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九章 风起(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宋时归最新章节!
汴梁这座城市,消息向来是最灵通的。
在这个伐燕战事平歇已经年余,冬季足球赛事又进入冬歇期。日子又变得和往常一样略微有点无聊的宣和六年冬天深冬里。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一个惊人消息就飞快的流传开来。转眼间这个巨大的城市每个角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茶坊酒肆,太学书舍,官衙吏房,街头巷尾,居室小户。全都在传言,在议论,在惊惶,在气愤,在盘算,在观望。
这则消息传开,汴梁就不折不扣的被震动!
河东边地,突然有辽人余孽和女真军马入寇。打破边地州郡,太原府已然戒严。原来用以备边的神武常胜军,因为安抚使吴敏断其接济,军无战意。一部被围,一部从代州大营溃退。
河东重镇太原府,已然门户大开。得太原府,则就直面京畿诸路。冬季又黄河封冻。从河东直抵开封府,几乎就是一马平川!
辽人蜀国公主,携辽国传国玉玺,领耶律延禧留下的十万精兵强将。打着复国旗号,准备袭破河东,直逼汴梁。为大宋背盟攻取燕京灭辽事复仇。
辽人蜀国公主已经与女真结成盟约,取宋人之土重立辽国宗祀。竭宋人资财以结好女真。并借兵数万。原来辽人土地人口,已经全部送与女真。辽人复国,就在宋人土地上!
神武常胜军厉害,汴梁中人已然尽知。整个西军打不过盘踞燕京的辽人残军。最后还是神武常胜军出马,才得复燕云。当日神武常胜军入城耀威,其军容更是整个汴梁都看见了。强兵之资,已经是天下皆知。
现在连神武常胜军也不是对手,还能又什么军马来挡住深入的辽人余部?难道再将西军拉出来?还是将汴梁城中禁军拉出去沿着黄河布防,和辽人余孽并女真鞑子拼命?
就算西军出来勤王,都门禁军那些太爷居然也能派上用场了。可兵连祸结,而且就燃烧在大宋境内。大家就再不能用轻松心态如看待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燕云战事一般应对这一切了。而且打仗嘛,就是有胜有负。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契丹和女真鞑子,岂不是就直冲到汴梁城下了?
朝廷是怎样选的河东路抚帅,不仅不能激励军心,反而轻易就让一支强军就这么稀里哗啦的垮下来?
大宋百姓都知道文贵武贱,也都习以为常。日常生活里也未必多瞧得起军汉。可是现在薄待这些军汉,却危及到大家的生家性命了,这就是不成!
老百姓们不过咒骂几句。为官做宦的更知道分寸,也知道内情多一些。不大会人云亦云。可最容易生出事来的却是那些每日里在汴梁闲得蛋疼的太学生们。
这些都是为国将来所储之才,自觉得就有指点江山的资格。只要自己用事,天下不足以平也。又是年少喜事。冬天不能出游,又没有球赛看。天天就是七十二家正店出入,委实有些无聊。现在突然闹这么一出出来,大家顿时就拍案而起。当道诸公,给骂得狗血淋头。天天在酒肆茶坊瓦子里面佩剑集会,慷慨激昂到了万分。已经有人开始串联准备叩阙上书,请圣人重重惩治河东路抚帅,选名帅重将,赶紧规复河东路失土。
拟议中的河东路抚帅人选,洋洋洒洒开列了好些人。萧言赫然就在其中。排位还颇不低。毕竟这是曾领神武常胜军,立下了平燕功绩的名帅!
吴敏在汴梁还有一处宅邸,这些时日墙上门上,贴的全是痛骂吴敏的招贴。宅邸中家人出来撕,却给埋伏在一侧的大群太学生逮住,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大胜而归。仿佛入侵河东路的辽人余孽与女真鞑子,在这顿拳脚下也只能不堪一击也似。
吴敏留在京中家人,吓得只能闭门不出。自家将自家关了囚牢。
激烈纷乱之下,居然还有某些好事文人,不知道哪根骚筋被挠着了,居然做了几首咏大辽蜀国公主的词章。
遣词华丽,用典考究,词意暧昧缠绵。大是华美可观。居然一时间也风行起来。前朝金枝玉叶,也实在是一个八卦的好对象。
总而言之,汴梁城因为这个消息散布开来,已然坐不住了。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上上下下,都盯着朝廷中枢,盯着那位赵官家。看能不能赶紧拿出应对的法子来!
人心浮动,近十年来,臻于极致。
这种情形发生,首先因为汴梁城实在不是一个保密的地方。朝廷有什么要紧的举动。上午廷议才毕。下午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这个城市里面公务员比例实在太高了,到处都可能走漏风声。而作为汴梁中人,不喜欢谈朝廷大事的人算什么合格的首都居民?
其次就是其间未尝没有萧言的黑手在内,他用张显张郎君这等奢遮人物。再用外围赌球这等大利所在的手段。已经初步在整个汴梁市井。作为汴梁新进教父之一,张郎君在街巷当中,已然很有点影响力。就是高门大户,不见得会延萧显谟做客。张郎君却是昂然直进。但凡有资格的巨室大户,谁不想弄一支球队挤进球市子联盟当中?要组球队,就得有球员。张郎君发声话,要什么样的球员没有?
而且赌球也是大利,从张郎君这里,得到一些内幕消息,也是再便宜不过的事情。
交接萧言也许有麻烦,但是一身锦绣的张郎君,却是汴梁城中偶像一般的人物。与他并肩出现在瓦子里面,女娘服侍都要热情三分。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位张郎君都要好生接纳一下。
经过张显,稍微影响一下市井舆论。将神武常胜军说得无辜一些,受屈深重一些。现在局势紧张一些,入侵之敌声势大一些。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汴梁城发展到这等地步,其实等若于有了自家的生命和意志。大宋历代皇帝,自从真宗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汴梁城的了。想了解一点民情,除了各地走马承受回报以外,就是皇城司打探来的汴梁民间舆论。
比起带着土气的其他地方走马承受回报来的消息,当今官家赵佶更喜欢皇城司采访而来,带着汴梁风流气的民情。
赵佶作为一个皇帝,其实眼界就是一个汴梁而已。不管整个大宋其他地方是什么模样,只要他脚下的汴梁城风流富丽,他就觉得自家是远迈前代的圣君了。汴梁有什么不稳,比起边地州郡被打破,江南发声民变,他还要更关切一些。
萧言通过张显影响的汴梁舆论,对其他人也许没用。但是对赵佶,还是会派上一些用场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河东之事传来,汴梁大震!
~~~~~~~~~~~~~~~~~~~~~~~~~~~~~~~~~~~~~~~~~~~~~~~~~~~~~
市井当中扰攘若此,说得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维持着大宋这个帝国运转的朝廷中枢,当然明白实在内情。
河东路文武两途来的奏报,是两日前传到汴梁的。韩世忠与本路驻泊禁军副总管江伟联衔奏报先至,河东路抚帅吴敏的正式奏报后至。
其实在前些时日,都门当中已经收到些风声了。吴敏对付神武常胜军是大家都默许之事,朝中没一个人会在这上头寻吴敏的不是。激得军心有些不稳,在边地生出一些事端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朝中诸人,很有默契的并没有太当一回事。无非就是些外敌入寇,借贼自重的故智罢了。大家和西军打交道这么多年,在这上头早就锻炼得心理坚强万分。比起西夏还算是个窃号敌国而言,辽人余孽,这又算是个什么东西?还能吓到当道诸公不成?
而且诸人还有些期待神武常胜军将事情闹得更大一些,等到彻底失却圣心。就是自取灭亡了。神武常胜军垮台,也必然牵连到那南来子。都门当中,对他恨得牙痒痒的人,可是不在少数!
南来子一倒,又要牵连到嘉王赵楷。这又是一番绝大的政局文章。再加上那南来子手中掌握的大利————这才是军国大事。河东边地,就是真有辽人余孽,真打破了个把州县,又算得了什么事情?
有资格参与此局的诸人,人人都在暗自观望,私下往还奔走。感觉不妙的嘉王赵楷,干脆就绝了和萧言的联络,闭门在自家王府,苦思如何能从此次事中脱身。还有些人摩拳擦掌,商议着如何瓜分萧言手中掌握着的巨大财源。
就没有一个人想着行文河东路,让他们切实回禀。边地有警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犯边贼寇虚实如何?主事之人号称大辽蜀国公主,其情确否?神武常胜军到底是因兵心散乱,不肯出力而败退。还是有纵敌情状?女真也随之入寇,这个更要紧的消息,是不是着实?
经过赵佶即位以来变本加厉的党争,空前混乱的行事。大宋作为一个帝国,正常应对突然事态的机能,几乎都告瘫痪了。更不必说最为让人触目惊心的就是,现在作为大宋最高军令兼军政机构,西府枢密院,从枢密使到枢密副使再到枢密院都承旨,一路的空缺下来。就算有个枢密院副都承旨萧言,也管不了枢密院的事情!
这种足堪让有识之士一哭的麻木状况,直到两日前奏报不祥的传到都门,才告结束。
都门中枢诸公乃至几乎都不知道河东有事的圣人赵佶,这才彻底被惊动。
边地州县陷落,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神武常胜军三关守军被围,存亡不知。因粮运不济,代州大营神武常胜军守军一直溃退到太原府才算站住脚。当然韩世忠打着的是就粮名义,并没有将朝廷断全军接济说破,可字里行间怨气也再明白不过。
河东路的中流砥柱太原重镇,居然也自乱起来。太原府城中有安抚使,有运使,有仓使,有宪使,有驻泊禁军,有弓手土兵,有团练强壮。居然连治安都维持不了!损失财货不计其数,伤亡数百人。几处屯粮被烧毁(这是提举常平使眼看要用兵动支河东路向来积储,其实早就亏空,趁着太原府之乱正好冲帐。)
要不是神武常胜军正移营太原府就粮,奉命入城平乱。却有一直入侵辽人余孽或者女真军马游骑至此,轻轻松松就夺取了大宋河东路最为要紧的河东路!
河东路再如此下去,就有可能全盘溃决。来敌不管是谁,轻松就压到黄河边上。渡过封冻的黄河就是一马平川,可直抵汴梁。
大宋定都此间,本来就是战略上最为巨大的包袱。与辽战事紧张的时侯,数次计议迁都。和辽人一旦缔盟和平,又将这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现在旧事再度翻拣出来,大家才手忙脚乱,发现汴梁这份繁华富贵,实在是脆弱得很!
河东事必然要应对,可是又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紧的是兵马,难道再将西军拉出来?将西军动员出来去江南平乱,最后北伐燕云。朝廷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笔的资财。除了实在没兵马用之外,也是打算好好削弱一番已然有些尾大不掉的西军。
这次西军好容易挣扎回去,已经颇有些再不出陕西诸路的牢骚发出来。想再调他们出来,没有个半年一年的时间动员,想都不要想。那时候河东是个什么局面,简直不必问了。说不定来敌已经逼到了汴梁城下!
(历史上女真第一次南下,虽然是勤王,没什么条件好讲了,一切都是从简。西军也来得颇迟。也不是全军而出,最多就来了一半。女真围汴梁之后,西军才出关东而抵汴梁。女真撤围而去之后,接老爹位置的钦宗又轻易的将西军投向被围太原方向,结果一战主力败亡。女真飞快反扑,第二次包围汴梁的时侯,西军余部基本上就动员不出来了。这些余部,后来就成为南宋时期的吴家军,陕西残余地方,连同四川,就是西军余部事实上藩镇割据之地——奥斯卡按)
难道动员都门禁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侯,朝廷诸公半点使用都门禁军的心思都没有。用这些太爷,不是御敌,是自家找死。
至于永宁军,本来实力就单薄,还在恢复当中。河北防务也是至重。抽调不出来。要是真是女真鞑子和辽人余孽一起入寇,河北诸路当面只怕还要增援大军上去!
兵马上头,想来想去还是要打神武常胜军的主意。
韩世忠的奏报当中,暗示得再明白不过。因为进驻河东以来,上下薄待。军无战心,才退保太原。要是能维持神武常胜军地位,河东事还有转圜余地。神武常胜军可以一军独自力战。成败利钝虽不敢确保,但总能阻挡来敌让其不过黄河,直抵汴梁城下。
议事诸公,都觉得丧气。虽然神武常胜军要是可用,至少能为朝廷应变争取到应对时间。可是实在没味道得很。这么一支桀骜不驯的军马,怎么也对付不了!栽在他们手中的重臣,从童贯等一路数过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
除了兵马,还有军费。
大宋军马,只要开兵打仗。这耗费就是天文数字。原来朝廷打发神武常胜军去戍边,就给了区区数十万贯。要是让西军上下知道,估计大牙都能笑掉。
一旦要用神武常胜军打仗,这粮饷就再不能这样应付了。
朝廷过去几年拉下的巨大亏空,还远远未曾填上。靠着萧言变着花样生财,日子才稍稍好过一点。不过对于这么一个巨大帝国而言,萧言应奉的那些财计,基本上还算是杯水车薪。在其间分润的人太多,有些赵佶收入内库也再不肯拿出。真能补贴到三司的,数目还是太小。
按照常理估计,这至少是要千万级别的军费支出。饶是河东路本地积储能贴补一点,中枢三司至少也要拿出一大半,六七百万贯朝上跑的数字。朝廷到哪里去拿这笔资财出来?但逢战事,赶印一笔新届交钞当军饷,那些军汉可是不认了。而且又要增发交钞,市面上一听到这个消息,恐怕苦苦维持住的交钞行情,也要马上崩溃了。
虽然没有现代财经知识,可这朴素的理财道理,大宋三司还是知道。不比后世据称极其有范的民国,用了那么多留学生,博士硕士德克士,可以闭着眼睛发法币金圆券。
震动之下,这应付河东变故最要紧的兵财两事,还是没有一个结果。当道诸公只有矛盾上交,等赵佶圣心独断了。
其实对于这些老狐狸而言,未尝不是将最为难的决断交给赵佶来做。自家到时候担的责任就更少一些。现下朝廷处处都是党争,还架得住在这等大事上将把柄交给政敌?
人人装傻充愣之下,心中忍不住都是慨叹。
这神武常胜军,这南来子,只怕又要翻身了。却不知道谁人却要倒霉。这南来子,命直恁般硬!
可是对于赵佶而言,这决心也是不好下的。焦躁之下,也只能耐着性子,每日都召见重臣入禁中问对。
可对于这些重臣而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两日之内,如何能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出来。赵佶无论如何征询意见,都是不得要领。
朝廷中枢,这几日气氛都绷得紧紧的。就是禁中,也没了往日的歌舞升平之慨。所有人都预感到有一场大风波正在酝酿当中,可谁也说不准,这场风波,到底会是怎样!
~~~~~~~~~~~~~~~~~~~~~~~~~~~~~~~~~~~~~~~~~~~~~~~~~~~~~~
内梁门外金梁桥街蔡相宅邸。
这个时侯一队元随亲卫,簇拥着换了冬日装裹的车马匆匆而来。
丞相仪仗,规模甚大。路上行人,纷纷走避。
车马在大门外停下,几个伶俐内院听用的使女已经迎了出来,四个身强力壮的小厮抬着一张步辇恭谨等候。
在几个娇俏使女的扶持下,当今宰相蔡京从车中钻出。
放在平日里,一向注意养生,保养得极好的蔡京虽然年岁高大,可从来都是挥手让步辇退开。宁愿自家走几步,疏散疏散筋骨,慢慢晃进内宅。
可是今日,他却是一脸疲惫之色,松弛的眼圈有些发青,层层叠叠的皱纹比起旁日更密了一些,衰颓之色更显。他看了一眼步辇,不吭声的就坐了上去。
四个小厮膀子一叫劲就站起来,上身不动,稳稳的抬着步辇入内。几名使女忙不迭的奉上茶汤饮子,又张盖羽扇为蔡京遮风。袅袅婷婷的紧紧跟着入内。
周遭怕不有十七八人围着服侍的蔡京才入仪门之内,蔡攸就已经忙不迭的降阶而下:“父亲,孩儿参见。因父亲吩咐孩儿此来不得惊动耳目,是以才不能在门外恭迎,还请父亲恕罪。”
蔡京有气没力的摆摆手,示意知道了。
蔡攸迟疑一下,又上前一步动问:“父亲见召孩儿,到底所为何事?”
蔡京叹口气,语声微弱的开口:“你也是曾经做到参知政事的重臣了,却还这般沉不住气。有什么事情,入内再说罢。不急在这一时。”
老爹这般说,蔡攸还敢有什么表示。恭恭谨谨的跟在蔡京步辇之旁,装模作样的也搭了一把手,做足了纯孝模样。要不是偶尔偷眼瞧一下蔡京身边得用的那些娇俏使女,这表现就可以打满分了。
等一直送蔡京入内,侍妾伺候着蔡京换了衣服,又送上辽参参汤给蔡京补补元气。再稍稍按摩放松了一阵。蔡京才在两名使女的扶持下,慢慢走到自家内书房。
蔡攸不敢随蔡京入内室,就在书房等候,这个时侯早等得有些焦躁。听见蔡京脚步,才赶紧端正容色,恭恭谨谨的将蔡京迎入内书房。又接过使女手中龙团茶汤,用手背试试热度,双手奉上。才退开一步,躬身控背的等着蔡京发话。
蔡京看看自家这个儿子,轻轻叹口气,开口道:“今日河东之事,你可知晓?”
伐燕战事平定这些时日了,蔡攸还是赋闲。朝野当中,仿佛都忘了这个蔡京儿子,入过翰林,曾做到了参知政事位置的高官。蔡攸又是心思最热之辈,哪里受得了这个。每日都在都门当中钻营,想办法起复。
然则现在当道之人,梁师成因为他又重新投回蔡京门下,再不搭理他。蔡京为宰相,政事堂位置也满了,总不可能将自家位置腾给儿子。渐渐得用的旧党清流一脉,从哪个角度而言也不可能和蔡攸走到一起去。这么些时日下来,竟然是毫无结果。
虽然起复没结果,但是蔡攸的消息还是灵通的。河东之事如此之大,必然也牵连着朝中政局的巨大变化,他如何能不关顾?
一时间还曾经动了心思去谋河东安抚使位置,要是立下军功,回转中枢再入两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不过再想想伐燕战事中的兵凶战危,自家为童贯牵连之后的倒霉模样。顿时就绝了这个念头,发誓这辈子再不到边地为官了。
蔡京动问,他心中念头转得飞快,恭谨答话:“孩儿如何能不知晓?河东边地失陷,太原府城生乱,文武不和,神武常胜军不之用。看来大有溃决的危险。父亲近日辛苦,想必也是与圣人商议此事。”
蔡京慢悠悠的又问:“你觉得谁会在此事当中得利最大?”
蔡攸仔细想想,知道老爹这是在考校自己。他也隐隐约约觉得,赋闲日子不会太久了。所以回答得就加倍的小心翼翼。
“想来想去,也就是那南来子罢?原来神武常胜军不稳消息传来,最遭忌的就是他。可是闹到如此地步,却不得不借重他了............河东路诸官也是无用。太原府重镇自家都能乱起来!现在除了靠神武常胜军屏障,还能靠谁?既然要神武常胜军出死力,那就不能动那南来子以乱军心了............这南来子当真命硬,这样还能得了彩头!”
蔡京点点头,对蔡攸回答还算满意:“除了这个,还有一个财计事。既然用兵,就是花钱如流水。现在朝中其他地方是腾挪不出来了,就指望萧言那里能不能挤出一笔军费。兵财两事都得借重于他,这河东事得利最大的,自然就是他。”
蔡攸咂咂嘴,心里面嫉妒和恼恨混成一团。嫉妒自不必说,萧言一下又风生水起,自家还在苦苦谋起复,境遇差别太大。当年萧言才南归之时,他是什么身份地位,萧言又是什么身份地位?简直是天差地远。可是现在在汴梁,问十个人有十个人知道他萧显谟,自己这小蔡相公,还有几人记着?
要让萧言效力,就得给他彩头。他的本官品级已然太高,到了从四品。这个岁数,无可再升。就只有在差遣上打主意。他已经是枢密院副都承旨,再上一步,岂不勉强就能和参知政事之类的重臣比肩?虽说当今圣人治下,幸进已经成为常事,但是如萧言这般,也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了一些。
恼恨却是自家曾经在三大王赵楷宴上,拉拢萧言。想让萧言与自家结为一党,借力复起。当时是看萧言风光,又联接上三大王赵楷,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可是萧言却没给他这个面子,顿时就让小蔡相公对他印象大坏,连带也恼恨上了。虽然后来萧言又遭忌惮,声光一下就跌下来,连带三大王赵楷也跟着少出自家府邸。蔡攸算是因祸得福,可对萧言的恼恨,还是一如既往,绝不更易。
对蔡攸这种纯小人心性而言,恨上谁那就一直记着,再难动摇了。
可是再嫉妒再恼恨,又有什么法子?毕竟自家也拉不出一支神武常胜军出来,也不能亲身上阵,克复燕云。更没有白手生财的本事,以百万贯为单位朝赵佶内库大笔大笔的送钱。
心里头难受了好一阵,蔡攸才勉强故作疏阔:“既如此,也罢了。看这南来子能不能收拾这河东乱局罢............难道要让他出外镇河东?”
蔡京摇摇头:“出外镇河东暂时是不会了,神武常胜军在外。萧言就必须在内。不是再出什么绝大变故,萧言是出不了这汴梁一步了............就是是不是再度借重萧言,圣人也还在两可之间,现下还犹疑难决。”
蔡攸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什么?”
问完之后,蔡攸才骂自家太蠢。赵佶为什么犹疑,还不就是以前的那些原因?萧言这等出身,对神武常胜军的影响力,现在掌握的财源。无一不是招忌的因素。赵佶毕竟还是大宋的皇帝,用的还是大宋的统治法度。如何能让萧言这等人一直屹立不倒,始终居于这等要紧地位?更不必说还要再让他更进一步,声势更涨了。
蔡京又轻轻摇摇头,轻声道:“圣人总是要下决断的,此刻除了将萧言推出来,还能用谁?谁也不愿意轻易去跳这个火坑,吴敏眼看是难于安于河东安抚位上了。可是谁又愿意去接他位置,与神武常胜军这等骄兵悍将相处?稍有不对,就是吴敏下场............”
蔡攸终于有些不耐烦了,今日巴巴的将自己召来。就是谈论萧言的事情么?要知道我小蔡相公的事情也不小!既然如此,不如去休。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门路可想。此事必然朝局有人上有人下,难道我小蔡相公就捞不到一个位置?
他勉强一礼行下去,竭力维持着恭谨的态度。
“父亲,今日所教,孩儿受益非浅。都门局面,看得更清楚明白了。孩儿近日定然谨言慎行,少牵扯进眼前乱局当中。父亲也是倦了,早些休息罢,孩儿改日再来省事父亲............”
蔡京哼了一声,举手点着蔡攸:“你什么时侯才能城府更深一些,更耐得住性子一些?老夫已经是风烛残年,这蔡家一门富贵,怎么能放心靠你就维系得住?”
蔡攸头一低,默不作声。反正他已经给蔡京数落习惯了。现在对这番话已经毫无感觉。当日他背出老爹门下,与王黼走到一起,最后让蔡京去位。未尝不是有一些儿子对老子的叛逆成分在。小蔡相公,还是一个青涩中年啊............
蔡京勉强平平气,轻声道:“今日议事,却是和你有关。河东要用兵,枢府再不能空置。而且萧言枢府副都承旨位置不能去,禁军财计事还要靠着他这个差遣继续整理。必须要有人压在他的头上............”
蔡攸已经喜动颜色:“父亲的意思,难道是圣人欲让孩儿领西府?这这这,制度上也没这个道理............”
他这话说得倒不错,父亲领东府,儿子领西府。太阿倒持,哪个皇帝也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但是蔡攸一边说不相信,一边一副喜心翻到的样子。却是恨不得喉咙里面伸出手来一把抢过这枢密使位置。按照萧言的话来评论,蔡攸也是狗肚子里面装不了二两香油。
蔡京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自然不会让你领西府!一则制度有违,二则你资序不够。只是一任参知政事,河北诸路安抚制置副使外任又最后得罪,并没有外整一任外任资序。如何能到枢密使领西府之位?枢密使还是虚悬,今日梁师成推荐的李纲李伯纪为枢副实领西府,又推了你为西府都承旨。圣人已经点头了,改日便有札子下来。你谋差遣,现在不终于有个着落了?”
蔡攸一怔,顿时就叫起了撞天屈:“李伯纪那个措大?他又谈得上什么资序?时望虽高,然则未曾历任大州,纵然召回都门重用,一少卿足矣。焉能以枢副领西府?孩儿做不得枢密使也罢了,为何却是都承旨差遣?孩儿曾为东府参知政事,都门差遣,怎么不至于到枢府都承旨份上,与其如此,不如遣孩儿出外知一大州!”
蔡京森然看着蔡攸,冷冷道:“河东路安抚使兼判太原府位置可得,你要不要?当日与你一同得罪之王黼童贯等辈,现在又在哪里?你是待罪之人,降等用之,已是殊恩。你还指望什么?但有劳绩,还怕不能回到两府位置?现在不就,将来就再没这个机会!”
蔡攸为蔡京气势所压,不敢再抱怨什么。老爹许了自家将来,似乎也可以指望一下。想想比之童贯王黼,实在也算得是庆幸了。不仅未出汴梁一步,不过年余也再得差遣。似乎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只是就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这个时势,还谈什么颜面?
不过他犹自不甘心,嘟囔着又抱怨了一句:“不过这枢副之位,却怎么样也轮不到李伯纪那措大............”
蔡京语调仍然冷冷的:“除了李伯纪,谁还有这个时望,压住平燕的萧言?除了李伯纪那性子,谁还敢和萧言争斗?除了李伯纪,谁还愿意跳这个火坑?非常之时,而略过资序,谁又能说什么了?
去一吴讷言,而用李伯纪。清流旧党声势不衰,而起复用你为都承旨,也在枢府平衡局面,让清流旧党不至于借着再掌西府地位而声势大张。此次用人,都是圣人圣心筹谋良久,借他人之口推举一下便罢。正是圣人高明之处,你若还有怨言。老夫便替你辞了这都承旨差遣!”
蔡攸尴尬一笑,并没有接老爹的话。这个时侯他也能想明白,自家重得差遣,蔡京在其间其实也用了不少气力。
要知道李纲和蔡京从来都是不对付,要是让这李伯纪重回汴梁。蔡京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这李伯纪可是谁都敢硬抗!
默许李伯纪重回都门,还是破格超迁,以枢副身份实际执掌枢府,交换条件只怕就是重新起用他这个因罪贬斥的儿子。
看蔡京不说话了,蔡攸才小心翼翼的开口:“父亲............就是如此了?萧言此次得脱大难,李伯纪重回中枢,旧党中人因祸得福............孩儿倒没什么。父亲一番辛苦,却就如此了不成?”
以蔡攸对蔡京的了解,自家这个父亲,向来都是最重揽权。相当长一段时日之内,在朝中可谓一手遮天。此次复相以来,虽然一直保持足够的低调。然则满朝中人都以为蔡京不过暂时隐忍,什么时侯必然要发力,在朝中好好争斗一番。让自家亲信充斥与朝,将往日对头尽兴贬逐出去。
河东有事,对此时汴梁混沌不明的朝局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朝中暂且僵持住的各方势力定然会借此重新洗牌,各方势力都憋足了劲等着最好的机会全力开始争斗。在蔡攸料想,自家老爹也是如是才对。现在看来,蔡京却似乎有些斗志不足。赞同旧党将李纲李伯纪这个刺头搬回都门,而且破格超迁,执掌枢府这等要紧地位。换来的就是自家起复为一个枢密都承旨,未免也太过于好说话一些了罢?
蔡京脸上尽显疲惫之色,将身子朝后靠了一些。半晌之后,才轻声道:“攸儿,老夫也已经是八十有余,望九之年了............将来蔡家,还是要交给你来维持............老夫已经不想蔡家再有老夫在时如此风光,你重新起复之后,踏实为官就是。李伯纪和那萧言之间的争斗,你万万不要搀合进去............国朝向来优遇士大夫,只要你不在生出什么事端,遇事唯唯诺诺就可,将来历任美官,是意料中事。执掌两府,又有什么意味了?只要大宋不生什么变故,蔡家富贵,你这一代,还是可保。至于再往后如何,就不是老夫此刻所能费心的了。世上哪有长保贵盛的家门?就如此罢,就如此罢............”
说到后来,这位曾经在大宋中枢一手遮天垂十余年的老公相,面上竟是无尽的萧瑟意味。无心再和蔡攸说下去,摆摆手就让蔡攸退下。
蔡攸还想说什么,终究却是未开口。恭谨行礼之后,就慢慢退出去了。
蔡京留在内书房之内,静默了许久时间。才轻轻拍手,几名娇俏使女,悄没声的就已然出现,不等蔡京吩咐,就扶他起来,掺着他回转内室。
走到院中,蔡京却停住脚步,向禁中方向看了一眼。今日天气不见得很好,层云如晦,低低压在头顶。气象万千的帝都汴梁,这个时侯不知道怎么的。就显出一丝冷落出来。
“急风将起啊............那萧言此次不倒,将来如何,便难说了............这大宋,还是原来的大宋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汴梁这座城市,消息向来是最灵通的。
在这个伐燕战事平歇已经年余,冬季足球赛事又进入冬歇期。日子又变得和往常一样略微有点无聊的宣和六年冬天深冬里。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一个惊人消息就飞快的流传开来。转眼间这个巨大的城市每个角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茶坊酒肆,太学书舍,官衙吏房,街头巷尾,居室小户。全都在传言,在议论,在惊惶,在气愤,在盘算,在观望。
这则消息传开,汴梁就不折不扣的被震动!
河东边地,突然有辽人余孽和女真军马入寇。打破边地州郡,太原府已然戒严。原来用以备边的神武常胜军,因为安抚使吴敏断其接济,军无战意。一部被围,一部从代州大营溃退。
河东重镇太原府,已然门户大开。得太原府,则就直面京畿诸路。冬季又黄河封冻。从河东直抵开封府,几乎就是一马平川!
辽人蜀国公主,携辽国传国玉玺,领耶律延禧留下的十万精兵强将。打着复国旗号,准备袭破河东,直逼汴梁。为大宋背盟攻取燕京灭辽事复仇。
辽人蜀国公主已经与女真结成盟约,取宋人之土重立辽国宗祀。竭宋人资财以结好女真。并借兵数万。原来辽人土地人口,已经全部送与女真。辽人复国,就在宋人土地上!
神武常胜军厉害,汴梁中人已然尽知。整个西军打不过盘踞燕京的辽人残军。最后还是神武常胜军出马,才得复燕云。当日神武常胜军入城耀威,其军容更是整个汴梁都看见了。强兵之资,已经是天下皆知。
现在连神武常胜军也不是对手,还能又什么军马来挡住深入的辽人余部?难道再将西军拉出来?还是将汴梁城中禁军拉出去沿着黄河布防,和辽人余孽并女真鞑子拼命?
就算西军出来勤王,都门禁军那些太爷居然也能派上用场了。可兵连祸结,而且就燃烧在大宋境内。大家就再不能用轻松心态如看待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燕云战事一般应对这一切了。而且打仗嘛,就是有胜有负。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契丹和女真鞑子,岂不是就直冲到汴梁城下了?
朝廷是怎样选的河东路抚帅,不仅不能激励军心,反而轻易就让一支强军就这么稀里哗啦的垮下来?
大宋百姓都知道文贵武贱,也都习以为常。日常生活里也未必多瞧得起军汉。可是现在薄待这些军汉,却危及到大家的生家性命了,这就是不成!
老百姓们不过咒骂几句。为官做宦的更知道分寸,也知道内情多一些。不大会人云亦云。可最容易生出事来的却是那些每日里在汴梁闲得蛋疼的太学生们。
这些都是为国将来所储之才,自觉得就有指点江山的资格。只要自己用事,天下不足以平也。又是年少喜事。冬天不能出游,又没有球赛看。天天就是七十二家正店出入,委实有些无聊。现在突然闹这么一出出来,大家顿时就拍案而起。当道诸公,给骂得狗血淋头。天天在酒肆茶坊瓦子里面佩剑集会,慷慨激昂到了万分。已经有人开始串联准备叩阙上书,请圣人重重惩治河东路抚帅,选名帅重将,赶紧规复河东路失土。
拟议中的河东路抚帅人选,洋洋洒洒开列了好些人。萧言赫然就在其中。排位还颇不低。毕竟这是曾领神武常胜军,立下了平燕功绩的名帅!
吴敏在汴梁还有一处宅邸,这些时日墙上门上,贴的全是痛骂吴敏的招贴。宅邸中家人出来撕,却给埋伏在一侧的大群太学生逮住,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大胜而归。仿佛入侵河东路的辽人余孽与女真鞑子,在这顿拳脚下也只能不堪一击也似。
吴敏留在京中家人,吓得只能闭门不出。自家将自家关了囚牢。
激烈纷乱之下,居然还有某些好事文人,不知道哪根骚筋被挠着了,居然做了几首咏大辽蜀国公主的词章。
遣词华丽,用典考究,词意暧昧缠绵。大是华美可观。居然一时间也风行起来。前朝金枝玉叶,也实在是一个八卦的好对象。
总而言之,汴梁城因为这个消息散布开来,已然坐不住了。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上上下下,都盯着朝廷中枢,盯着那位赵官家。看能不能赶紧拿出应对的法子来!
人心浮动,近十年来,臻于极致。
这种情形发生,首先因为汴梁城实在不是一个保密的地方。朝廷有什么要紧的举动。上午廷议才毕。下午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这个城市里面公务员比例实在太高了,到处都可能走漏风声。而作为汴梁中人,不喜欢谈朝廷大事的人算什么合格的首都居民?
其次就是其间未尝没有萧言的黑手在内,他用张显张郎君这等奢遮人物。再用外围赌球这等大利所在的手段。已经初步在整个汴梁市井。作为汴梁新进教父之一,张郎君在街巷当中,已然很有点影响力。就是高门大户,不见得会延萧显谟做客。张郎君却是昂然直进。但凡有资格的巨室大户,谁不想弄一支球队挤进球市子联盟当中?要组球队,就得有球员。张郎君发声话,要什么样的球员没有?
而且赌球也是大利,从张郎君这里,得到一些内幕消息,也是再便宜不过的事情。
交接萧言也许有麻烦,但是一身锦绣的张郎君,却是汴梁城中偶像一般的人物。与他并肩出现在瓦子里面,女娘服侍都要热情三分。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位张郎君都要好生接纳一下。
经过张显,稍微影响一下市井舆论。将神武常胜军说得无辜一些,受屈深重一些。现在局势紧张一些,入侵之敌声势大一些。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汴梁城发展到这等地步,其实等若于有了自家的生命和意志。大宋历代皇帝,自从真宗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汴梁城的了。想了解一点民情,除了各地走马承受回报以外,就是皇城司打探来的汴梁民间舆论。
比起带着土气的其他地方走马承受回报来的消息,当今官家赵佶更喜欢皇城司采访而来,带着汴梁风流气的民情。
赵佶作为一个皇帝,其实眼界就是一个汴梁而已。不管整个大宋其他地方是什么模样,只要他脚下的汴梁城风流富丽,他就觉得自家是远迈前代的圣君了。汴梁有什么不稳,比起边地州郡被打破,江南发声民变,他还要更关切一些。
萧言通过张显影响的汴梁舆论,对其他人也许没用。但是对赵佶,还是会派上一些用场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河东之事传来,汴梁大震!
~~~~~~~~~~~~~~~~~~~~~~~~~~~~~~~~~~~~~~~~~~~~~~~~~~~~~
市井当中扰攘若此,说得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维持着大宋这个帝国运转的朝廷中枢,当然明白实在内情。
河东路文武两途来的奏报,是两日前传到汴梁的。韩世忠与本路驻泊禁军副总管江伟联衔奏报先至,河东路抚帅吴敏的正式奏报后至。
其实在前些时日,都门当中已经收到些风声了。吴敏对付神武常胜军是大家都默许之事,朝中没一个人会在这上头寻吴敏的不是。激得军心有些不稳,在边地生出一些事端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朝中诸人,很有默契的并没有太当一回事。无非就是些外敌入寇,借贼自重的故智罢了。大家和西军打交道这么多年,在这上头早就锻炼得心理坚强万分。比起西夏还算是个窃号敌国而言,辽人余孽,这又算是个什么东西?还能吓到当道诸公不成?
而且诸人还有些期待神武常胜军将事情闹得更大一些,等到彻底失却圣心。就是自取灭亡了。神武常胜军垮台,也必然牵连到那南来子。都门当中,对他恨得牙痒痒的人,可是不在少数!
南来子一倒,又要牵连到嘉王赵楷。这又是一番绝大的政局文章。再加上那南来子手中掌握的大利————这才是军国大事。河东边地,就是真有辽人余孽,真打破了个把州县,又算得了什么事情?
有资格参与此局的诸人,人人都在暗自观望,私下往还奔走。感觉不妙的嘉王赵楷,干脆就绝了和萧言的联络,闭门在自家王府,苦思如何能从此次事中脱身。还有些人摩拳擦掌,商议着如何瓜分萧言手中掌握着的巨大财源。
就没有一个人想着行文河东路,让他们切实回禀。边地有警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犯边贼寇虚实如何?主事之人号称大辽蜀国公主,其情确否?神武常胜军到底是因兵心散乱,不肯出力而败退。还是有纵敌情状?女真也随之入寇,这个更要紧的消息,是不是着实?
经过赵佶即位以来变本加厉的党争,空前混乱的行事。大宋作为一个帝国,正常应对突然事态的机能,几乎都告瘫痪了。更不必说最为让人触目惊心的就是,现在作为大宋最高军令兼军政机构,西府枢密院,从枢密使到枢密副使再到枢密院都承旨,一路的空缺下来。就算有个枢密院副都承旨萧言,也管不了枢密院的事情!
这种足堪让有识之士一哭的麻木状况,直到两日前奏报不祥的传到都门,才告结束。
都门中枢诸公乃至几乎都不知道河东有事的圣人赵佶,这才彻底被惊动。
边地州县陷落,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神武常胜军三关守军被围,存亡不知。因粮运不济,代州大营神武常胜军守军一直溃退到太原府才算站住脚。当然韩世忠打着的是就粮名义,并没有将朝廷断全军接济说破,可字里行间怨气也再明白不过。
河东路的中流砥柱太原重镇,居然也自乱起来。太原府城中有安抚使,有运使,有仓使,有宪使,有驻泊禁军,有弓手土兵,有团练强壮。居然连治安都维持不了!损失财货不计其数,伤亡数百人。几处屯粮被烧毁(这是提举常平使眼看要用兵动支河东路向来积储,其实早就亏空,趁着太原府之乱正好冲帐。)
要不是神武常胜军正移营太原府就粮,奉命入城平乱。却有一直入侵辽人余孽或者女真军马游骑至此,轻轻松松就夺取了大宋河东路最为要紧的河东路!
河东路再如此下去,就有可能全盘溃决。来敌不管是谁,轻松就压到黄河边上。渡过封冻的黄河就是一马平川,可直抵汴梁。
大宋定都此间,本来就是战略上最为巨大的包袱。与辽战事紧张的时侯,数次计议迁都。和辽人一旦缔盟和平,又将这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现在旧事再度翻拣出来,大家才手忙脚乱,发现汴梁这份繁华富贵,实在是脆弱得很!
河东事必然要应对,可是又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紧的是兵马,难道再将西军拉出来?将西军动员出来去江南平乱,最后北伐燕云。朝廷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笔的资财。除了实在没兵马用之外,也是打算好好削弱一番已然有些尾大不掉的西军。
这次西军好容易挣扎回去,已经颇有些再不出陕西诸路的牢骚发出来。想再调他们出来,没有个半年一年的时间动员,想都不要想。那时候河东是个什么局面,简直不必问了。说不定来敌已经逼到了汴梁城下!
(历史上女真第一次南下,虽然是勤王,没什么条件好讲了,一切都是从简。西军也来得颇迟。也不是全军而出,最多就来了一半。女真围汴梁之后,西军才出关东而抵汴梁。女真撤围而去之后,接老爹位置的钦宗又轻易的将西军投向被围太原方向,结果一战主力败亡。女真飞快反扑,第二次包围汴梁的时侯,西军余部基本上就动员不出来了。这些余部,后来就成为南宋时期的吴家军,陕西残余地方,连同四川,就是西军余部事实上藩镇割据之地——奥斯卡按)
难道动员都门禁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侯,朝廷诸公半点使用都门禁军的心思都没有。用这些太爷,不是御敌,是自家找死。
至于永宁军,本来实力就单薄,还在恢复当中。河北防务也是至重。抽调不出来。要是真是女真鞑子和辽人余孽一起入寇,河北诸路当面只怕还要增援大军上去!
兵马上头,想来想去还是要打神武常胜军的主意。
韩世忠的奏报当中,暗示得再明白不过。因为进驻河东以来,上下薄待。军无战心,才退保太原。要是能维持神武常胜军地位,河东事还有转圜余地。神武常胜军可以一军独自力战。成败利钝虽不敢确保,但总能阻挡来敌让其不过黄河,直抵汴梁城下。
议事诸公,都觉得丧气。虽然神武常胜军要是可用,至少能为朝廷应变争取到应对时间。可是实在没味道得很。这么一支桀骜不驯的军马,怎么也对付不了!栽在他们手中的重臣,从童贯等一路数过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
除了兵马,还有军费。
大宋军马,只要开兵打仗。这耗费就是天文数字。原来朝廷打发神武常胜军去戍边,就给了区区数十万贯。要是让西军上下知道,估计大牙都能笑掉。
一旦要用神武常胜军打仗,这粮饷就再不能这样应付了。
朝廷过去几年拉下的巨大亏空,还远远未曾填上。靠着萧言变着花样生财,日子才稍稍好过一点。不过对于这么一个巨大帝国而言,萧言应奉的那些财计,基本上还算是杯水车薪。在其间分润的人太多,有些赵佶收入内库也再不肯拿出。真能补贴到三司的,数目还是太小。
按照常理估计,这至少是要千万级别的军费支出。饶是河东路本地积储能贴补一点,中枢三司至少也要拿出一大半,六七百万贯朝上跑的数字。朝廷到哪里去拿这笔资财出来?但逢战事,赶印一笔新届交钞当军饷,那些军汉可是不认了。而且又要增发交钞,市面上一听到这个消息,恐怕苦苦维持住的交钞行情,也要马上崩溃了。
虽然没有现代财经知识,可这朴素的理财道理,大宋三司还是知道。不比后世据称极其有范的民国,用了那么多留学生,博士硕士德克士,可以闭着眼睛发法币金圆券。
震动之下,这应付河东变故最要紧的兵财两事,还是没有一个结果。当道诸公只有矛盾上交,等赵佶圣心独断了。
其实对于这些老狐狸而言,未尝不是将最为难的决断交给赵佶来做。自家到时候担的责任就更少一些。现下朝廷处处都是党争,还架得住在这等大事上将把柄交给政敌?
人人装傻充愣之下,心中忍不住都是慨叹。
这神武常胜军,这南来子,只怕又要翻身了。却不知道谁人却要倒霉。这南来子,命直恁般硬!
可是对于赵佶而言,这决心也是不好下的。焦躁之下,也只能耐着性子,每日都召见重臣入禁中问对。
可对于这些重臣而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两日之内,如何能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出来。赵佶无论如何征询意见,都是不得要领。
朝廷中枢,这几日气氛都绷得紧紧的。就是禁中,也没了往日的歌舞升平之慨。所有人都预感到有一场大风波正在酝酿当中,可谁也说不准,这场风波,到底会是怎样!
~~~~~~~~~~~~~~~~~~~~~~~~~~~~~~~~~~~~~~~~~~~~~~~~~~~~~~
内梁门外金梁桥街蔡相宅邸。
这个时侯一队元随亲卫,簇拥着换了冬日装裹的车马匆匆而来。
丞相仪仗,规模甚大。路上行人,纷纷走避。
车马在大门外停下,几个伶俐内院听用的使女已经迎了出来,四个身强力壮的小厮抬着一张步辇恭谨等候。
在几个娇俏使女的扶持下,当今宰相蔡京从车中钻出。
放在平日里,一向注意养生,保养得极好的蔡京虽然年岁高大,可从来都是挥手让步辇退开。宁愿自家走几步,疏散疏散筋骨,慢慢晃进内宅。
可是今日,他却是一脸疲惫之色,松弛的眼圈有些发青,层层叠叠的皱纹比起旁日更密了一些,衰颓之色更显。他看了一眼步辇,不吭声的就坐了上去。
四个小厮膀子一叫劲就站起来,上身不动,稳稳的抬着步辇入内。几名使女忙不迭的奉上茶汤饮子,又张盖羽扇为蔡京遮风。袅袅婷婷的紧紧跟着入内。
周遭怕不有十七八人围着服侍的蔡京才入仪门之内,蔡攸就已经忙不迭的降阶而下:“父亲,孩儿参见。因父亲吩咐孩儿此来不得惊动耳目,是以才不能在门外恭迎,还请父亲恕罪。”
蔡京有气没力的摆摆手,示意知道了。
蔡攸迟疑一下,又上前一步动问:“父亲见召孩儿,到底所为何事?”
蔡京叹口气,语声微弱的开口:“你也是曾经做到参知政事的重臣了,却还这般沉不住气。有什么事情,入内再说罢。不急在这一时。”
老爹这般说,蔡攸还敢有什么表示。恭恭谨谨的跟在蔡京步辇之旁,装模作样的也搭了一把手,做足了纯孝模样。要不是偶尔偷眼瞧一下蔡京身边得用的那些娇俏使女,这表现就可以打满分了。
等一直送蔡京入内,侍妾伺候着蔡京换了衣服,又送上辽参参汤给蔡京补补元气。再稍稍按摩放松了一阵。蔡京才在两名使女的扶持下,慢慢走到自家内书房。
蔡攸不敢随蔡京入内室,就在书房等候,这个时侯早等得有些焦躁。听见蔡京脚步,才赶紧端正容色,恭恭谨谨的将蔡京迎入内书房。又接过使女手中龙团茶汤,用手背试试热度,双手奉上。才退开一步,躬身控背的等着蔡京发话。
蔡京看看自家这个儿子,轻轻叹口气,开口道:“今日河东之事,你可知晓?”
伐燕战事平定这些时日了,蔡攸还是赋闲。朝野当中,仿佛都忘了这个蔡京儿子,入过翰林,曾做到了参知政事位置的高官。蔡攸又是心思最热之辈,哪里受得了这个。每日都在都门当中钻营,想办法起复。
然则现在当道之人,梁师成因为他又重新投回蔡京门下,再不搭理他。蔡京为宰相,政事堂位置也满了,总不可能将自家位置腾给儿子。渐渐得用的旧党清流一脉,从哪个角度而言也不可能和蔡攸走到一起去。这么些时日下来,竟然是毫无结果。
虽然起复没结果,但是蔡攸的消息还是灵通的。河东之事如此之大,必然也牵连着朝中政局的巨大变化,他如何能不关顾?
一时间还曾经动了心思去谋河东安抚使位置,要是立下军功,回转中枢再入两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不过再想想伐燕战事中的兵凶战危,自家为童贯牵连之后的倒霉模样。顿时就绝了这个念头,发誓这辈子再不到边地为官了。
蔡京动问,他心中念头转得飞快,恭谨答话:“孩儿如何能不知晓?河东边地失陷,太原府城生乱,文武不和,神武常胜军不之用。看来大有溃决的危险。父亲近日辛苦,想必也是与圣人商议此事。”
蔡京慢悠悠的又问:“你觉得谁会在此事当中得利最大?”
蔡攸仔细想想,知道老爹这是在考校自己。他也隐隐约约觉得,赋闲日子不会太久了。所以回答得就加倍的小心翼翼。
“想来想去,也就是那南来子罢?原来神武常胜军不稳消息传来,最遭忌的就是他。可是闹到如此地步,却不得不借重他了............河东路诸官也是无用。太原府重镇自家都能乱起来!现在除了靠神武常胜军屏障,还能靠谁?既然要神武常胜军出死力,那就不能动那南来子以乱军心了............这南来子当真命硬,这样还能得了彩头!”
蔡京点点头,对蔡攸回答还算满意:“除了这个,还有一个财计事。既然用兵,就是花钱如流水。现在朝中其他地方是腾挪不出来了,就指望萧言那里能不能挤出一笔军费。兵财两事都得借重于他,这河东事得利最大的,自然就是他。”
蔡攸咂咂嘴,心里面嫉妒和恼恨混成一团。嫉妒自不必说,萧言一下又风生水起,自家还在苦苦谋起复,境遇差别太大。当年萧言才南归之时,他是什么身份地位,萧言又是什么身份地位?简直是天差地远。可是现在在汴梁,问十个人有十个人知道他萧显谟,自己这小蔡相公,还有几人记着?
要让萧言效力,就得给他彩头。他的本官品级已然太高,到了从四品。这个岁数,无可再升。就只有在差遣上打主意。他已经是枢密院副都承旨,再上一步,岂不勉强就能和参知政事之类的重臣比肩?虽说当今圣人治下,幸进已经成为常事,但是如萧言这般,也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了一些。
恼恨却是自家曾经在三大王赵楷宴上,拉拢萧言。想让萧言与自家结为一党,借力复起。当时是看萧言风光,又联接上三大王赵楷,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可是萧言却没给他这个面子,顿时就让小蔡相公对他印象大坏,连带也恼恨上了。虽然后来萧言又遭忌惮,声光一下就跌下来,连带三大王赵楷也跟着少出自家府邸。蔡攸算是因祸得福,可对萧言的恼恨,还是一如既往,绝不更易。
对蔡攸这种纯小人心性而言,恨上谁那就一直记着,再难动摇了。
可是再嫉妒再恼恨,又有什么法子?毕竟自家也拉不出一支神武常胜军出来,也不能亲身上阵,克复燕云。更没有白手生财的本事,以百万贯为单位朝赵佶内库大笔大笔的送钱。
心里头难受了好一阵,蔡攸才勉强故作疏阔:“既如此,也罢了。看这南来子能不能收拾这河东乱局罢............难道要让他出外镇河东?”
蔡京摇摇头:“出外镇河东暂时是不会了,神武常胜军在外。萧言就必须在内。不是再出什么绝大变故,萧言是出不了这汴梁一步了............就是是不是再度借重萧言,圣人也还在两可之间,现下还犹疑难决。”
蔡攸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什么?”
问完之后,蔡攸才骂自家太蠢。赵佶为什么犹疑,还不就是以前的那些原因?萧言这等出身,对神武常胜军的影响力,现在掌握的财源。无一不是招忌的因素。赵佶毕竟还是大宋的皇帝,用的还是大宋的统治法度。如何能让萧言这等人一直屹立不倒,始终居于这等要紧地位?更不必说还要再让他更进一步,声势更涨了。
蔡京又轻轻摇摇头,轻声道:“圣人总是要下决断的,此刻除了将萧言推出来,还能用谁?谁也不愿意轻易去跳这个火坑,吴敏眼看是难于安于河东安抚位上了。可是谁又愿意去接他位置,与神武常胜军这等骄兵悍将相处?稍有不对,就是吴敏下场............”
蔡攸终于有些不耐烦了,今日巴巴的将自己召来。就是谈论萧言的事情么?要知道我小蔡相公的事情也不小!既然如此,不如去休。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门路可想。此事必然朝局有人上有人下,难道我小蔡相公就捞不到一个位置?
他勉强一礼行下去,竭力维持着恭谨的态度。
“父亲,今日所教,孩儿受益非浅。都门局面,看得更清楚明白了。孩儿近日定然谨言慎行,少牵扯进眼前乱局当中。父亲也是倦了,早些休息罢,孩儿改日再来省事父亲............”
蔡京哼了一声,举手点着蔡攸:“你什么时侯才能城府更深一些,更耐得住性子一些?老夫已经是风烛残年,这蔡家一门富贵,怎么能放心靠你就维系得住?”
蔡攸头一低,默不作声。反正他已经给蔡京数落习惯了。现在对这番话已经毫无感觉。当日他背出老爹门下,与王黼走到一起,最后让蔡京去位。未尝不是有一些儿子对老子的叛逆成分在。小蔡相公,还是一个青涩中年啊............
蔡京勉强平平气,轻声道:“今日议事,却是和你有关。河东要用兵,枢府再不能空置。而且萧言枢府副都承旨位置不能去,禁军财计事还要靠着他这个差遣继续整理。必须要有人压在他的头上............”
蔡攸已经喜动颜色:“父亲的意思,难道是圣人欲让孩儿领西府?这这这,制度上也没这个道理............”
他这话说得倒不错,父亲领东府,儿子领西府。太阿倒持,哪个皇帝也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但是蔡攸一边说不相信,一边一副喜心翻到的样子。却是恨不得喉咙里面伸出手来一把抢过这枢密使位置。按照萧言的话来评论,蔡攸也是狗肚子里面装不了二两香油。
蔡京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自然不会让你领西府!一则制度有违,二则你资序不够。只是一任参知政事,河北诸路安抚制置副使外任又最后得罪,并没有外整一任外任资序。如何能到枢密使领西府之位?枢密使还是虚悬,今日梁师成推荐的李纲李伯纪为枢副实领西府,又推了你为西府都承旨。圣人已经点头了,改日便有札子下来。你谋差遣,现在不终于有个着落了?”
蔡攸一怔,顿时就叫起了撞天屈:“李伯纪那个措大?他又谈得上什么资序?时望虽高,然则未曾历任大州,纵然召回都门重用,一少卿足矣。焉能以枢副领西府?孩儿做不得枢密使也罢了,为何却是都承旨差遣?孩儿曾为东府参知政事,都门差遣,怎么不至于到枢府都承旨份上,与其如此,不如遣孩儿出外知一大州!”
蔡京森然看着蔡攸,冷冷道:“河东路安抚使兼判太原府位置可得,你要不要?当日与你一同得罪之王黼童贯等辈,现在又在哪里?你是待罪之人,降等用之,已是殊恩。你还指望什么?但有劳绩,还怕不能回到两府位置?现在不就,将来就再没这个机会!”
蔡攸为蔡京气势所压,不敢再抱怨什么。老爹许了自家将来,似乎也可以指望一下。想想比之童贯王黼,实在也算得是庆幸了。不仅未出汴梁一步,不过年余也再得差遣。似乎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只是就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这个时势,还谈什么颜面?
不过他犹自不甘心,嘟囔着又抱怨了一句:“不过这枢副之位,却怎么样也轮不到李伯纪那措大............”
蔡京语调仍然冷冷的:“除了李伯纪,谁还有这个时望,压住平燕的萧言?除了李伯纪那性子,谁还敢和萧言争斗?除了李伯纪,谁还愿意跳这个火坑?非常之时,而略过资序,谁又能说什么了?
去一吴讷言,而用李伯纪。清流旧党声势不衰,而起复用你为都承旨,也在枢府平衡局面,让清流旧党不至于借着再掌西府地位而声势大张。此次用人,都是圣人圣心筹谋良久,借他人之口推举一下便罢。正是圣人高明之处,你若还有怨言。老夫便替你辞了这都承旨差遣!”
蔡攸尴尬一笑,并没有接老爹的话。这个时侯他也能想明白,自家重得差遣,蔡京在其间其实也用了不少气力。
要知道李纲和蔡京从来都是不对付,要是让这李伯纪重回汴梁。蔡京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这李伯纪可是谁都敢硬抗!
默许李伯纪重回都门,还是破格超迁,以枢副身份实际执掌枢府,交换条件只怕就是重新起用他这个因罪贬斥的儿子。
看蔡京不说话了,蔡攸才小心翼翼的开口:“父亲............就是如此了?萧言此次得脱大难,李伯纪重回中枢,旧党中人因祸得福............孩儿倒没什么。父亲一番辛苦,却就如此了不成?”
以蔡攸对蔡京的了解,自家这个父亲,向来都是最重揽权。相当长一段时日之内,在朝中可谓一手遮天。此次复相以来,虽然一直保持足够的低调。然则满朝中人都以为蔡京不过暂时隐忍,什么时侯必然要发力,在朝中好好争斗一番。让自家亲信充斥与朝,将往日对头尽兴贬逐出去。
河东有事,对此时汴梁混沌不明的朝局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朝中暂且僵持住的各方势力定然会借此重新洗牌,各方势力都憋足了劲等着最好的机会全力开始争斗。在蔡攸料想,自家老爹也是如是才对。现在看来,蔡京却似乎有些斗志不足。赞同旧党将李纲李伯纪这个刺头搬回都门,而且破格超迁,执掌枢府这等要紧地位。换来的就是自家起复为一个枢密都承旨,未免也太过于好说话一些了罢?
蔡京脸上尽显疲惫之色,将身子朝后靠了一些。半晌之后,才轻声道:“攸儿,老夫也已经是八十有余,望九之年了............将来蔡家,还是要交给你来维持............老夫已经不想蔡家再有老夫在时如此风光,你重新起复之后,踏实为官就是。李伯纪和那萧言之间的争斗,你万万不要搀合进去............国朝向来优遇士大夫,只要你不在生出什么事端,遇事唯唯诺诺就可,将来历任美官,是意料中事。执掌两府,又有什么意味了?只要大宋不生什么变故,蔡家富贵,你这一代,还是可保。至于再往后如何,就不是老夫此刻所能费心的了。世上哪有长保贵盛的家门?就如此罢,就如此罢............”
说到后来,这位曾经在大宋中枢一手遮天垂十余年的老公相,面上竟是无尽的萧瑟意味。无心再和蔡攸说下去,摆摆手就让蔡攸退下。
蔡攸还想说什么,终究却是未开口。恭谨行礼之后,就慢慢退出去了。
蔡京留在内书房之内,静默了许久时间。才轻轻拍手,几名娇俏使女,悄没声的就已然出现,不等蔡京吩咐,就扶他起来,掺着他回转内室。
走到院中,蔡京却停住脚步,向禁中方向看了一眼。今日天气不见得很好,层云如晦,低低压在头顶。气象万千的帝都汴梁,这个时侯不知道怎么的。就显出一丝冷落出来。
“急风将起啊............那萧言此次不倒,将来如何,便难说了............这大宋,还是原来的大宋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