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弓箭之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唐马王爷最新章节!
李元婴连脸都不红,又拿了一支箭,咬牙瞄了更久,“叭”地一下射出去,这下倒是冲着城楼去了,箭竿儿横着摔在垛口上。
樊梨花道,“你还有最后一箭的机会了。”
李元婴伸着脖子到箭壶里找,摸出唯一的一支红竿儿箭来,对她道,“这是你皇祖父所用之箭,很灵呐!”
他看到孩子们人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于是搭箭上弦,口中念念有辞,满满地将弓拉开。他候着风势稍弱。一箭射出去,城楼上悬挂的铜铃一下子被箭射中,激越地震响了。
孩子们大吃一惊,谁都顾不上李元婴了,争着到城楼上去寻那支红竿箭。
……
大明宫,李治和武媚娘西边松了一口气,东边又绷紧着一口气。
薛礼三箭平西域,宣扬了大唐国威,这些日子西域诸部的上表如雪片似地飞入长安来,纷纷表示忠心。
吏部忙着向鸿胪寺、兵部借西域地图,对照着西方各胡部的表文,去找他们的具体位置,然后拟定筹置羁縻都督府的建议,以供大明宫参考。
条支都督府、写凤都督府、修鲜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安息州都督府、大宛,火寻,喝盘陀,昆陵,休循,濛池……
李治和武媚娘在高兴之余,始终放不下带来这一切的头号功臣。
薛礼称病不出,从西域回来后一个多月不临朝会,不理卫中军务。
皇帝和皇后亲临薛礼府上看望,武媚娘明明看出,薛礼的咳嗽都是装出来的,也不点破,还极尽视兄之礼。
然而薛礼还是不出府。
若马王之事掺杂其中的话,也许两人还会防着薛礼一些,但这么久过去了盈隆宫安安静静的,而且长孙无忌的石崖刻字也就算是爽约了。
李治和武媚娘听说薛礼在西边,连李治特意叮嘱携带的陌刀队、撼天雷一次都没有用过,照样凯旋而归,那薛礼最早提出只带三千人平叛没有任何的不慎重。这叫两人更加觉着出征前对薛礼的掂量,是有些太不仗义了。
如果任由薛礼离任,能够趁机铺张势力的只能是李士勣,眼下辽东都督李弥正和高丽打磨擦,万一局面有个不利,薛礼走了他们还能靠谁?还不就是英国公。
李士勣愈老愈重。他越稳、越是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皇帝和皇后越是想倚重忽然耍起了脾气的薛礼,即便知道他因为什么才这样。
谁都知道,只要西域战事失利了,马王多半会出来,薛礼依然打胜了。
薛礼之胜,细究起来,还借了金徽皇帝一点威名,但焉耆那点事居然也多多少少记在了金徽皇帝的头上去了,因为李继斩杀焉耆三千人,被许魏安记到了平叛的斩获里。
薛礼是平叛大军的主将,他解了李治之忧,却对有损马王之名的焉耆“平叛”,不能干预半分。
别说他称病不朝,不理军务了,薛礼就是跑到大明宫将许魏安暴揍一顿,李治和武媚娘也不能说什么。
最近,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士勣在东宫,借着辽东的局势再一次向武媚娘举荐辽州李志恩,又被武媚娘找了个话题模糊过去了。
但她感觉到,一向不往前妄迈半步的李士勣,已经有些咄咄逼人了。
……
左武卫大将军府,薛仁贵一身宽松便袍,正在书房捧卷读书,一个小家人来报,“将军,洪州都督,福王到府。”
薛礼闻报一愣,连忙起身说请。
李元婴一身戎装笑呵呵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弓,胯骨上挎着一壶箭,很让薛礼奇怪,左武卫大将军感觉也有点儿搞笑……
李元婴客气了几句后开门见山,说他是来向薛将军学箭的。
薛礼客气道,“微末之技,怎敢为王爷指教,再说半路学艺也不轻松,王爷身为皇室宗族又何苦呢,王爷请回吧。”
李元婴道,“不成啊,薛将军不想复出,边境上若再有事了,我大唐皇族要倚赖何人?讲不了本王只好拿鸭子上架,到时候上阵。”
他这样一讲,薛礼反倒不劝了,爽快地应道,“那好,薛礼知无不言。”
李元婴暗道,“马王猜对了,他这是真想撂挑子,拿看家的本领也不是好的了。”王爷问道,“想要箭射的精,要练什么?”
薛礼道,“要练目力、膂力,然后才是准头,准头练过了还要练反应,要熟能生巧,要能在间不容发中举弓便射。不过几者相铺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
李元婴道,“目力如何练?”
薛礼道,“方法多的是,有人练的是‘明’,不论目标多远多小,在他看起来都如几步外的靶心,射起来自会准。有人练的是‘随’,看动如看静,只要盯上了便跑不掉。有人练的是‘大’,看目标如视锅盖,射起来当然好中。但你眼睛若迎风流泪可不行,眼前沙尘飞着,刀尖晃着,你也得睁着眼一眨不眨。”
“那还是练大好,薛将军可肯告诉本王练大的方法么?”
“薛礼先已说过了,定会知无不言。不过这个练大的方法可不是薛礼所长,我只知一二。王爷,不如你去求一求辽州李弥都督吧,请他教你。”
李元婴道,“能得仁贵之一二足够我用了,让我去辽州那得跑多远啊。”
薛礼碰上滚刀肉了,他笑了笑,说道,“练大,可找一扇高梁竿做的黄色锅盖,将中间掏空了穿绳挂在树上,再于锅盖边缘内任意一处,以红漆点上一点。每日太阳初升时,你要去树下,让日光透过锅盖中间的孔洞射过来,而你迎着日光去看锅盖上的红点,要目不错睛盯上一个时辰,天天如些。一个月后等你眼睛不惧日射、不论锅盖如何晃动,都能看清楚那只红点时,再由五十步远退后二十步,依着前法再去练一个月,然后你再退二十步再练一个月,直至站在百步开外仍能看清那个红漆点时,便练成了。”
李元婴叹道,“难道李弥便是这样练的?”
薛礼道,“王爷可去问李都督啊。”
福王道,“总该还有些绝窍吧。”
薛礼道,“自然是有绝窍。学箭若不修德,只知私利不知家国公义,薛某敢断言,哪怕她照猫画虎的学一辈子,哪怕获利非凡,也难成大器。”
李元婴大窘,仿佛薛礼是在说他似的,王爷忙道,“其实不论习文,还是练武,各技皆同此理啊,但单对射箭来说,又为何呢?”
薛礼道,“因为在危难关头,生死悬于一线,泰山将崩于前,他心跳如狂神志会乱,目力会散,有力使不出,手腕子也会发僵。”
李元婴道,“这么难学,本王可学不到薛将军这个层次了!”
他狡诘地一笑,对薛礼道,“再说金徽陛下和德妃已从盈隆宫到了长安,哪里的战场还用得着孤王上阵呢。”
薛礼问,“王爷你怎么知道他们来了,不是诳薛某呢吧。”
李元婴,“孤王正是和他们一路前来的。”
……
大明宫,许魏安匆匆赶来,将这个消息回禀给武皇后时,武皇后内心的惊诧无与伦比,“你是如何知道这个消息的?”
许魏安道,“回娘娘,是小臣派去的眼线在薛将军府外听说的,他见到了福王李元婴去薛府拜访,还听薛府买菜的下人们讲,盈隆宫马王和四王妃正在路上,人已快到长安了!”
李治正和魏国夫人贺兰氏腻在一起,门外忽报,“陛下,皇后求见。”
李治倒没觉出什么来,但魏国夫人轻轻嗤了一声,“我的姨母何时变的这么有规矩了,还知道我在陛下这里不方便!”
武媚娘的确有些反常,还知道通报了,李治对贺兰氏道,“你先避一避她,朕想可能是有什么事了。”
“不嘛陛下,我凭什么让着她,她无事还硬闯,有急事更不必通报了。”
武媚娘实在等不及,只好匆匆走进来,她看到贺兰氏坐在皇帝身边,嘟着嘴,斜仰着头看她,毫不示弱的样子。
武媚娘道,“小丫,你先回避回避,盈隆宫要来人了。”
只听了这一句,李治便立刻示意贺兰氏离开。
贺兰氏不信,边走边嘟哝,“真的假的,要见陛下也不必找这个说辞。”
魏国夫人离开后,李治在武媚娘的脸上盯着看,分辩她话里的真假,如果是假的,那她必然要马上对自己说贺兰氏。
武皇后对他道,“陛下,这是真的,李元婴居然去而复回了。”
“先不要说他……人到了哪里了?”
“这可不知道,许魏安只说是快到了。”
“怎么办?”
“臣妾哪知道怎么办?就看陛下你怎么打算的了,如果你想见马王,便坐在大明宫等他,不想见他的话哪有什么像样的说辞?”
李治道,“朕就连李元婴都不好见了,他既然去过了薛府,必然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明日他必会到早朝上去,万一他亲口说出这个消息来,我们也就只能顺水推舟了。”
武媚娘知道这个顺水推舟的意思,大明宫先已经把话说在前面了,要让位于盈隆宫的皇兄,如果明日李元婴当众说出来,难道他们还能反悔?
她说,“不想顺水推舟也须有个功夫想想怎么应对,但时间太急了。”
李治问,“那怎么办!”
武媚娘说,“臣妾倒是想了个法子,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李治道,“你说说看。”
武媚娘道,“请陛下巡幸东都,我们连夜走。”
“理由是……”
“辽东局势复杂,可以说刻不容缓了,陛下去了东都洛阳,正是抵近辽东、方便处置辽东的军情,我们既掩了人们耳目,又有了说辞。”
李治道,“让太子监国么?”
武氏道,“当然了呀,就让弘儿监国。马王兄即便到了长安,岂会好意思与一个七岁的小太子说什么皇位更换之事?李弘是他晚辈而且什么都不知道!再说我们在这里的话,仓促间如何能准备的周全?他若执意再追到东都去找我们,那便是铁了心了,而我们在东都恐怕也就有了些准备。”
事态紧急万分,也许明日一早,马王和思晴便入城了。
西乱一平,加上澎水县毁了石刻、高审行重伤致仕,盈隆宫没一点反应,中书舍人袁公瑜和内侍监许魏安专程去黔州、驳回了长孙无忌的申诉,盈隆宫也……嗯?
李治想到他的舅舅,于是一愣,难道正是这件事惹到了皇兄?
反正李治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想到盈隆宫他这位皇兄了,此时猛的听到“盈隆宫”三个字,他却连必要的、手足亲情的话也没时间讲两句了,他点头,马上同意了武媚娘的主意。
这时是酉时刚入,夫妇俩马不停蹄地操办起来。
拟皇帝巡幸东都诏、拟督办辽东军务诏,拟太子监国诏,安排随行人员,诏由英国公、太子太师李士勣协理太子监国,许敬宗、许魏安二许随驾东行。
史官记录:显庆四年七月晦,上与皇后幸东都,命太子监国事。
该办的都办了,不该办的跑到洛阳去办,几份重要诏书也等不及早朝时再公布,就让李弘去公布吧。
酉时末,皇帝和皇后的行驾已备好了,大明宫的丹凤门大开,门内左右金吾仗院中各有一队金吾卫夹路而出,中间是皇帝和皇后的仪仗。
李治本可骑马,但一来天色晚了他怕着了夜风,二来晚上匆匆出城,感觉像是逃荒,因而也和武媚娘一样坐了车,两人同乘的金辂刚出丹凤门,队伍便停下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许敬宗临时接到圣谕,让他入宫伴驾,此时便骑马行在队列中,不等皇帝吩咐,连忙提缰到前面来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拦圣驾。
七月天黑的晚,此时西天边血染的晚霞只剩了最后一抹余韵,又被东宫高大的宫墙遮住了,丹凤门城上城下点着灯笼,皇驾的先头队列正好停在一片光亮里。
许敬宗看得清楚,队伍的前边站了四匹马。
有二人他一下子认出来了,是左武卫大将军薛礼和福王李元婴。有这样的两个人在这里,也难怪没听到前头开道的禁卫们呼喝。
另外两个人,许敬宗就得辨认一番了。
李元婴连脸都不红,又拿了一支箭,咬牙瞄了更久,“叭”地一下射出去,这下倒是冲着城楼去了,箭竿儿横着摔在垛口上。
樊梨花道,“你还有最后一箭的机会了。”
李元婴伸着脖子到箭壶里找,摸出唯一的一支红竿儿箭来,对她道,“这是你皇祖父所用之箭,很灵呐!”
他看到孩子们人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于是搭箭上弦,口中念念有辞,满满地将弓拉开。他候着风势稍弱。一箭射出去,城楼上悬挂的铜铃一下子被箭射中,激越地震响了。
孩子们大吃一惊,谁都顾不上李元婴了,争着到城楼上去寻那支红竿箭。
……
大明宫,李治和武媚娘西边松了一口气,东边又绷紧着一口气。
薛礼三箭平西域,宣扬了大唐国威,这些日子西域诸部的上表如雪片似地飞入长安来,纷纷表示忠心。
吏部忙着向鸿胪寺、兵部借西域地图,对照着西方各胡部的表文,去找他们的具体位置,然后拟定筹置羁縻都督府的建议,以供大明宫参考。
条支都督府、写凤都督府、修鲜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安息州都督府、大宛,火寻,喝盘陀,昆陵,休循,濛池……
李治和武媚娘在高兴之余,始终放不下带来这一切的头号功臣。
薛礼称病不出,从西域回来后一个多月不临朝会,不理卫中军务。
皇帝和皇后亲临薛礼府上看望,武媚娘明明看出,薛礼的咳嗽都是装出来的,也不点破,还极尽视兄之礼。
然而薛礼还是不出府。
若马王之事掺杂其中的话,也许两人还会防着薛礼一些,但这么久过去了盈隆宫安安静静的,而且长孙无忌的石崖刻字也就算是爽约了。
李治和武媚娘听说薛礼在西边,连李治特意叮嘱携带的陌刀队、撼天雷一次都没有用过,照样凯旋而归,那薛礼最早提出只带三千人平叛没有任何的不慎重。这叫两人更加觉着出征前对薛礼的掂量,是有些太不仗义了。
如果任由薛礼离任,能够趁机铺张势力的只能是李士勣,眼下辽东都督李弥正和高丽打磨擦,万一局面有个不利,薛礼走了他们还能靠谁?还不就是英国公。
李士勣愈老愈重。他越稳、越是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皇帝和皇后越是想倚重忽然耍起了脾气的薛礼,即便知道他因为什么才这样。
谁都知道,只要西域战事失利了,马王多半会出来,薛礼依然打胜了。
薛礼之胜,细究起来,还借了金徽皇帝一点威名,但焉耆那点事居然也多多少少记在了金徽皇帝的头上去了,因为李继斩杀焉耆三千人,被许魏安记到了平叛的斩获里。
薛礼是平叛大军的主将,他解了李治之忧,却对有损马王之名的焉耆“平叛”,不能干预半分。
别说他称病不朝,不理军务了,薛礼就是跑到大明宫将许魏安暴揍一顿,李治和武媚娘也不能说什么。
最近,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士勣在东宫,借着辽东的局势再一次向武媚娘举荐辽州李志恩,又被武媚娘找了个话题模糊过去了。
但她感觉到,一向不往前妄迈半步的李士勣,已经有些咄咄逼人了。
……
左武卫大将军府,薛仁贵一身宽松便袍,正在书房捧卷读书,一个小家人来报,“将军,洪州都督,福王到府。”
薛礼闻报一愣,连忙起身说请。
李元婴一身戎装笑呵呵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弓,胯骨上挎着一壶箭,很让薛礼奇怪,左武卫大将军感觉也有点儿搞笑……
李元婴客气了几句后开门见山,说他是来向薛将军学箭的。
薛礼客气道,“微末之技,怎敢为王爷指教,再说半路学艺也不轻松,王爷身为皇室宗族又何苦呢,王爷请回吧。”
李元婴道,“不成啊,薛将军不想复出,边境上若再有事了,我大唐皇族要倚赖何人?讲不了本王只好拿鸭子上架,到时候上阵。”
他这样一讲,薛礼反倒不劝了,爽快地应道,“那好,薛礼知无不言。”
李元婴暗道,“马王猜对了,他这是真想撂挑子,拿看家的本领也不是好的了。”王爷问道,“想要箭射的精,要练什么?”
薛礼道,“要练目力、膂力,然后才是准头,准头练过了还要练反应,要熟能生巧,要能在间不容发中举弓便射。不过几者相铺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
李元婴道,“目力如何练?”
薛礼道,“方法多的是,有人练的是‘明’,不论目标多远多小,在他看起来都如几步外的靶心,射起来自会准。有人练的是‘随’,看动如看静,只要盯上了便跑不掉。有人练的是‘大’,看目标如视锅盖,射起来当然好中。但你眼睛若迎风流泪可不行,眼前沙尘飞着,刀尖晃着,你也得睁着眼一眨不眨。”
“那还是练大好,薛将军可肯告诉本王练大的方法么?”
“薛礼先已说过了,定会知无不言。不过这个练大的方法可不是薛礼所长,我只知一二。王爷,不如你去求一求辽州李弥都督吧,请他教你。”
李元婴道,“能得仁贵之一二足够我用了,让我去辽州那得跑多远啊。”
薛礼碰上滚刀肉了,他笑了笑,说道,“练大,可找一扇高梁竿做的黄色锅盖,将中间掏空了穿绳挂在树上,再于锅盖边缘内任意一处,以红漆点上一点。每日太阳初升时,你要去树下,让日光透过锅盖中间的孔洞射过来,而你迎着日光去看锅盖上的红点,要目不错睛盯上一个时辰,天天如些。一个月后等你眼睛不惧日射、不论锅盖如何晃动,都能看清楚那只红点时,再由五十步远退后二十步,依着前法再去练一个月,然后你再退二十步再练一个月,直至站在百步开外仍能看清那个红漆点时,便练成了。”
李元婴叹道,“难道李弥便是这样练的?”
薛礼道,“王爷可去问李都督啊。”
福王道,“总该还有些绝窍吧。”
薛礼道,“自然是有绝窍。学箭若不修德,只知私利不知家国公义,薛某敢断言,哪怕她照猫画虎的学一辈子,哪怕获利非凡,也难成大器。”
李元婴大窘,仿佛薛礼是在说他似的,王爷忙道,“其实不论习文,还是练武,各技皆同此理啊,但单对射箭来说,又为何呢?”
薛礼道,“因为在危难关头,生死悬于一线,泰山将崩于前,他心跳如狂神志会乱,目力会散,有力使不出,手腕子也会发僵。”
李元婴道,“这么难学,本王可学不到薛将军这个层次了!”
他狡诘地一笑,对薛礼道,“再说金徽陛下和德妃已从盈隆宫到了长安,哪里的战场还用得着孤王上阵呢。”
薛礼问,“王爷你怎么知道他们来了,不是诳薛某呢吧。”
李元婴,“孤王正是和他们一路前来的。”
……
大明宫,许魏安匆匆赶来,将这个消息回禀给武皇后时,武皇后内心的惊诧无与伦比,“你是如何知道这个消息的?”
许魏安道,“回娘娘,是小臣派去的眼线在薛将军府外听说的,他见到了福王李元婴去薛府拜访,还听薛府买菜的下人们讲,盈隆宫马王和四王妃正在路上,人已快到长安了!”
李治正和魏国夫人贺兰氏腻在一起,门外忽报,“陛下,皇后求见。”
李治倒没觉出什么来,但魏国夫人轻轻嗤了一声,“我的姨母何时变的这么有规矩了,还知道我在陛下这里不方便!”
武媚娘的确有些反常,还知道通报了,李治对贺兰氏道,“你先避一避她,朕想可能是有什么事了。”
“不嘛陛下,我凭什么让着她,她无事还硬闯,有急事更不必通报了。”
武媚娘实在等不及,只好匆匆走进来,她看到贺兰氏坐在皇帝身边,嘟着嘴,斜仰着头看她,毫不示弱的样子。
武媚娘道,“小丫,你先回避回避,盈隆宫要来人了。”
只听了这一句,李治便立刻示意贺兰氏离开。
贺兰氏不信,边走边嘟哝,“真的假的,要见陛下也不必找这个说辞。”
魏国夫人离开后,李治在武媚娘的脸上盯着看,分辩她话里的真假,如果是假的,那她必然要马上对自己说贺兰氏。
武皇后对他道,“陛下,这是真的,李元婴居然去而复回了。”
“先不要说他……人到了哪里了?”
“这可不知道,许魏安只说是快到了。”
“怎么办?”
“臣妾哪知道怎么办?就看陛下你怎么打算的了,如果你想见马王,便坐在大明宫等他,不想见他的话哪有什么像样的说辞?”
李治道,“朕就连李元婴都不好见了,他既然去过了薛府,必然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明日他必会到早朝上去,万一他亲口说出这个消息来,我们也就只能顺水推舟了。”
武媚娘知道这个顺水推舟的意思,大明宫先已经把话说在前面了,要让位于盈隆宫的皇兄,如果明日李元婴当众说出来,难道他们还能反悔?
她说,“不想顺水推舟也须有个功夫想想怎么应对,但时间太急了。”
李治问,“那怎么办!”
武媚娘说,“臣妾倒是想了个法子,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李治道,“你说说看。”
武媚娘道,“请陛下巡幸东都,我们连夜走。”
“理由是……”
“辽东局势复杂,可以说刻不容缓了,陛下去了东都洛阳,正是抵近辽东、方便处置辽东的军情,我们既掩了人们耳目,又有了说辞。”
李治道,“让太子监国么?”
武氏道,“当然了呀,就让弘儿监国。马王兄即便到了长安,岂会好意思与一个七岁的小太子说什么皇位更换之事?李弘是他晚辈而且什么都不知道!再说我们在这里的话,仓促间如何能准备的周全?他若执意再追到东都去找我们,那便是铁了心了,而我们在东都恐怕也就有了些准备。”
事态紧急万分,也许明日一早,马王和思晴便入城了。
西乱一平,加上澎水县毁了石刻、高审行重伤致仕,盈隆宫没一点反应,中书舍人袁公瑜和内侍监许魏安专程去黔州、驳回了长孙无忌的申诉,盈隆宫也……嗯?
李治想到他的舅舅,于是一愣,难道正是这件事惹到了皇兄?
反正李治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想到盈隆宫他这位皇兄了,此时猛的听到“盈隆宫”三个字,他却连必要的、手足亲情的话也没时间讲两句了,他点头,马上同意了武媚娘的主意。
这时是酉时刚入,夫妇俩马不停蹄地操办起来。
拟皇帝巡幸东都诏、拟督办辽东军务诏,拟太子监国诏,安排随行人员,诏由英国公、太子太师李士勣协理太子监国,许敬宗、许魏安二许随驾东行。
史官记录:显庆四年七月晦,上与皇后幸东都,命太子监国事。
该办的都办了,不该办的跑到洛阳去办,几份重要诏书也等不及早朝时再公布,就让李弘去公布吧。
酉时末,皇帝和皇后的行驾已备好了,大明宫的丹凤门大开,门内左右金吾仗院中各有一队金吾卫夹路而出,中间是皇帝和皇后的仪仗。
李治本可骑马,但一来天色晚了他怕着了夜风,二来晚上匆匆出城,感觉像是逃荒,因而也和武媚娘一样坐了车,两人同乘的金辂刚出丹凤门,队伍便停下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许敬宗临时接到圣谕,让他入宫伴驾,此时便骑马行在队列中,不等皇帝吩咐,连忙提缰到前面来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拦圣驾。
七月天黑的晚,此时西天边血染的晚霞只剩了最后一抹余韵,又被东宫高大的宫墙遮住了,丹凤门城上城下点着灯笼,皇驾的先头队列正好停在一片光亮里。
许敬宗看得清楚,队伍的前边站了四匹马。
有二人他一下子认出来了,是左武卫大将军薛礼和福王李元婴。有这样的两个人在这里,也难怪没听到前头开道的禁卫们呼喝。
另外两个人,许敬宗就得辨认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