均摊,贫困百姓却会贫者越贫。第二个办法便是查隐田。
朝廷大臣孙琳与郭谘创立了千步方田法,正好不久包拯判三司使,于是赵祯便让包拯领查隐田一案,包拯也带了几个得力大臣下去查访,可不久便不了了之。
利益圈太大了,即便包拯也啃不动,于其牙齿啃掉光了都不会留下一个牙印,还不如不查呢。
陕西边陲利益圈更大,一年最少是十几万石,甚至二十万石青盐,价值几何?况且非是青盐,西夏的牧畜、皮毛、药材、珠宝、香料、良弓夏国剑,宋朝的粮食、丝绸布匹、茶叶、金银铜铁、以及各种手工业制品,牵连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比如河北,因为辽国私盐的流入,国家从北澶州开始,不得不实行通商法盐政。无法禁!
因此淮盐浙盐广盐一直查得轰轰烈烈,甚至导致一些小规模的造反与起义,但宋朝始终在陕西实行疏导政策,范祥、包拯、薛向……
这也是比较高明的做法,就象明朝,郑和下西洋花了不少钱,于是烧宝船图纸,禁海。然后真倭寇假倭寇一起来了。
相信程勘不可能不知道。
关健还是在这群蜂盗上,不仅冒允盗匪杀了许多百姓,还杀害了许多同僚官兵,一天不捉拿归案,朝廷必紧逼一天。
程勘只好从另一边着手。
“倒是有一条好消息,老夫听闻朝廷即将调虎翼营兵士来代替振武营。”
王巨为什么让其他寨子百姓领人头请赏,又弄出那些似是而非的“藏宝”图,一是为了逃跑,那天山道一战有许多兵盗逃走了,他们回去能不搬来援兵杀人灭口吗?最少过来找线索吧。然而经王巨一弄,许多寨民在找宝藏,他们上哪儿找线索去?并且这一闹,事情就大了,也将这群隐在暗中的兵盗逼出来。不然以后他们一旦查出来,对朱家不利,对王家寨更不利。
搭成心愿。
但隐患还没有消除。
程勘要找他们,可能余峰也在找他们。
早知如此,那天我就不去做背骡子。不过那天他若不去,王家寨肯定会死很多人,他自己说不定还抱着一本破论语苦读,不知前程,早晚还是被逼得去做骡子。
“老子说得对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小郎,中的也。现在只有一个法子,你回去后再次嘱咐寨中乡亲保守秘密,反正朝廷命官更替频繁,程公早晚会调往他处任职。程公离开了,此案也就结束了。”
只能如此。
但这种被动,王巨却是不喜。
“得想一个办法。”
“小郎,你真了不起啊,这些胥吏就是我父亲来了,也会头痛。”朱俊道。
某些方面来说,朱俊确实有一些进步的,但王巨现在还不大明白,为什么朱家不载培长子,却隐隐在载培这个书呆子的次子?
但这一回没有多说了。
还记得前世看得那些书籍,现在想起来才知道那些砖家胡说八道到什么份上。
就没有一个砖家公正地论述过宋朝的税务历史。
比如这个商税。
宋朝一年商税两千多万贯多吗?
多不多,看这个剑,首先从王家寨的剑说起,一是石炭,二是铁矿石,这就是矿坑的收入与税收,铁矿石还要变成生铁与熟铁运过来,冶炼的税收,运输需要的车辆以及车辆的维修与保养,象现在的车轮子,运一趟货都得要修上好几回,打铁过程中所需的器械,剑出来了还没完,那边有皮革加工,漆工,木工,等等。然后剑到客人手中还要征一到四五次过税……
也不要说衍生出来的税务,就是这些直接能征收的税务,一把剑一百贯,那么朝廷最少就能得到十几贯钱的税务!
实际王巨还是少算了。
两千万贯税多吗?
两千万三千万都不多,多的是最应当纳税的人不会纳,纳到税的人却是不当纳税的人,而且可怕的纳到税的人会多纳,纳到倾家荡产为止!
不是不能征税,而是如何公正合理的征税。
“不要小看了你父亲。”
那怕属于保安军境内,若朱欢出面,胥吏同样不敢胡来。不过这点小事自己就可以解决了,没必要搬出朱欢。
不过朱俊显然没听明白。
“二郎,有没有准备好?”
“有什么准备的,除了衣服,那余下的物事一起丢给你了,不过不能动哦,说不定我还会回来。”
“瞎!”王巨做了一个鄙视的动作。
“大哥,我也要去。”二妞说道。
“那不行,你现在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就能带你去延州城。”
“莫忘了衣服。”
“那会忘呢,这次进城一定买最好看的布料,请城里手艺好的女工替你做几件漂亮的衣服。”
这次王巨亲自进城,可不是为了送朱俊回去,他是顺便看一下朱家那边的剑工艺的加工。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是担心黑岙岭一战引起的后果,他必须进城看一看,听一听。
…………
王巨与朱欢第一次相见,朱欢看着王巨,王巨也看着朱欢,一个清瘦的人,四十几岁。
“东翁。”
“请坐吧。”
两人没有多客气,朱欢开门见山道:“据闻吕宝臣公到了成都府后,大家都怀疑其少断,正好成都府有一营士兵犯法当杖,宝臣公判罚,这个士兵傲然说宁受剑,不能受杖,以此胁迫宝臣公放过他。”
“宝臣公便再三劝说,这个士兵坚决不从,于是宝臣公对他说杖,国法,不可不从,剑,汝之所请,某也亦汝违也。让衙役将他拉下去先仗,再用剑斩杀,因此军中肃然。”
吕宝臣就是吕公弼,他也是前任延州知州。
延州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他的责任可不小。
大约是心中憋着一股气。
不过王巨有点瞠目结舌,难道这个兵卒是二百五吗?连狄青都让韩琦家中的家妓羞侮不敢发作,你一个大兵哥,凭什么与知府耍傲气?
随着他在中心又感到庆幸。
这证明了朱家消息灵通。然而鄜州那一战朱欢至今还没有得到情报,可想而知,那两个皇城司的人替自己,不对,是替赵念奴做了遮掩。
那真的不能公开,一旦公开了,比捅破天还要严重。
“受宝臣公启发,程公便击杀了青涧城三名小校,军中同样被程公震肃,加上朝廷也听闻了陕西青盐往来如织,刻意让薛师正公担任陕西转运使,平解盐价。于是程公与之呼应,让兵士日夜巡逻边境,这段时间大家都苦了……不过程公又下了一道命令,责令官府追击余峰与宋吉等逃兵,同时打出寻找线索的借口,查问当天伏击蜂盗的背骡子与商户。”
为什么斩杀青涧城三名小校,王巨知道原因。
那便是种世衡留下的营田(见作品相关)。程勘斩杀三名小校,无疑是针对这个营田而去,再用三名小校杀鸡赅猴,恐吓私盐商贩。
而且治辖内出了这档子事,程勘不用说会恼羞成怒,他会恨余峰这些军中败类,同样会恨朱家这些胆大包天的私盐贩子,以及王家寨这群骡子。
寻找线索只是一个借口,一旦让程勘得知了真相,相信接下来所有当天参与的人会有一半人头落地,包括王巨在内!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
“那群人还没有查到吗?”
“没有。”
“奇怪,那是一百多号人,他们能藏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出在这群蜂盗身上。
其实私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李元昊叛变后,延州变得无比重要,知州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比如赵祯老师范雍,名将赵振,多次担任过陕西与河北转运使的张存,范仲淹,庞籍,庆历间言臣中最有美才者之一的沈邈,戏剧狸猫换太子中的程琳,宋朝名将李继隆之子李昭亮,狄青,庆历间比较活跃的大臣施昌言,与包拯齐名的吴育,夏竦长子夏仁清,吕夷简长子吕公弼。
新知州程勘来头大,但在这些人当中只能算是一般。
为什么他们不敢深碰私盐?
利益圈太大了。
论耿直包拯算是厉害的吧。
宋真宗时国家田亩达到五百多万顷,因为要应付西北战争费用,朝廷两税增加,主观许多主户也想逃避两税,于是隐田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明明国家开垦了许多新的耕田,但宋朝籍田只有三百来万顷。
并且数量越来越少。
朝廷想解决,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免去两税或者下降两税,可国家支出严重,朝廷根本做不到,不想两税减少,那么只有在这个田亩上均摊,贫困百姓却会贫者越贫。第二个办法便是查隐田。
朝廷大臣孙琳与郭谘创立了千步方田法,正好不久包拯判三司使,于是赵祯便让包拯领查隐田一案,包拯也带了几个得力大臣下去查访,可不久便不了了之。
利益圈太大了,即便包拯也啃不动,于其牙齿啃掉光了都不会留下一个牙印,还不如不查呢。
陕西边陲利益圈更大,一年最少是十几万石,甚至二十万石青盐,价值几何?况且非是青盐,西夏的牧畜、皮毛、药材、珠宝、香料、良弓夏国剑,宋朝的粮食、丝绸布匹、茶叶、金银铜铁、以及各种手工业制品,牵连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比如河北,因为辽国私盐的流入,国家从北澶州开始,不得不实行通商法盐政。无法禁!
因此淮盐浙盐广盐一直查得轰轰烈烈,甚至导致一些小规模的造反与起义,但宋朝始终在陕西实行疏导政策,范祥、包拯、薛向……
这也是比较高明的做法,就象明朝,郑和下西洋花了不少钱,于是烧宝船图纸,禁海。然后真倭寇假倭寇一起来了。
相信程勘不可能不知道。
关健还是在这群蜂盗上,不仅冒允盗匪杀了许多百姓,还杀害了许多同僚官兵,一天不捉拿归案,朝廷必紧逼一天。
程勘只好从另一边着手。
“倒是有一条好消息,老夫听闻朝廷即将调虎翼营兵士来代替振武营。”
王巨为什么让其他寨子百姓领人头请赏,又弄出那些似是而非的“藏宝”图,一是为了逃跑,那天山道一战有许多兵盗逃走了,他们回去能不搬来援兵杀人灭口吗?最少过来找线索吧。然而经王巨一弄,许多寨民在找宝藏,他们上哪儿找线索去?并且这一闹,事情就大了,也将这群隐在暗中的兵盗逼出来。不然以后他们一旦查出来,对朱家不利,对王家寨更不利。
搭成心愿。
但隐患还没有消除。
程勘要找他们,可能余峰也在找他们。
早知如此,那天我就不去做背骡子。不过那天他若不去,王家寨肯定会死很多人,他自己说不定还抱着一本破论语苦读,不知前程,早晚还是被逼得去做骡子。
“老子说得对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小郎,中的也。现在只有一个法子,你回去后再次嘱咐寨中乡亲保守秘密,反正朝廷命官更替频繁,程公早晚会调往他处任职。程公离开了,此案也就结束了。”
只能如此。
但这种被动,王巨却是不喜。
“得想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